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曹丕事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1-08-30
曹丕,曹操的大儿子,正式继承魏王前曾与三公子曹植进行了长期的夺嗣斗争,最终其主要依靠曹操当时手下重要大臣的支持而登上王位,其继位后曹仁欲诛杀曹植,后被其母劝阻,其中还留下了曹植七步成诗的千古佳话。
曹仁在位期间,废献帝自己当上了皇帝,而且重用司马懿,使魏国的军事实力大增,其时又遇蜀吴大战,魏国坐收渔利,在其执政后期魏国的军事、经济实力依然成为三国当中的头号强国,为将来的三国归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身亡,享年六十六岁。曹丕遂继为魏王。一日正在大排宴席庆贺,有人来报曹操次子曹彰领十万大军到。曹丕深知曹彰性最刚烈,深通武艺,心中非常惊慌。谏议大夫贾逵自告奋勇前去说服曹彰罢兵。曹彰果然被说服,一个人进宫拜见曹丕,兄弟相见抱头痛哭后,曹丕仍让曹彰回到鄢陵。曹丕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
  此时相国华歆对曹丕进言,说临淄侯曹植、善怀侯曹熊竟不奔丧,理应问罪。曹熊心里害怕,便自缢身亡了。
  曹丕的问罪使者到了临淄,曹植正与丁氏兄弟饮酒。丁氏兄弟数说曹丕的是非,说到曹植气愤至极,令武士将曹丕的使臣乱棒打出。
  使者回报,曹丕大怒,令许褚把曹植与丁氏兄弟捉来,将丁氏兄弟斩首,曹植则关进了监狱。曹丕的母亲卞氏,正为曹熊上吊自杀的事而伤心,又听说曹丕将曹植捉来了,慌忙从后宫走出,替曹植说情。曹丕说∶“我只是要教育教育曹植,不会害他。”
  曹丕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吟出一首诗,不成便要杀了他。曹植在七步之内果然成诗一首,众人都惊叹曹植的才华。曹丕又以“兄弟”为题,要曹植作诗,曹植随口吟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泪流满面,不杀曹植,只将他贬为安乡侯。
  刘备决心伐吴,替关羽报仇。廖化哭拜于地,请刘备先杀刘封、孟达。孔明建议,先将二人分开,然后再一一捉拿。
  从此曹丕作威作福,更胜于曹操。他仿照汉高祖刘邦富贵还乡之举,率统三十万大军,巡幸故乡谯县。乡中父老迫于曹丕威势,不得不全乡出动迎接,献酒进贡。华歆、贾诩、李伏等早想请曹丕当皇帝,便以瑞兆出现为由,请献帝让位。献帝大哭着往后殿去了。
  第二天,大臣请献帝去大殿再议让位一事,献帝不敢去。曹洪、曹休带剑来请。曹皇后大怒,大骂哥哥曹丕乱逆不忠。
  献帝到殿上,华歆等一再相逼,献帝要退入后殿。华歆竟扯住龙袍大声恫喝。献帝见魏兵挺枪舞刀,为保性命,只得声言退位。献帝只得令陈群起草禅国诏书,派华歆送到魏王府。曹丕按司马懿的建言,两次上表谦辞,以绝天下议论。
  华歆又让献帝下诏筑一受禅台,聚集公卿百官,说明禅位。献帝只有一一照办。让位那天,献帝亲手将玉玺交给曹丕。曹丕改年号为黄初元年。封献帝为山阳公,当天便将献帝赶出了都城。不久,又派人毒杀了献帝。
  曹丕称帝的事传到了成都,刘备得知汉献帝遇害,大哭不已,下令百官挂孝祭奠。刘备从此病倒,政务全交给孔明一人处理。
  孔明与许靖商议,上表请刘备做皇帝,以继承汉家事业。刘备不肯,孔明便托病不出。刘备去探望孔明,孔明为刘备分析不肯为帝的后果,刘备听了才同意为帝。孔明命人在成都筑坛,刘备登坛祭天,孔明率众官呈上玉玺,百官齐呼万岁。刘备立刘禅为太子,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改年号为章武元年。
  立妃吴氏为皇后,长子刘禅为太子;封次子刘永为鲁王,三子刘理为梁王;封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大小官僚均有升赏。大赦天下。至此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蜀汉。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刘备就说要倾全国之兵为关张报仇以雪此恨,但是常山赵子龙力阻不可,这真是那句:君王未及行天讨,臣下曾闻进直言。这一回到此为止,下一回就能指导赵云进谏的是什么。。。。
  下面是三国志里记载的:曹丕的这第一位皇后甄氏居然原是袁绍的儿媳、袁熙的老婆。建安九年(204年),曹氏父子攻打袁家老巢邺城。此时袁绍已死,袁熙去了幽州,他的弟弟袁尚留守老家邺城,结果邺城被攻破,袁尚逃窜,袁绍的老婆刘夫人与袁熙的老婆甄氏就成了俘虏,接着,“文帝纳后于邺,有宠,生明帝及东乡公主。”《魏略》记载了当时的细节。邺城一破,曹丕就直奔袁绍住所见着了袁家婆媳,当时甄氏很害怕,把头伏在婆婆的膝盖上,刘夫人两手自搏(代替叩头的一种礼节),曹丕就说:“刘夫人不必如此,你叫那新媳妇抬起头来!”刘夫人就捧起媳妇的头让曹丕看,果然是美艳无比,曹丕看后赞不绝口。曹操听说儿子很喜欢甄氏,就为他把甄氏娶了回来。

  而《魏略》里的“太祖闻其意,遂为迎取”,在《世说新语》里却有着另一番意味:

  曹操攻破邺后立即下令把甄氏带来,可身边的人却说:“五官中郎已将去。”曹操说:“今年破贼正为奴。”(五官中郎是曹丕当时的官职)《世说新语》夸张地说曹操攻打邺城就是为的甄氏,却被儿子抢了个先。但老子总不能跟儿子抢美女呀,只好“遂为迎取”。

  看来甄氏的确是魅力非凡。更为有趣的是还有后人说曹植也看上了甄氏,并为她写下了《洛神赋》——它的原名叫《感甄赋》(也叫《感鄄赋》,“鄄”与“甄”通)。这恐怕是附会了,这里的“甄”应该是指曹植的封邑甄城。

  《魏书》说甄皇后自小不凡,“不好戏弄”而“喜书”,相者说“此女贵不可言”;嫁了曹丕后,对婆婆卞夫人很是孝顺。建安十六年(211年)七月,卞夫人随曹操征关中,途中因为身体不适留在了孟津,甄氏当时在邺城,听说婆婆生病非常担心,要去探望又不被允许,于是昼夜泣涕。后来身边的人听说卞夫人身体好转,立即转告甄氏,但甄氏却不肯相信,说:“夫人在家时每次老毛病犯了都要拖好久,这次怎么会这么快就好了?这一定是你们在宽慰我!”甄氏反而更加担心了。直到卞氏最后自己写信回来,称自己真的没病了,甄氏才放下心来。第二年正月,大军还邺,甄氏去拜见婆婆,还没见到卞氏的面,便已泪流满面。这个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卞氏也感叹道:“这可真是我的孝顺媳妇啊!”

  还有一件事也说明这对婆媳关系非同一般。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东征,卞夫人、曹丕,以及甄氏生的曹叡、东乡公主都在军中。甄氏因为生病留在了邺城。次年大军还,卞氏身边的人看到甄氏养得白白胖胖、脸色滋润,奇怪地问道:“你跟儿女分别这么久,难道不想念他们呀?看你这气色比以前更好了,怎么回事呀?”甄氏微笑着回道:“他们有夫人照顾,我有什么担心的!”

  《魏书》还说她对待其他嫔妃也很好,“后宫有宠者劝勉之,其无宠者慰诲之。”但陈寿同样认为魏史所载的上述“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所以在编《三国志》时删落,(裴松之也同意陈寿的观点,但作注时还是加了进来,以供后人参考。)而陈寿对甄皇后死因的记载更是与《魏书》大相径庭。曹丕践阼后,山阳公(原汉献帝)把自己的两个女儿献给了曹丕作了嫔妃,还加上郭氏、李氏、阴氏等贵嫔都受到了曹丕的宠爱,甄皇后很是失意,并常有怨言。曹丕一怒之下,将她赐死了。

  取而代之的是郭皇后。郭皇后“生而有异常”,(不过古人的权位只要达到某种高度,都会“生而有异常”,一个人在出生时在其周围找点“异常”还是不难的。)她的父亲郭永高兴地说:“此乃吾女中王也。”于是就以“女王”为字。她的成长不并顺利,父母早亡,丧乱流离,后来流落到铜鞮侯家里当了使女,在曹操当魏公时被送进了东宫。陈寿说她“有智数”,常给曹丕出主意,曹丕被定为继承人她功不可没。于是曹丕当魏王时封她为夫人,当皇帝时被封她为贵嫔,过了两年,曹丕又顶着大臣的反对意见封了她皇后。“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

  《魏书》对郭皇后的记载同样是“以孝闻”、“性俭约”、“后宫无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她的死却值得一提。

  《魏略》说她“以忧暴崩”,《汉晋春秋》说是明帝“逼杀之”。虽死法不同,但起因是一样的,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那句“甄后之死,由后之宠也”,并且甄后被赐死殡葬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这对于当时已十七岁的曹叡来说,心中悲愤是可想而知的,但父亲宠爱着郭皇后,并因为郭皇后没有生子而把自己交给她抚养,且自己因母亲的缘故还没有被立为太子,曹叡心中再忿恨也只好隐忍不发。他是聪明的,机会很快就来了,曹丕死了,曹叡二十二岁当了皇帝。《汉晋春秋》记载他数次哭着问郭太后自己母亲是怎么死的,郭太后说:“你母亲是先帝所杀,你怎么来责问我呢?难道你作为儿子要追究你死去父亲的责任,为了你的亲娘而把我杀了吗?”明帝火了,把郭太后逼死了,“敕殡者使如甄后故事”——“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好了追问

我要事件!但我也谢谢你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