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年事已高的钱学森与总理会面,直言不讳地指出了中国教育体系的症结,他恳求总理改革现有体制。早在1947年,蒋英接受了钱学森的求婚,随他远赴美国。新中国成立后,海外学子看到了祖国的崛起,纷纷归国投身建设,钱学森作为尖端人才之一,却面临美国政府的阻挠。尽管受到监视、囚禁和工作限制,钱学森始终心向祖国,最终在不懈斗争后,怀揣赤子之心回归祖国怀抱。
那个时代,原子弹、氢弹和导弹象征着国防实力,国家的尊严与安全由此得以保障。电影中,科技人才如钱学森与人民子弟兵携手并肩,共同克服困难,实现了导弹技术的突破,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新中国初期,他们依靠坚韧不拔的毅力,自力更生,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科研与建设。
导弹研发中,不止钱学森,张工农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也倾注了毕生精力。他从军人转行,通过不懈努力,成为科技队伍的重要一员。张工农象征着工农阶层对国家发展的贡献,激发了人们对新中国导弹事业的信念。钱学森,这位留美博士,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回国,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晚年,钱学森对未能陪伴妻子成为歌唱家感到歉疚,但妻子的理解让他感到宽慰。影片结尾,妻子的话彰显了对科学家价值的认同:“中国可能没有我,但不能没有你。”面对失败与挑战,钱学森的妻子和儿女的支持成为他前进的动力,使他成功完成了东风三号的发射,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男,汉族,浙江杭州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均以钱学森同志名字命名。2011年12月8日,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