解百纳之争有什么意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10-25
没有任何意义,纯属扯淡和脱裤子放屁。

中国的这些个酒厂和专家,不研究如何做好葡萄酒,反而在这个早已存在的专有音译词汇上交杂不清,只会使国外同行看笑话,只会使懂葡萄酒的消费者,更加鄙视国产葡萄酒这个行业。
第2个回答  2011-10-29
解百纳是张裕公司创立的拥有71年历史的葡萄酒品牌。
张裕于1931年以蛇龙珠作为主要酿酒原料,酿造出一种全新口味的葡萄酒,时任张裕总经理的徐望之先生从张裕创始人张弼士倡导的“中西融合”、“携海纳百川”的经营理念得到灵感,将它命名为“解百纳”。这就是“解百纳”三个字的由来。
1936年,张裕公司开始为“解百纳”申请注册商标,在1937年经当时的中华民国实业部商标局批准,张裕公司正式注册了解百纳商标,注册证书号为“第33477号”,该文件现存南京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在这之后的70多年时间里,张裕公司一直将“解百纳”作为商标和一个品牌在使用。
解百纳是张裕几代酿酒师及工程技术专家精心培育的产品,拥有一套独特的解百纳工艺标准,凝聚了张裕公司70多年的技术和精华。
张裕解百纳是以蛇龙珠作为主要酿酒原料,调配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等葡萄品种酿造而成,这种张裕独有的原料组合及酿造工艺形成了解百纳独特风格,而其它企业酿造的所谓“解百纳”产品大多数是以赤霞珠为主要原料酿造,与张裕解百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
蛇龙珠是张裕公司在1892年创立之初,从国外引进的120多种葡萄品种基础上,经过多年嫁接改良,选育出的一种优质的、独具地域特点的酿酒葡萄。目前张裕拥有4万亩蛇龙珠葡萄园,占烟台蛇龙珠种植面积的80%,占全国的70%。
长期以来,张裕在葡萄品种选育、酿造工艺与设备改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资源,使解百纳品质得到不断提升。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第一代女酿酒师、张裕当时的总工程师陈朴先的带领下,张裕成立解百纳干红中心试验室,在继承的基础上完善了解百纳的工艺配方。近年来,张裕又投入巨资对解百纳的酿造设备进行了全面升级:1998年张裕建成了3万吨的原酒发酵中心,主要用于张裕解百纳原酒的发酵和储存。2007年又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解百纳生产中心,以及每小时可灌装葡萄酒15000瓶的国际最先进的灌装生产线。
近年来,“解百纳”在国内外拿到了很多大奖,如在2005年获得“SAWA” (亚洲最佳酒类 评选)最佳红葡萄酒奖。现在更是已经出口到欧洲14个国家,并创下了五个“首次”:首次进入了3000多家欧洲超市、首次进入了欧洲邮购销售系统、首次进入了欧洲葡萄酒专卖店、首次进入了欧洲五星级饭店、首次进入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头等舱。可以说,“解百纳”是中国葡萄酒在国际上的名片。
说解百纳是葡萄品种,其实是近年来形成的一种误解,是以讹传讹的结果。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看。
“解百纳”并不是葡萄品种、品系。
我国葡萄品种近千余个,在已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种名录中,没有“解百纳”这个品种。对于品系问题,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指出,在所有中外酿酒葡萄品种营养系中,从未出现过“解百纳”营养系或品系的名称。而且,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是三个完全独立的葡萄品种。其中,前两个品种为我国引进,后一个品种为我国所独有。三者之间没有亲缘关系,因此不符合葡萄品系的概念,将上述三个品种归为一个品种系列也是不正确的。
更重要的是,葡萄品种、品系的认定不仅是一个专业技术问题,也涉及到法律问题。而且,品种名称命名要经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方可正式确定。
“Cabernet”也不是葡萄品种或品系。
关于“Cabernet”,这个单词本身没有任何含义,单独出现不代表任何葡萄品种,它必须和相应的后缀连起来才能使用。
在全世界,酿酒葡萄品种名称中含有“cabernet”的主要有: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品丽珠(Cabernet Franc)、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 、宝石(Ruby Cabernet)、Cabernet Mitos、Cabernet Dorsa等。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认为,这些品种来源不同,具有不同的栽培特点和酿酒学特点,而且是完全独立的品种。现有的科学研究表明,它们之间并无直接的关系。因此,也就不存在“Cabernet ”品系之说,试图将含“Cabernet”的独立的葡萄品种归为一类是不正确的,也不存在有关辞书上解释的“是法国南部的葡萄品种”。
按照国家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和《中国葡萄酒酿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 2002(81号)公告],上述前4个品种的标准译名分别为: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和宝石,没有翻译成“解百纳”的或叫“解百纳”的葡萄品种。因此,Cabernet不是一个独立的葡萄品种或品系。
“解百纳”并不等同于“Cabernet”,也不是从“Cabernet”翻译过来的。
对于“解百纳”的由来,有部分学者的文章在上世纪80年代后称其是法文“cabernet”一词的中文译名,这实际上是一种误传。目前进口葡萄酒的名称中含有“cabernet”的洋酒很多,但是大多没有翻译成“解百纳”,而是翻译成“加本力”、“加本纳特”、“卡贝奈特”等。因此,“解百纳”并不等同于“Cabernet”的译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2年第81号公告所公布的《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附件中列明了葡萄品种中外文对照,其中并无“解百纳”、“Cabernet”品种,“解百纳”也并非“Cabernet”一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