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换个地方,继续陪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4

/写在前面/

早上打开电脑,浏览器主页灰灰的一片,心里一句卧槽,难过地想可能要重新换电脑了。

再晚一点,打开音乐软件,启动页也跟电脑网页一样,灰灰的,只多了只跃跃跳动的蜡烛。

那时还没猜到,两者之间殊途同归,混沌模糊,但都指向某个线索——全国性哀悼活动。

后来听到附近的鞭炮声,响亮且短暂。住处大门外,落着燃尽的烧纸。

不知道是第几个年头,没在平常假期回家。这才回过神来,知道怎么回事。

这些是眼前的事,还有一些,遥远得似乎是另一个时代的记忆。

每年大爷在清明这天,不出意外,抽空去河边择几条嫩柳枝,插到门前的缝隙里。

如今我不在老家,大爷不在人间,门前的缝隙也寂寞好久。

我们擅长忘记,似乎也正是如此,才会试图努力留住记忆。

通向过去记忆大门的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三月份左等右等,来不及再等一场老家的雪,拎着箱子南下的时候,站在候车厅里感慨,明年再碰碰运气吧。

前脚刚到广州,雪没见到,广州和老家却迎来了接连不断的雨。

“倒春寒”,“回南天”,“梅雨季节”,在脑袋里过了一遍,想到行将开始另一场战斗,不由得倦怠疲惫。

顶着风雨在外面街道穿梭,跟老爸电话,双方都抱怨着天气令人不爽。洗好的几件衣服搭在那里,没等晾干又被潮湿,即将面临赤裸出门的窘迫。

跟老妹聊天又是一番景象,她说自己早先买了好多吃的,本来要出门给姥姥送去的,一再被雨水逼退回房间。

不在同一地方,我们同样的狼狈,都在冷风苦雨中忍耐,暗暗期待阳光重回生活的那天。

老妹说起给姥姥买的零食,那头一脸宠溺,“买了好多呢,她是我的重点对象”。

又有逗她的念头,佯装生气,“我们在家都没这待遇,果然还是我们不重要”。

微信顶部断断续续显示对方正输入,好久终于再见到老妹回的消息,只有两行字:我只是害怕某天她也离我们去/所以我每每一想到就想对她再好点。

瞬间鼻头有些酸,像父母对子女不讲条件的付出,往日没有多少感觉,大部分时候总觉得习以为常,但同样的付出,如果一开始就是为了避免某种失去,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有过同样的经历,不想一份痛苦再重复,所以伸手出来,想要抓住一点什么。

老妹继续说,你看 咱爷奶我都不知道长什么样子,只知道他们拥有过我

爷爷奶奶接连去世那几年,老妹那时还小,平常大家对此少有提及,尽管有照片,记忆还是跟着爷爷奶奶踏进时间的洪流中。

过了今年下半年,老妹那时才满十八。同龄人研究的是化哪个妆哪件衣服比较好,她的心思在别的地方用了力,遭受得更多,才能对无从想象的死别感受更深。

奶奶去世时我也很小,记忆比较深,是因为第一次目睹亲近的人在眼前离开。

其实也不算是亲眼,奶奶是在凌晨半夜离开的,老爸出去上完厕所回奶奶房间看一眼,才知道人已经走了。

准确来说,我们都没来得及跟奶奶最后一次告别。五六个小时之前,跟奶奶最后一次见面,是看完村里的戏班子回来。

没有一点点征兆和防备,我们都以为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夜晚,明天还是照常如昨的一天。

凌晨老妈推醒我,告诉我奶奶去世了,挣扎着起身到客厅,看着来来往往商量丧事的大人,悲伤还要再晚一点才能到来。

这是第一次经历亲人的离开,印象深刻,深到记性不好的我,很多年后,提起奶奶去世前后的细节,还能想起来很多。

但奶奶去世这件事给我的影响,大概也只是这些了,感情好的表现是,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自我经常冲突矛盾。

很怕一个人在家,奶奶会想我突然出现;想她想到拉起被子痛哭。

要过很多年,又经历了一些亲人的离开,我才会循着老妹的轨迹去行动,不再沉溺于死别的悲痛,而是试图为身边的人做一点什么。

不愿意有些事情可以之后再做,但这个人再没时间,跟我一起了。

晚上聊到十一点多,夜已经深了,跟老妹结束了对话。

但我知道,有些漂浮不定的东西在交谈中沉淀下来,有些围绕的水雾在这个夜晚,将会向更深更浓处走去。

老妹之前说,大爷火化那天她没哭,说实话过去这么久了很多事只能迷迷糊糊记得部分。

比起做什么而无力改变,更难受的可能是,去世亲人的离开,随着时间也渐渐离开。

但他们只是换个地方,继续陪我们,总会再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