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为何刻意选甲子之日灭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0

周武王刻意选择甲子日,就是为了开启新的朝代,开启新的轮回。换句话说,就是他抱着必胜的信念,无论如何,都要建立自己的王朝。

因为甲子是一个轮回的开始。中国古代是干支记年,所谓的干支就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起来就是六十个不重复的干支,不只是甲子日,还有甲子年,甲子时。

所以说我们生活在轮回之中,也并不是虚言。就在这六十甲子的时间里,我们一天天遵循着生、老、病、死的规律,在人生的旅途上慢慢的走着,想不走也不行。

大家都知道,周文王曾经被商纣王关进监牢过,他在监牢里就推演出了周易。这周易就是对天干地支的研究,古人称为卦象,就是用天体和地球物理展示出来的现象,大了可以预测国运,小了可以预测个人运气。

可以格物、致知,可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可以平天下。文王啥都会了,他也看到商纣王无道,不是他起义也会有别人起义,反正他也有这个实力,不如他起义了。

第2个回答  2018-01-03

武王灭商,标志性事件为牧野之战,这一天的日干支为二月甲子。对此,《史记·周本纪》《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均明确记载,且得到出土的青铜器《利簋》的铭文验证,“珷征商,唯甲子朝,岁贞,克昏夙有商”。

这个改写历史的甲子日,不是撞日子,而是武王刻意安排的。

《尚书·武成》载“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

《尚书大传》载,“武王伐纣,至于商郊,停止宿夜,士卒皆欢乐歌舞以待旦”。

《吕氏春秋·贵因》载,“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

《博物志》载,“武王伐殷,舍于几,逢大风焉。率舆三百乘,甲三千,一日一夜行三百里,以战于牧野”。

从以上史料记载看,武王早就定好了甲子日到达牧野,鉴于当时天气恶劣,武王还来了个急行军,务必于甲子日前赶到。提前一天(癸亥)赶到后,武王并不急于开战,而是“俟天休命”“歌舞以待旦”,单等甲子日的到来。

商周之际,采用干支纪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天干与地支组合,甲子为第一日,癸亥为最后一日,六十日一个轮回。

武王为何要选甲子日,除了甲子日为干支纪日之首,另有历史渊源。

今本《竹书纪年》载,“孟春六月,五纬聚于房,后有凤凰衔书,游文王之都”。经天文技术推算考证,为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今本《竹书纪年》称“孟春六月”,显然是采用周正,对应为夏历四月。查阅古历,公元前1059年5月28日为夏历四月初九日甲子,即“五星聚于房”的发生日。这次五星连珠,预示着国运将发生重大变化,预示着文王的兴起和商纣王的覆亡。

今本《竹书纪年》又载,“季秋之甲子,赤爵衔书及丰,置于昌户。昌拜,稽首受,其文要曰:姬昌苍帝子,王殷者纣王”。意思是说,文王姬昌得到神鸟送来的天书,授意其灭殷兴周。这个特殊日子,又是甲子日。

应该说,甲子日对西周(西岐)渊源很深,意义重大,且是瑞征。后来武王伐纣,刻意选择甲子日发动牧野之战,与商纣王一决高下,当与这两个甲子日有关。果然,武王顺利灭商,建立了姬周(西周、东周)王朝,国祚近八百年。(刘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