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消毒常用的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5
01
液氯消毒

液氯具有消毒效果好、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因此一直以来被自来水厂普遍采用。氯消毒具有持续性,使出厂水保持一定含量的余氯,可防止从水厂至用户端输水过程微生物污染风险,从而保障输配水过程水质安全。

02
氯胺消毒
由于液氯消毒带来的嗅味问题较为明显,一些自来水厂采用氯胺消毒代替液氯消毒来缓解这一问题。氯胺消毒可以有效降低液氯消毒产生的三卤甲烷、三卤乙腈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但同时会大大增加含氮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因此,采用氯胺消毒需要密切关注消毒副产物。

03
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溶液在常温下安全性较液氯高很多,因此,次氯酸钠溶液的运输和储存更为便捷。次氯酸钠消毒主要有成品采购和用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使用两种方式,制备工艺一般为电解食盐水工艺,这种消毒方式也常被一些医疗机构进行污水处理时所采用。

04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通过穿透微生物细胞外层进入细胞内部,破坏酶和DNA进而杀灭微生物。二氧化氯消毒可以较好控制传统消毒中产生的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但同时也存在成本高和易爆性两个大规模普及瓶颈。

05
臭氧消毒
臭氧消毒在瓶装、桶装饮用水生产中使用广泛。臭氧消毒不具有持续消毒能力,需要辅以含氯消毒剂协同使用。臭氧消毒相对液氯消毒速度更快,去除嗅味能力更强,因此臭氧在生活饮用水中更多地作为预氧化,用于除臭脱色、协助后续工艺段处理腐殖酸等大分子污染物。

06
紫外线消毒
紫外消毒作为物理消毒方式,可以避免消毒副产物问题,但它对饮用水没有持续消毒能力,需要与含氯消毒剂联用,以保证管网末梢水具有持续消毒能力。因此,二次供水设施中常见带有紫外线消毒组成设备,就是充分的考虑了这一特点。
第2个回答  2020-10-25
1、物理消毒,水的物理消毒可用加热、过滤、紫外线、辐射消毒等方法。煮沸最常用,简便易行,效果可靠,适于少量水处理。过滤的方法简单有效,但只是除菌而不是杀菌,常用的有砂滤、石棉滤板、纤维酯滤膜等。紫外线240~280纳米波段杀菌力最强,适于小量水处理。常用直流式与套管式紫外线消毒器。

2、含氯制剂:含氯饮水消毒剂种类较多,如漂白粉、次氯酸钙、氯胺、二氯异氰尿酸钠等。由于水源水质不同,加氯量应根据需氯量试验来确定,经过混凝、沉淀、过滤的水或清洁的地下水,加氯量0.5~1.5毫克/升。水质较差则加1.0~2.5毫克/升(或1~4毫克/升)。加氯量是否适当,可请求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予以帮助。

3、二氧化氯:二氧化氯被称为第四代消毒剂,是WHO推荐的处理饮用水最安全的化学药剂,是消毒剂的更新换代产品。在消毒、去味、除铁等许多方面都比氯效果好,而且不产生三氯甲烷类致癌物质。它消毒水时,受水温的影响很小,对劣质水的杀菌效果比氯更好。
4、臭氧消毒: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其杀菌速度比氯快600~3000倍。主要用于对饮水的消毒、空气消毒和食品的保鲜等。臭氧消毒方法,通常多以干燥空气或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中的高压电场制备臭氧。消毒时,将溶有臭氧的吸收液与水充分混合即可。一般加臭氧量0.5~1.5毫克/升作用5分钟,水中保持剩余臭氧浓度应在0.1~0.5毫克/升,对于污染严重的水,加臭氧量应在3~6毫克/升。近年来有人研制了电解水的臭氧发生器,结构简单,体积小且重量轻,无噪声,产物中无有害的氯化物,可直接用于饮用水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