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种姓制度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8
1. 种姓制度是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将社会划分为许多基于职业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
2. 这些种姓根据居住地区进一步划分为次种姓,次种姓内部则根据聚落不同分成聚落种姓,最后再根据行外婚制分成不同的氏族。
3. 种姓制度覆盖了印度社会的大部分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和人际关系紧密相关,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4. 种姓制度最初随着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创立,本意是确保雅利安人的执政权和保持各种工作有一定人数,而非划分阶级及人的高低贵贱。
5. 然而,在经历马木留克、蒙兀尔等外来伊斯兰教征服者统治和英属印度时期的调整后,种姓制度被固定、僵化,成为严格的阶序体系。
6. 由于该体系中的不平等与近代西方的民主制度与人权思想相悖,种姓制度常被批评为反现代化的落后制度,被视为阻碍印度社会进步的障碍。
7. 1947年印度独立后,种姓制度的法律地位被废除,种姓分类与歧视被视为非法,但在实际社会运作与生活中,种姓制度仍扮演着重要角色。
8. 种姓的梵文是“varna”,原意为“肤色”,后引申为“所出生的族姓”。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自中亚入侵南亚次大陆,建立了种姓制度以区分肤色较黑的达罗毗荼人。
9. 印度四大种姓包括持乐器的婆罗门、持武器的刹帝利、持秤的吠舍和持瓶子的首陀罗。种姓制度实质上是一种维持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制度。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雅利安人内部出现分化,形成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其中前三个种姓称为“再生族”,首陀罗则是“一生族”。
11. 除了这四个主要种姓,还有被称为“不可接触者”的“旃陀罗”,即“贱民”。这一社会群体证明了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的根深蒂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