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中诸葛亮的出师表能否删除?教授:删除,如何评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29

熟读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诸葛亮是一个多么聪明,忠心之人,为了匡扶汉室,强大蜀汉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不过由于蜀汉国力相比于曹魏,差距实在是太大,诸葛亮最终也没能完成心愿,令人遗憾。不过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却令众人十分感动。然而最近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因为有著名教授建议将诸葛亮的《出师表》删除课本,理由竟然是宣扬愚忠思想,对此,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删除《出师表》中学时期,我们都学过《出师表》一文,甚至还被要求背诵全文。《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魏国前给后主刘禅上的一道奏折,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要继承先帝遗志,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不过有著名教授对此却并不认同,认为应该将此文从书本中删除,原因如下。

第一、著名教授认为人们对诸葛亮太过于神话。胡觉照认为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太过于情绪化,甚至于神话,做不到辩证、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他有必要帮助大家认清现实,把诸葛亮搬下神坛。

第二、著名教授认为诸葛亮表达了过多的个人情感,缺少对百姓的体恤。胡觉照认为《出师表》中,诸葛亮全篇都表达了他对刘备恩情的感激,甚至他北伐的理由也是为了完成刘备的夙愿,全然没有顾及战争对百姓的影响。而大家解读这篇文章时,大多数是站在大臣和皇帝的角度来看的,很少有人从老百姓的角度来看待,他有必要帮助大家重新认识一下。

第三、著名教授认为《出师表》宣扬愚忠思想,不利于青少年发展。胡觉照认为《出师表》宣扬愚忠、好战思想,而中学生在认知上发育并不完全,没有很好的辨识能力,如果出师表看多了,很有可能把学生教育的愚忠、好战!这样的话,虽然青少年当时没有表现出来,但肯定会潜移默化做出改变。针对教授的这三个观点,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的,但是在本文看来,这些建议却有点过于哗众取宠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诸葛亮发表《出师表》时,蜀汉的处境。当时刘备白手起家,经过艰苦奋斗,虽然成功建立了蜀汉,然而他交给刘禅的却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国家。汉中大胜之后,刘备集团的实力到达巅峰,似乎真有一争天下的实力,然而随之而来的襄樊之战却直接打断的蜀汉的上升之路。

荆州丢失,关羽败亡,荆州军团灭亡,这三件大事直接使得蜀汉集团实力大减。原本刘备的计划是积蓄实力,等天下生变时,再从汉中、荆州同时北伐曹魏,这样兴许有可能功成。现在关羽一败,刘备的战略计划被打破,只能从汉中北伐,这将是很难成功的。也正因如此,刘备在登基称帝后,要迫不及待的征伐东吴。

刘备伐吴,除了给关羽报仇,更大的想法就是重新夺取荆州,因为只有荆州在手,蜀汉才有机会一争天下。遗憾的是,刘备伐吴并未成功,反而是遭遇了夷陵大败,蜀汉精锐尽丧,大批蜀汉人才阵亡,刘备自己也陷入了疾病之中。之后刘备白帝托孤,其实交给诸葛亮的蜀汉已经是风雨飘摇了。

经过两次大败,蜀汉可战之兵几乎是损失殆尽,魏、吴两国虎视眈眈,国内也是叛乱不断,诸葛亮那句“此诚存亡之际”根本没有胡说,完全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换作其他人,蜀汉可能就亡了。是诸葛亮才智过人,凭借一己之力,稳定外敌,安抚叛乱,为国内争取了足够的时间,最终拉起了一支可战之兵,帮助蜀汉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历朝历代对诸葛亮的夸奖完全不是空穴来风的,他确实是一个能人!其次,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虽然没有说明对蜀汉百姓的关切,但是他北伐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百姓着想。当时的蜀汉是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假如和平发展,魏国肯定发展得会更快,而蜀汉国内由于派系众多,又会陷入内斗,还不如北伐转移矛盾,凝聚民心,这样的话还可以打击魏国,延缓魏国发展速度,延缓蜀汉灭亡时间。

百姓和国家是一体的,国家灭亡了,百家哪有好日子过?当年刘禅投降,成都老百姓可是非常惨的。从这方面来说,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老百姓着想,延缓蜀汉灭亡时间,延缓百姓被魏军屠戮的发生时间。最后,关于愚忠好战思想,这完全就是站在上帝视角看问题了。《出师表》本身是一篇极佳的文章,有助于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增加学生的认知能力。

而且站在诸葛亮当时的角度,对蜀汉的忠心完全值得表扬。“愚忠”的说法,完全是站在上帝视角,认为蜀汉该亡,天下该归于魏国。然而在当时蜀汉看来,人家才是汉室的延续,人家是正统,忠心于蜀汉才是真正的忠,曹魏、东吴才是背叛汉室的叛逆,不能因为曹魏实力强,曹魏就一定是对的吧?教授的这个观点就是典型的站在上帝视角来说话,把当时那一批仁人志士都给批判了,以他的意思,蜀汉是不是就该全体投降?

总结著名教授发表的这番言论,实际上并不妥当。《出师表》一文作为古代议论文的典范,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是值得大家学习研讨的。说诸葛亮是“愚忠”,是因为他开了上帝视角,知道三家归晋。然而实际上,站在当时社会的角度来看,诸葛亮确实是对蜀汉忠心耿耿,死而后已。这种忠心爱国的思想值得中学生学习牢记!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