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兴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1
数学课堂上例题的讲解是每节课必要的部分,在例题的讲解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老师自己的创作,让学生更感兴趣,并没有必要非要按照课本上的例题来,我们不能否认课本例题的典型度,我们也不能否认课本例题在新知讲解中的作用。但是如果在课本例题中可以加入我们自己的创造,那么学生听起来一定会更有兴趣,效果一定更好。

例:(沪科版数学九年级上册38页)上抛物体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有如下的表达式:H=vt-0.5gt^2,其中H是物体上升的高度,v是物体被上抛是物体竖直向上的初速度,g是重力加速度,t是物体抛出后经过的时间。在一次排球比赛中,排球从靠近地面处被垫起时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为10米每秒。

(1)问排球上升的最大高度是多少?

(2)已知某运动员在2.5米高度时扣球效果最佳,如果要打快攻,问该运动员在排球被垫起后多长时间扣球最佳?

这个例题主要说的是抛物运动,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场景在教室里展现给学生们,排球完全可以由乒乓球来代替,然后由学生上讲台来做这样一个抛物活动,题目中的数字可以保持不变。但是效果肯定不一样,兴趣度也肯定不一样,学生对抛物运动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由于学生自己动手得到的答案,学生的记忆效果肯定也大不一样。这里我们把想象的场景题换成了实际的操作题,从而在上课内容上实现了更加有趣。

三. 回归生活创兴趣

传统的数学观将数学看成一套已完成的严密的数学结论体系,而教师的任务又大都停留在忠实地教"数学(教科书)",这就最终导致数学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学生生活 .而现在的数学大力提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即要让学生深深的感受到生活中不能没有数学,当然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同时还要让学生切切的感觉到数学的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到数学就时刻在我们的身边,数学就时刻在为我们服务。同时兴趣又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有了某种需要时,才会对相关的事物引起注意,并产生兴趣。比如初三关于二次函数的应用题就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例1:张大爷用40米的篱笆在一块平地上围成一个矩形的院子,进行养鸡,大家知道:所围篱笆院子面积越大养鸡数目就可以相对越多,请你帮助张大爷设计一种围法,使得篱笆院子的面积最大?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到围成的矩形的面积与其边长之间的关系,设围成矩形篱笆院子的一边长为x米,那么矩形的另外一边长就会是(20-x)米,若它的面积为S平方米,则有:

S=x(20-x)二次函数开口向下,所以有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