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典型表现:有点不顺心的事就大哭大闹、大吵大叫,甚至摔东西、撒泼打滚,而且很难平息,有时候还会持续很长时间,很难劝阻。

成因:如果可以排除先天神经类型的原因,孩子的大脾气往往是伴随着自我意识发展而来的。对于说话还不利索的孩子来说,脾气一般由于有了需要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当付父母无法及时满足这种需要甚至无视这种需要时,小脾气便被引爆了;对于能清楚表达自己意思的孩子来说,脾气则可能是因为惊恐、孤独或不被赞赏的负面情绪。

对策:1、父母首先要意识到发脾气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千万不要把孩子容易发脾气视为家庭教育的失败。

2、没有无缘无故的脾气,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还应学会查找脾气背后的原因,比如,是否忽略了孩子的某项需求?孩子是否遇到了什么学习困难?如此等等,这类追问更容易帮自己对症下药,而孩子也将从父母善解人意的处理方式中学会设身处地,得到成长。

3、学会接纳孩子的脾气固然重要,但如果还没有足够的耐心处理孩子的脾气,就不要硬撑着,可以让其他家人帮着留心脾气风暴中孩子的安全,自己到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

典型表现: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动辄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甚至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上去就打人。

成因:孩子出现打人行为,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以下几种:

(1)交往技能不发展,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合理地解决问题,便简单地采取了打人的策略。

(2)安全感不足,遇到非常态的环境,就容易紧张,进而通过打人来先发制人、自我保护。

(3)教养方式不当。如果父母在教育过程中经常采取暴力方式,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消极影响,孩子可能会学会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又深远的。

对策:1、适时进行交往技能的教育,引导他通过非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并及时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

2、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安全感主要是让孩子变得自信,让孩子明白父母是他的靠山,不是凡事都需要自己动手去解决的。在培养安全感的过程中,要适度切不可让孩子失去独立意识。

3、利用孩子善于模仿的心理特点,给他讲一些正面的故事,为他树立一个榜样原型供他模仿。同时停止打骂的教育方式,对宝宝的交往圈子最好有个控制,少让他和一些爱动手的孩子来往。

4、对于已经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的孩子,可以诱导他说出打人的原因,对症下药,及时处理。

典型表现: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凡事都要争第一,达不到目的就灰心丧气甚至发脾气使性子。

成因: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会逐渐喜欢在有意无意中比较来确认自己的本事和价值,这就是竞争意识的来源。当然,孩子喜欢争强好胜,还可能是因为家长不经意间给了他们这样的暗示,即孩子表现好了就高兴,表现不好了就不高兴,以成败论犒赏,久而久之,就让孩子形成了一定错觉:爸爸妈妈只喜欢成功胜利了的我,如果输给了别人,他们就不喜欢我了。于是便出现了为了讨爸爸妈妈欢心而好胜的行为。

对策:1、认识到好胜行为在某个年龄阶段的合理性,在坦然接受的同时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的好胜心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2、日常生活中跟孩子互动时,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反应,不要过分在意他们的输赢,否则就可能“逼”出一个好胜的孩子。

3、如果孩子已经出现了过分好胜的习惯,正确的做法并不是禁止孩子竞争,而是让孩子明白失败了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孩子和别人玩“扳手劲”失败了,你可以这样安慰他,“虽然你的手劲不如XX大,但跳的比他高啊!”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不可能事事都比别人做得好,只要自己努力了,不论成败,自己都是父母最爱的那个小孩。

典型表现:玩具玩完后满地狼藉也不管,或者就地一扔就干别的事情去了。

成因:孩子不爱收拾玩具与归位意识发展不力有关,再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秩序感。

对策:归位习惯的背后是良好的秩序感,但对于3岁之前的孩子来说,秩序感的发展还不会很充分,3岁之后的孩子,随着秩序敏感的加强,就有可能以归位为乐了。但孩子不会天然发展出归位意识,需要父母做如下方面的引导:

1、注意言传身教,养成用过的东西及时归位的习惯,并及时通过语言强化这样做的道理,做好示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2、多给孩子看一些带相关情节的绘本或碟片,引导孩子向故事里的小主人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