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含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文言文中“征”字的含义

文言文中“征”字的含义如下:

1、出征;远行。

王昌龄《出塞》:“万里长征人未还。”

译文: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出征人未回还。

2、征伐;征讨。

《赤壁之战》:“挟天子以征四方。”

译文:挟制皇帝,用朝廷的名来征讨四方。

3、征收;争夺。

《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译文:为天下治理整顿财政,这不能算是与百姓争夺财利。

4、赋税。

《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译文:(古代赋税制度,十分税一,称"什一")让我废除关市上的赋税,现在还不能做到。

5、征召。

《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派公车特意征召,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征,正行也。从辵,正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征,为正义展开的行军。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正”作声旁。

相关词汇解释:

1、征衣[zhēng yī]

远行的人穿的衣服。

2、特征[tè zhēng]

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艺术特征。

3、征兆[zhēng zhào]

征候;先兆:不祥的征兆。

4、征集[zhēng jí]

用公告或口头询问的方式收集:~资料。

5、病征[bìng zhēng]

表现在身体外面的显示出是什么病的征象。

2. 文言文中征的用法

基本字义1. 远行:长~。

~途。~夫。

~人。~衣。

~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

~讨。~伐。

~战(出征作战)。南~北战。

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

~集兵马。4. 收集:~税。

~粮。5. 招请,寻求:~求。

~稿。~婚。

~聘(招聘)。~询(征求意见)。

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

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

〈动〉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

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

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

或从彳。——《说文》征,行也。

——《尔雅》壮于趾征凶。——《易·大壮》而月斯征。

——《诗·小雅·小宛》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

注:“谓巡狩征行。”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孤蓬万里征。

——唐· 李白《送友人》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4. 征伐,发兵讨伐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征者,上伐下也。

——《孟子》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桓桓于征。

——《诗·鲁颂·泮水》一曰征。——《周礼·太卜》。

司农注:“谓征伐人也。”挟天子以征四方。

——《资治通鉴》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6. 争夺,争取 [contend for;fight for]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7. 征收 [levy]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聊斋志异》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名〉1. 赋税 [taxes]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3. 姓〈动〉1. (会意。

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

本义:征召)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徵,召也。

——《尔雅》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

——《周礼·县正》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王使来徵聘。

——《左传·宣公九年》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征拜郎中。

——《后汉书·张衡传》征拜尚书。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

——《史记·货殖列传》贵之征贱。岁征民间。

——《聊斋志异·促织》会征促织。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6. 追究;追问 [trace;get to the bottom;examine closely]寡人是征。

——《左传·僖公四年》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征为五声。

——《左传·昭公元年》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怪其无征。

——《后汉书·张衡传》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名〉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休征嘉应。

——《汉书·平帝纪赞》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征兆必报。

——《汉书·儿宽传》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征于色。

——《孟子·告子下》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3. 文言文中“征”字表被给予官职

徵、徴 zhēng

〈动〉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summon;call up]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4. 文言文寓意译文

亡羊补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解 释] :羊逃跑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出 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用 法] 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贬义 [示 例]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上所陈,皆今日维系人心,~之计。” [近义词] 知错就改 [反义词] 时不我待、知错不改 [造 句]我们发现错误的时候要及时改正,像亡羊补牢一样. [英 译]It is not too late to mend the fold even after some sheep have been lost. 【典 故】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

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

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

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原文】 :庄辛谓楚襄王 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郢都必危矣。”

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妖祥乎?”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非敢以为国妖祥也。

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淹留以观之。”

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巫、上蔡、陈之地,襄王流揜于城阳。于是使人发驺,征庄辛于赵。

庄辛曰:“诺。”庄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 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不致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

俯噣白粒,仰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

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碱,倏乎之间,坠于公子之手。 “夫雀其小者也,黄鸪因是以。

游于江海,淹乎大沼,俯噣卷鲤,仰啮{艹陵}戆,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好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不知夫射者,方将休其■庐,治其缯缴,将加己乎百仞之上。

彼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故昼游乎江河,夕调乎鼎鼐。

“夫黄鸪其小者也,蔡圣侯之事因是以。南游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饮茹溪流,食湘波之鱼,左暴风幼妾,右拥嬖女,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国家为事。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 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

左州侯,右夏侯,辈从鄢陵君与寿陵君,饭封禄之粟,而戴方府之金,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黾塞之内,而投己乎黾之外。”

襄王闻之,颜色变作,身体战栗。使用乃以执珪而授之为阳陵君,与淮北之地也。

【译文】 :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

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

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候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

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

’臣听说过去商。

5. 文言文亡国之征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