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对家长过分溺爱孩子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2
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把胡闹视为聪明,使孩子称王称霸,盛气凌人,缺乏同情心。此外,会造成小孩生活上的无能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0-03
家长溺爱孩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孩子少了自然输不起,希望孩子成龙成风,自然要求的就多,期望值就大,能容忍的地方也就多一点。孩子有要求尽量满足,孩子做错事也可以原谅,甚至可以无原则的容忍孩子无休止的错误行为。但是如今的孩子都很聪明,终究有一天他们会幡然醒悟,走上正轨,成就自己!
第3个回答  2018-10-04
唯我本质,缺乏爱的能力!
是一种自我、盲目、贪婪的关心他人的方式,而过分操心的母亲对孩子具有这种贪婪的关心。
这样的母亲在意识中相信自己特别爱自己的孩子,然而,事实上她对关照的对象具有深深压抑的敌意。她过度关照,不是因为她太爱孩子,而是因为她缺乏爱的能力,必须设法弥补……
唯我的人缺乏创造力与好奇心,对待爱的方式并没有同理心与客观评判思维,在爱的过程中她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自身,只对自己有兴趣,一切都为自以为是的爱做打算,而忽略了被爱者的感受与反射……
她看外界,角度永远是她能从外界获得什么。对于他人需要什么,她没有兴趣。对他人的尊严和人格,她毫不在意。她的爱是主观个人奉献式的意愿,这样也让她自己觉得自己的爱伟大、无私……
事实证明,她根本没有爱的能力……
第4个回答  2018-10-11
我觉得首先这种现象很正常,溺爱已经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话题了,其次,溺爱是一种缺爱的表现,是家长把自己的所需投射到孩子的身上,觉得自己之前缺少东西,在自己的孩子神杀青要进行弥补,其实后面,这种溺爱型家长会很依赖自己的孩子,最后,解决这个问题不能立竿见影,改变一个人的行动很容易,但是改变一个人的思维需要时间
第5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15
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而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由于父母常用溺爱代替了理智教育,处处庇护孩子,把缺点视为优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