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大学期间屡次缺考挂科,上大三了还要父母跟着陪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小何在南京上大学,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却因为在大学期间屡次缺考、挂科,而被学校多次警示,责令其休学或者退学,小何的父母无奈向单位请假,带上做饭和住宿的行李,从北京专程赶到南京,准备租房为上大学的儿子陪读。

小何之所以出现这些情况,据小何自己说,是因为现实中的大学生活,和他所想像的根本就不一样,和父母描述的也不一样。

他想像的大学生活,应该是非常轻松美好,享受人生的,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让小何有些信念崩塌、难以接受。

再加上他学的专业是《武器系统与工程》,这个专业本身很难,学起来也比较枯燥,所以小何就更加产生了抵触和厌烦心理。

小何开始用玩游戏、看小说来逃避现实,经常玩到半夜三四点钟才睡觉……

小何的母亲说,从小到大儿子的学习成绩一直非常拔尖,在高三的时候,还考过全年级第五名、班级第一的好成绩,父母一直非常省心,总是鼓励他,现在上高中,正是最苦最累的时候,咬咬牙再坚持坚持,等将来考上大学就好了!

谁知这个善意的谎言,却差点毁了儿子的一生。

小何的母亲一提起小何,就泪流满面,说儿子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连她都不认识了,看起来非常抑郁焦虑!

她和小何的父亲一起表示,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把儿子拯救回来。他们四处找调解员、找心理专家、还买来许多有关教育心理方面的书。

他们还专程开车跑了一千多公里,专门来到武汉,参加电视调解节目,只为了让儿子能彻底做出改变。

小何的父亲是高级工程师,为了给儿子陪读,他放弃北京140平米的大房子,跑到南京,租住在校外一个8平米,连民工都看不上的小房子里,条件极其差,为了儿子他牺牲了太多。

他每天在学校的任务就是跟踪儿子,跟学校的保安和宿管都混得很熟,小何去上课他就跑到窗户根儿去偷听,站得腿都肿了,等他下了课,又跟着小何回到宿舍,还在宿舍说服其他同学当自己的线人,有情况及时通知他。

为此专门写了一本陪读日记,详细记录着他和儿子每天在学校的情况,还列出了各门功课的学习计划……

但小何却对父亲所做的一切特别反感,他觉得自己每天被监视,很不自在,有如芒刺在背,丝毫体会不到做父亲的一片苦心。

听完小何和他父母的故事,我总结小何的堕落其实有两个原因:

一是父母的错误暗示。一再向他灌输上大学多么多么美好,多么多么快乐,而事实并非如此。

二是自身的不成熟。一个大男孩总有着贪玩心理,再加上高中学习生活太紧张,小何需要适当的放松和调整,但是却没把握好尺度,弦放得有点太松了。

我觉得小何坐在节目现场,那种沉默的态度,未免有些太淡定了,又是一个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独生子。

他的母亲坐在那里一直在擦眼泪,好像天塌下来一样,从头到尾,小何却连一个安慰的举动也没有,总共在场上也没说几句话,感觉一副事不关已的样子。

小何的父亲也一直非常用心的,同在场的主持人和专家,在掏心掏肺的交流,只要儿子能痛改前非,让他怎么做都行,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愿意,甚至恨不得代儿子去教室学习,去参加考试。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其实小何已经是成年人了,我觉得小何的父母未免有些忧虑过度。

只是学习上暂时出现了点问题,应该让他自己去慢慢解决,勇敢面对,而不应该像对待小孩子一样,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每天跟在屁股后面督促。

这样会让他觉得很没有脸面,在父母眼中可能是为他好,其实这种行为就是一种变相的宠溺。

父母越表现得心急火燎,小何越会觉得,不管怎么样,总有父母给他兜底,替他收拾烂摊子,可能就越不把学习当回事!

你们必须让他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是为自己的将来负责,跟你们没有一点儿关系。

你们把儿子养大,任务已经完成了,没必要分分秒秒守着他,再去为他的事情担心。更不会替他去承担什么后果,所有的一切都得他一个人去独自承受!

对于懂事的孩子,也许能体谅父母的苦心,但对于叛逆的孩子,这么做可能就有点冒险了。

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这样全是为他们好啊,还会嫌你们管得太多,干涉他的自由,最后弄得个适得其反,更加糟糕。

我觉得小何虽然话不多,但应该不属于那种性格极端,专门和父母对着干的孩子,所以还是放手让他自己去慢慢调整。

平时多沟通,多问问在他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相信小何肯定能走出困境的,做父母的更应该信任儿子,在背后多支持多鼓励就行了。

而学习更是靠内驱力推动的一件事,那些所落下的功课,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补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往上赶。

做父母的也不要太焦虑,一切都需要时间,相信小何一定能早日走出困境,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