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精英朱明辉:沉铁如凝篆玉筋 楷志狂草可抒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南师大教授郦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中华民族的汉语和汉字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向心力,不仅是中华文明赖以存在的根本,更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实现梦想的力量”。而对于表现汉字造型之美的特有艺术——书法,更是公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



08年奥运的时候,我国书法界组织过一次“千名书家精品走进奥运场馆的志愿活动”。时任浦江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的朱明辉就有作品代表“书画之乡”浦江参加,成为国家对外展示的文化形象。


近日,笔者前往浦江职业技术学校的朱明辉工作室,试图了解这位浦江书法家的神韵风采,也借此机会请教这位参加国家级书法展赛最多的浦江书法家,或许可以领悟当代国家级书法的艺术之美,发现汉字延绵不绝的千年奥妙。


笔墨绝技勤为路 百炼书艺成玉筋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明辉从小就爱好写字,读书的时候就在学校里小有书名,颇得老师们的称许。他说:“跟许多浦江书法家一样,我也是从小就喜欢写字,开始是业余的兴趣爱好,后来玩着玩着就让大家都知道了,如今也就以书法教学为职业了”。



朱明辉在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学校里教书育人,1988年先任教于农技校,后来到前陈中学、中山中学,一直到现在的浦江职技校。学校教学有比较规律的作息时间,再加上个人对书法的爱好,朱明辉参加工作以后就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练习书法。“有时候整个暑假都宅在家里不出门,每天临帖练习,甚至有时候直到凌晨两三点。有段时间自己都觉得对书法有点太痴迷。”朱明辉回顾自己的书法生涯时如此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明辉在1999年的第三届全国楹联书法展赛上获得了金奖。2004年,朱明辉又用自己擅长的铁线篆与小楷创作的对联作品,在3.6万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第八届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的全国奖(最高奖)。

朱明辉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仅中国书协主办的国家级展赛上,入展获奖就超过40多次,并且3次获得了最高奖项。将近每年两次的国展获奖频率,朱明辉真谓是浦江书法家群体中的“国展精英”。


铁篆狂草中正楷 转体换形才情在


“我从开始学习书法,虽然没有专门拜师学艺,但除了自己一门心思地临帖,先宗唐楷,后攻小楷,之后又转向小篆、草书。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得到乡贤前辈及省内外名家的指点,让自己摸爬滚打的探索中,省却了许多的弯路”。朱明辉从书法的一家入手,而后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


朱明辉的铁线篆,也就是玉筋篆的造诣颇高,甚至引起浦江书法家群体的一股风潮。特别是在2004年获得第八届书法篆刻国展最高奖后,他的铁线篆也成为浦江书法在全国书坛中的一块醒目招牌。



“要写好铁线篆,最要紧的就是‘心静’,细硬如铁需要有力而又准确地运笔,首尾如线更要求沉稳如山的笔意。所谓‘看是平淡最奇绝,成如容易却艰辛’,正可以说明铁线篆的创作经过。”朱明辉坦诚地说明,铁线篆书写中的难点与要紧之处。


“篆书需要深沉内敛的书写状态,相比之下草书却是相反,‘解衣气磅礴、笔力挽千石’的澎湃激情才能使得草书的线条灵动、挥洒自如。”朱明辉温文尔雅的相貌,倒是不容易看出他内在的狂放不羁。从朱明辉的草书来看,与其说好似东北大汉酒醉后的肆意狂舞,不如说是江南秀才半酣情动之时的一曲“渔歌”。


无论是篆书楷体,还是行书狂草,不同的笔墨表现形式背后需要的是扎实厚重的笔墨功夫和敏感犀利的审美能力。“一幅成功的书法创作就是诸多矛盾的和谐统一,如墨的浓淡枯湿、行笔的徐疾轻重、布局的疏密斜正……先在变化中产生矛盾,又平衡矛盾而产生节奏,书法作品的美就是在变与不变之间出现了。说起来我们做事为人,其实也是在机智变通与坚持原则之间学会的嘛。”朱明辉对书法之美的洞察和人生智慧的领悟可见一斑。


潜心为教重耕耘 平淡天真是人生


朱明辉不仅在竭力地提升自己,不断开拓自己的书法领域,提高创作的艺术视野,作为学校的一名专职书法教师,他始终不忘自己对“书画之乡”的传承使命。他说:“以我手写我心,浦江未来的书画终究是要看年轻一代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传授书法创作的技法心得,正是深耕细作、培育土壤,才能让浦江‘书画艺术’这颗大树越来越繁盛。”


其实浦江书画之乡的代代传承,正是离不开像朱明辉这样,在家乡自觉主动地传承艺术。一方面通过培育优秀的人才从事书画艺术的专业创作,另一方面也普及书画鉴赏只是,提高地方群众对书法艺术的欣赏水平。朱明辉既在学校中教授书法,同时也积极参与“文化下乡”、“书画惠民”等群众文化活动。



不管是本职教学,还是业余参加的群众文化活动,在朱明辉看来,这些只是人之为人的本分事。虽然担任着浦江书法家协会的顾问一职,朱明辉的日常生活却是颇为平淡。他说:“读书、写字、教学,这三样事基本就是我的全部生活了,每天的生活就是这样。每年参加展赛,也主要是为了交流艺术,把握时代趋势的需要。平常也是比较少跑来跑去的。”


结语


像朱明辉所思所行的这样,将书法创作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使书法艺术成为生命的一部分,这正是中国汉字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原因吧。

不同于古文明将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看作“神圣符号”,以至于让普通民众不得学习的机会,失去了古文字存活的根基。每一个普通人都学会欣赏书法,运用书法字体,方块字也就会一直与中国人共呼吸、同命运了。

 

朱明辉书法作品欣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