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末年,农民军活动范围为什么离不开青、徐、冀、兖四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22


《旧唐书》"禹画九州,周分六服,断长补短,止方七千,国赋之所均,王教之所备,此谓华夏者也"。根据《尚书·禹贡》记载,华夏九州中排名最靠前的四个分别就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

然而在两汉之际,这里每次都是农民起义军的先发之地。比如西汉末年的赤眉军起义,以及东汉末年的黄巾军。他们以此为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而后再逐步的向西扩张,直至京师。

在山东莒县爆发了赤眉军起义,他们就是在青州、徐州两地来回打击官府,而后扩大的势力。从赤眉军到黄巾军,汉代的青、徐、冀、兖各州为何如此动荡?


(一)、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几乎每个王朝的末年,都会爆发农民起义。非民不忠,而君不明。古代的君主集权制,是朝代更迭的主要原因。王朝发展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积重难返。

同时,随着江山愈发稳固,一般到了中后期,那些帝王们就不再热衷于励精图治,反而是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一昧的吃老本。所以,内忧外患在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出现。

1. 王莽改制,民怨沸腾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西汉的外戚王莽逼迫皇帝禅位于自己,而后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


他改革币制,而后又废除奴隶制,为了抑制土地兼并还实行土地国有制。胡适先生将他称之为古代第一个社会主义者,后人也因为他的种种举动将其称为穿越人。

可是王莽的初心虽然是好的,但却办了坏事。他本身的能力有限,又不断的对外用兵,再加上天灾不断,新朝拿不出合理的赈济方案,琅琊人樊崇在莒县发动起义。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就是鲁南以及鲁中地区,也就是青州以及兖州还有徐州辖区。

早期的赤眉军,军纪严明,在华北地区很有名望。他们借此开始西行,入主长安。自那以后,出现了军纪涣散的情况,而且又得不到百姓拥戴。位面之子刘秀,着手攻击赤眉军相对薄弱的冀州和兖州地区,最后一路往西将其全歼。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张角早年间以治病救人为生,常年活动于河北和山东一带。他利用这个契机,宣传自己的思想。数十年如一日,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最终振臂一呼,立刻纠集了十万余众。东汉末年,桓灵二帝胡作非为,再加上宦官当政,引得生灵涂炭。

张角自号天公将军,在冀州起兵,迅速蔓延至青州、徐州、兖州,而后扩大到了整个北方地区。"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

后世普遍认为黄巾军起义是三国的开端。虽然叛乱很快被平定,但是仍有余波。同时,像孙坚还有曹操以及袁绍兄弟大都是是在围剿黄巾军中起势。


这四个州中,冀州位于河北,是黄巾军起家之地。他们又向南发展,不遗余力的对青州用兵。"见玄皆拜",说的就是黄巾军碰见郑玄以后,非但没有对其用武,反倒是恭恭敬敬,还因为他没有攻打北海郡。

拿下青州以后,又向南去到兖州,也就是以济宁为主的鲁南地区。从那里,又攻击徐州。总而言之,黄巾军起义前期就是在这四个州"流窜作案"。

两汉末年的这两次起义,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农民军的活动范围都离不开青,徐,冀,兖四州。那么这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二)、位置优势,有着滋生叛乱的土壤

这四个州,太平之时盗贼迭起,而到了王朝末年乱世,起义又率先在这里爆发。黄巾军起义结束以后,群雄并起,他们主要的活动范围也是在这四州中。

冀州,那是袁绍的根据地,而青州也曾经在他治下;兖州则是曹操的地盘,也是其政权的主要城市;而徐州刘备曾经两度得到,又因为其他原因归到了吕布以及曹操的手里,最终还是归属了曹操;曹操最后统一了整个北方地区,这四个州都归属于曹魏。

1. 远离长洛,统治者鞭长莫及

西汉的首都在长安,而东汉的首都在洛阳。一个位于关中,易守难攻,另一个位于中原腹地,虽然四通八达,但这也意味着是四战之地。古代没有如今这么发达的交通工具,全靠车马,所以在华北地区起事,不太容易引起统治者的重视。


如果在中原或者关中,那么还没等起兵,可能就会被消灭了。虽然王朝末期的统治薄弱,但是若以全国之力对抗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农民军,还是有些胜算的。如果在南方,那距离中原又太远,不容易以摧枯拉朽之势摧毁王朝。

华北之地离着王朝的中心,不远也不近。王朝对当地的教化,也远没有京师附近那么厉害。而且,古代传递消息很慢,很可能这边都打到济南府了,皇帝那边才刚刚得到消息。当时黄巾军的张角起义被告发,结果过了很久以后皇帝才得到消息。

而张角就是利用这个信息不对称,迅速起事。倘若是在关中或者河南地区,那还没等起义,就已经被消灭在萌芽中了。


2. 民风彪悍,容易招兵买马

"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攻劫在所,害杀长吏。郡县追讨,到则解散,去复屯结。青、徐、幽、冀四州尤甚"。这四个州,自从西汉以来就从未消停过。当地的百姓,什么也敢干,而且又距离京师很远,即便朝廷追查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樊崇和张角选择这四个地方为活动范围,非常方便他们招徕兵卒。当然,若论民风彪悍,还是西北更甚一些,可是古代的那里地广人稀,很不容易筹措到那么多的人。


而冀州,青州,兖州以及徐州,这四个城市自北向南连成一条线,这个州招完了再去其他的州招,很是方便。

同时,因为距离政治中心较远,汉朝对当地的影响力也相对薄弱一些。更何况,这四个州在春秋战国的时候,都是自成一体的国家,而且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当地也有统治一方的藩王。因此,他们对中央朝廷,原本就没什么太大的认同感。

(三)、天灾不断,容易引发流民四起

在古代谋反和杀害官吏,那是天大的罪过。百姓们若不是难以维持生存,谁又会跟着人家去冒险。平日里,这些地方就有很多的土匪强盗,就因为朝廷对这里管控薄弱,也不是特别重视。到了灾年,吃不上饭的人更多,既然早晚是个死,还不如尝试一把,也不至于当个饿死鬼。


1. 自然灾害,得不到及时赈济

现在的人将黄河称之为母亲河,但是古代黄河中下游的百姓都将其称之为"害河"。因为它非常任性,想改道就改道,想决堤就决堤。如此一来,农民们颗粒无收,民房尽毁。它改道必然会影响华北地区的百姓。

"武帝后三年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大家没有吃食,但是为了活着只能自相残杀。那时候武帝在位,正值兵力强劲之际,百姓们无法造反。

除了水灾以外,还有蝗灾和旱灾以及冰雹。华北地区都是平原,人们靠天吃饭,根本不具备应对灾害的能力。


"灵帝光和六年冬,大寒,北海、东莱、琅邪井中冰厚尺余。"下场大雪,都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灾荒。当大家实在吃不上饭,而且国家又不能拿出政策应对的时候,自然要起义。不论是赤眉军还是黄巾军,他们起义,都是选择王朝危难,而且发生灾害之际。

当大家对王朝失去了信心,当不知下一餐在何处时,何不冒险一试。

2. 不受重视,经济得不到发展

不论是西汉还是东汉,他们的侧重点都放在首都圈中。根本就不会想到什么协同发展。所以,这四州百姓面对天灾,才只有饿死的份。


当出现大规模饥荒之时,王莽只会假模假样的祈求上苍,而东汉的那些宦官们,根本就没读过书,也不知道何为治国之策。

所以,这四个州的经济一直不景气,再加上天灾频发,导致这里很有起义的市场。并不是这四个州引发的起义,而是高高在上的皇权,实在将人逼的走投无路,只有这一条路可以选择。不论是燕赵还是齐鲁大地,人们都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

齐地再不复拥有比肩继踵,挥汗成雨的盛景,而燕赵也无人在意其死活。樊崇和张角,他们不是一出生就是反贼,而是看到了这个国家已经腐朽不堪,再无挽救之必要。而且,周围的人过的都不富裕,他们才会冒着被处以极刑的风险去尝试。


结语:

冀州,青州,兖州以及徐州动荡不安的原因在于,这里不是两汉的中心,朝廷对此不管不顾,放任自流同时,小农经济,看天吃饭,而这些地方自然灾害频仍,统治者又无法及时应对,因此出现了很多的破产者。他们一无所有,自然就什么也不在乎。吃不上饭就去抢官府,人一多就敢直接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