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二首》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岑参《碛中作》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岑参《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岑参《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李益《塞下曲》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李益《从军北征》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向月明看。——李益《从军北征》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李益《塞下曲·其一》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李益《度破讷沙二首·其二》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高适《燕歌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高适《营州歌》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高适《塞上闻笛》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李颀《古意》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海上千烽火,沙中百战场。——李颀《古塞下曲》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王翰《凉州词二首》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徐锡麟《出塞》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李贺《塞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