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噪音污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07-09-08
噪声污染

(一)噪声

噪声是声音的一种。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由声源作无规则和非周期性振动产生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噪声是指那些人们不需要的、令人厌恶的或对人类生活和工作有防碍的声音。噪声不仅有其客观的物理特性,还依赖主观感觉的评定。如在听音乐时,悦耳的歌声不是噪声,而在老师讲课的课堂上,高音播放的音乐只能算是
噪声。

(二)噪声的特点

我们生活的空间,充满各类声音,有些声音弱如虫鸣;有些则强如炮轰;有些声音尖如汽笛;有些又沉如闷雷;有些声音悦耳动听;有些却吵闹难忍。声音的性质是如何确定的呢?原来声音的大或小,与“声压”有关;声音的尖或沉,与“音频”高低有关;声音是悦耳还是吵杂,与“音调”是否和谐有关。

(1)音频 音频就是声音的频率。一个振动荡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该物体的振动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一般地说,振动频率在2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的的波动人类是可以听到的,因此称为声波,声波的振源叫作声源。20赫兹以下和20000赫兹以上分别属于次声和超声的范围,人耳不能听到。在声波范围内,随着频率的增加音调由低变高,但是在不同频段,人耳的感受力并不一致。一般情况下,音频在1000赫兹以下,随频率降低,听觉会逐渐迟钝,因此,人耳对低频噪声较容易忍受,而对高频噪声则感觉较敏锐,耐受力差。若长期生活在偏高频率的巨响环境中,会引起耳朵部分或严重失聪。

(2)声压 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播出去,是由于振动物体通过振动造成周围空气的局部压强变化,这个压强变化使周围空气产生局部的密度变化,局部密度变化又造成较远部分空气压强的变化,如此下去,就把这个压强变化向更远的部分传递出去,这样就造成了声音的传播。在声音传播过程中,空气压强相对于大气压强的压强变化,称为声压,其单位为帕(Pa)。人类的听觉领域相当广阔,平均大约是从2×10-5-20帕左右。也就是说,我们能听到一个最强盛源的音量,有可能是一个最弱声源的20万倍。为了方便表达起见,科学工作者一般以声压倒对数式作为表达单位,即用声压级来表达声量的大小。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听到底声音,其声压级在0-140分贝左右。噪声的强度也是用声压级来表示的。正常人的听觉所能感到的最小声级为1分贝。轻声耳语约为30分贝。相距1米左右的会话语言约为60分贝。公共汽车中约为80分贝。重型载重车、织布车间、地铁内噪声约为100分贝。使人耳痛的声压级界限叫人耳阀,数值为120分贝。大炮轰鸣、喷气机起飞约为130分贝。

各种噪声分贝值表
声音 噪声级(A) 对人的影响
火箭导弹发射 150-160
喷气飞机喷口 130-140 无法忍受
螺旋桨飞机、高射机枪 120-130 痛
柴油机、球磨机 110-120
织布机、电锯 100-110
载重汽车、喧嚣马路 90-100 很吵
大声说话、较吵的附近 70-80 较吵
一般说话 60-70
普通房间 50-60 较静
静 夜 30-40
轻声耳语 20-30 安静
消声(室内 10-20 极静
听觉下限) 0-10 听 (0)

噪声的来源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种,它们是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生活噪声。

交通噪声
交通噪声主要是由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来的。如汽车、飞机、火车等都是交通噪声源。调查表明,机动车辆噪声占城市交通噪声的855。车辆噪声的传播与道路的多少及交通量度大小有密切关系。在通路狭窄、两旁高层建筑物栉比的城市中,噪声来回反射,显得更加吵闹。同样的噪声源在街道上较空旷地上,听起来要大5-10分贝。在机动车辆中,载重汽车、公共汽车等重型车辆的噪声在89-92分贝,而轿车、吉普车等轻型车辆噪声约有82-85分贝,以上声级均为距车7.5米处测量。汽车速度与噪声大小也有较大关系,车速越快,噪声越大,车速提高1倍,噪声增加6-10分贝。表2-2说明各类机动车噪声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汽车噪声主要来自汽车排气噪声。若不加消声器,噪声可达100分贝以上。其次为引擎噪声和轮胎噪声,引擎噪声在汽车正常运转时,可达90分贝以上,而轮胎噪声在车速为90公里/时以上时,可达95分贝左右。因此,在排气系统中加上消声器,可使汽车排气噪声降低20-30分贝。在引擎方面,以汽油引擎代替柴油引擎,可以降低引擎噪声6-8分贝。

此外,接近城市中心的铁路客货运站,由于来往列车都要在市区内穿行,因而影响较大,尤其是在客流量大时,其影响是不容忽视。地下铁路的噪声来源与火车相似。因车辆在地道内行驶,噪声不易散失,对车厢内的人干扰较大。据英国实
测,车厢内开窗时噪声高达102分贝。

飞机运输噪声
水陆交通运输噪声,虽然影响面广,但从直接造成显著的危害来说,还是空运的噪声。飞机处在内燃机时期,空运噪声并不突出。但在喷气机出现后,空运噪声才渐渐地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一方面是喷气机噪声声级较大,另一方面也是空运日趋繁忙的结果。事实上,机场不仅是飞机升降时产生噪声,而且机场地勤保养和飞机试运转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噪声,对附近居民的影响非常大。当大型喷气客机起飞时,跑道两侧1千米内语言通讯都受到干扰,4千米范围内人民不能休息和睡眠。

工业噪声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生产和各种工作过程中机械振动、摩擦、撞击以及气流扰动而产生的声音。城市中各种工厂的生产运转以及市政和建筑施工所造成的噪声振动,其影响虽然不及交通运输广,但局部地区的污染却比交通运输严重得多。因此,这些噪声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应予重视。

生活噪声
生活噪声主要指街道和建筑物内部各种生活设施、人群活动等产生的声音。如在居室中,儿童哭闹,大声播放收音机、电视和音响设备;户外或街道人声喧哗,宣传或做广告用高音喇叭等。这些噪声又可以分为居室噪声和公共场所噪声两类,它们一般在80分贝以下,对人没有直接生理危害,但都能干扰人们交谈、工作、学习和休息。

噪声的危害与防治

(一)噪声的危害

科学家们已经全面研究了噪声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如小白鼠在160分贝的环境中,几分钟就会死亡。人在喷气发动机5米处,几分钟就变成聋子。一般认为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声音,在此以上就是有害的噪声。
噪声的危害/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噪声对睡眠的干扰 人类有近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是人类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维持健康的一个重要条件。但环境噪声会使人不能安眠或被惊醒,在这方面,老人和病人对噪声干扰更为敏感。当睡眠被干扰后,工作效率和健康都会受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连续噪声可以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人多梦,并使熟睡的时间缩短;突然的噪声可以使人惊醒。一般来说,40分贝大连续噪声可使10%的人受到影响;70分贝可影响50%;而突发动噪声在40分贝时,可使10%的人惊醒,到60分贝时,可使70的人惊醒。长期干扰睡眠会造成失眠、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以至产生神经衰弱症候群等。在高噪声环境里,这种病的发病率可达50^-60%以上。
(2)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干扰 噪声对语言交流的影响,来自噪声对听力的影响。这种影响,轻则降低交流效率,重则损伤人们的语言听力。研究表明,30分贝以下属于非常安静的环境,如播音室、医院等应该满足这个条件。40分贝是正常的环境,如一般办公室应保持这种水平。50-60分贝则属于较吵的环境,此时脑力劳动受到影响,谈话也受到干扰。当打电话时,周围噪声达65分贝则对话有困难;在80分贝时,则听不清除。在噪声达80-90分贝时,距离约0.15米也得提高嗓门才能进行对话。如果噪声分贝数再高,实际上不可能进行对话。
(3)噪声损伤听觉 人短期处于噪声环境时,即使离开噪声环境,耳朵也会造成短期的听力下降,但当回到安静环境时,经过较短的时间即可以恢复。这种现象叫听觉适应。如果长年无防护地在较强的噪声环境中工作,在离开噪声环境后听觉敏感性的恢复就会延长,经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听力可以恢复。这种可以恢复听力的损失称为听觉疲劳。随着听觉疲劳的加重会造成听觉机能恢复不全。因此,预防噪声性耳聋首先要防止疲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85分贝以下的噪声不至于危害听觉,而85分贝以上则可能发生危险。统计表明,长期工作在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耳聋发病率明显增加。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1年曾公布0-45年等速连续噪声A声级与噪声性耳聋病率的关系。
0-45年等效连续噪声A声级与噪声性耳聋发病率的关系(%)
等效连续A声级(dB) 年数(=年龄-1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80 发病率 0 0 0 0 0 0 0 0 0 0
听力损伤者 1 2 3 5 7 10 14 21 33 50
85 发病率 0 1 3 5 6 7 8 9 10 7
听力损伤者 1 2 6 10 13 17 22 30 43 57
90 发病率 0 4 10 14 16 16 18 20 21 15
听力损伤者 1 6 13 19 23 26 32 41 54 65
95 发病率 0 7 17 24 28 29 31 32 29 23
听力损伤者 1 9 20 29 35 39 45 53 62 37
100 发病率 0 12 29 37 42 45 44 44 41 33
听力损伤者 1 14 21 42 49 53 58 65 74 83
105 发 病 率 0 18 42 53 58 60 62 61 54 41
听力损伤者 1 20 45 58 65 70 76 82 87 91
110 发 病 率 0 26 55 47 78 78 77 72 62 45
听力损伤者 1 28 58 76 85 88 91 93 95 95
115 发 病 率 0 36 71 83 87 84 81 75 64 47
听力损伤者 1 38 74 88 94 94 95 96 97 97
(4)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 噪声除了损伤听力以外,还会引起其他人身损害。噪声可以引起心绪不宁、心情紧张、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噪声还会使人的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酸降低,从而易患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一些工业噪声调查结果指出,劳动在高噪声条件下的钢铁个人和机械车间个人比安静条件下的个人循环系统发病率高。在强声下,高血压的人也多。不少人认为,20世纪生活中的噪声是造成心脏病的原因之一。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对神经功能也会造成障碍。实验室条件下人体实验证明,在噪声影响下,人脑电波可发生变化。噪声可引起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从而导致条件下反射的异常。有的患者会引起顽固性头痛、神经衰弱和脑神经机能不全等。症状表现与接触的噪声强度有很大关系。例如,当噪声在80-85分贝时,往往很易激动、感觉疲劳,头痛多在颞额区;95-120分贝时,作业个人常前头部钝性痛,并伴有易激动、睡眠失调、头晕、记忆力减退;噪声强到140-150分贝时不但引起耳病,而且发生恐惧和全身神经系统紧张性增高。

噪声防治及管理措施

对噪声污染的防治,一方面依靠噪声控制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还有赖于立法管理和政府的行政措施。特别是环境噪声源的管理,对防治噪声污染至关重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9
第3个回答  2007-09-08
妈妈的话。
第4个回答  2007-09-08
蜂花粉中维生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

维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在20世纪初。1906年霍普金斯发现,仅靠糖、脂肪和蛋白远不能维持动物生活。他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若想动物生长发育良好,还需一些辅助因子,这就是以后发现的维生素。维生素一词的命名是1912年芬克提出的。当人们真正认识维生素之后,才知道除了糖、脂肪、蛋白质及矿物质外,维生素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公元7世纪,我国《巢氏病源》一书就记载“雀目”一症。唐代孙思貌在著名的《千金方》中就提出用猪肝治疗夜盲症,用米糠水治疗脚气病,颇有效验。这都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B临床应用的较早例证,只是由于当时的条件,尚无法提纯制药。1913年,麦克科拉姆发现牛油和鱼肝油中存在一种刺激发育的物质,这就是以后命名的维生素A。
维生素C缺乏可引起坏血病,1752年林德发现常喝柠檬汁可预防水手发生坏血病。1918年,柯恩和门德尔证明新鲜蔬菜和水果内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B的发现则得益于人们对米的外皮的研究,米壳中所含的这种特殊物质可有效预防和治疗脚气病、口腔溃疡等。
1921年,罗森海姆发现鱼肝油内含有一种抗佝偻病的物质,即维生素D。1923年,埃文斯和毕肖普报告,动物缺乏某种物质会导致生殖障碍,这种物质就是维生素E。而维生素K的抗出血功能则迟至1940年才被发现。由于营养知识的进步,人们逐步弄清了营养缺乏的病因,了解了维生素的功能,进而采取强化食物营养的措施来预防相关疾病。
维生素及其生物学功能
名称 生 物 学 功 能
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 与正常视觉相关,缺乏时会引起夜盲症;与上皮细胞正常形成有关,缺乏时会引起上皮组织改变,腺体分泌减少,皮肤干燥、角质化、增生,机体防御能力降低
维生素D 调解人体钙、磷代谢,使钙形成骨骼和牙齿。预防佝偻病、软骨病
维生素E 抗氧化,抗衰老,防止动脉硬化,增强免疫,保持白细胞的吞噬能力。维持正常生理机能。
维生素K 肝脏形成凝血酶原的必需因子,调节凝血因子的合成
维生素B1 参与α-酮酸脱氢酶系中羧酶的辅酶构成,参与糖代谢过程中α-酮酸的氧化脱羧反应,缺病乏时糖代谢发生障碍,造成神经系统能源不足,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和脚气病
维生素B2 脱氢酶黄酶辅基的主要成分,参与组织细胞的生物氧化过程。缺乏时,体内物质代谢紊乱,出现口角炎、唇炎、舌炎、皮炎等
维生素PP 以尼可酰胺的形式在体内构成辅酶Ⅰ和辅酶Ⅱ,是体内许多脱氢酶的辅酶,是组织中极其重要的递氢体。缺乏时出现癞皮病
维生素B6 参与构成体内许多重要酶系统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和脂肪代谢。缺乏时出现多发性神经病
维生素B12 是人体内核酸合成及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物质。缺乏时,出现贫血
叶酸 是体内一碳单位转移酶系统中的辅酶。参与氨基酸、嘌呤、嘧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是各细胞生长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C 促进组织中胶原的形成,参与激素、神经介质的合成,可是血浆胆固醇含量下降。抗氧化,解毒,治疗感冒及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