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题所述

一、对学生确定一个恰当的期望值
  教师一开始根据学生学习的现有水平,提出略高于学生水平,经过学生努力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此目标使学生既看到了自己与目标的差距,产生弥补这一差距的愿望。同时也看到了目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便加强了弥补这一差距的动力,没有目标或目标过高、过低都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进步和快乐。
  教学要以鼓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检验和心理科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原则。众所周知,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在他们付出努力之后,都希望得到社会或他人的肯定与赞扬,这是十分自然和正常的,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一个学生如果在努力学习之后,能够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使他看到自己的进步,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和攀登知识高峰的愿望,最终还会形成努力、进步、赞扬、再努力、再进步的良性循环,而这一些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爱护学生内心深处渴望进步的火花,不要吝惜表扬和好的分数,赞扬要及时、适度、得法才能够实现。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更加渴望学习。
  学生学习某一科目的积极性,还常常与这一科教师的关系有关,因为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她所教的科目,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进而厌烦她所教科目的现象,在校园里随处可见,这就为每一个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想使你的学生努力学习你这门课吗?使他们对你教的课程保持积极性和兴趣吗?那你首先要成为学生所爱戴的人,因为在学生眼里,教师和所教的学科不可分,教师是学科的人格化。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而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而良好师生关系的产生是需要在师生共同生活、共同努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四、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善于引导。
  对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要激发,又要引导。激发是指积极性的调动和产生,而引导是指将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指向学习中最重要的方面。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时也是很盲目的,想学、爱学和会学,学好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只有既想学爱学,又能把劲使在点子上,会学才能达到学好的目的。这之中,教师的正确引导必不可少。如何引导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和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学生有学习热情,抓不住学习重点;也有的学生愿意学习,掌握不住有效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不够稳定。教师要能够针对不同问题,给予正确的指导,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保持下来,并切实改善学习效果。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3-21
生活是与学生最亲近的,所以走进生活学数学是调动学生的最优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奇特的生活问题,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想结合呢?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一、在课堂上设置生活实际背景,通过实际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在进行一年级入学教育时,我就借助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适时地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你家里有几口人?你家住在哪里?从家到学校有多远?还可以在学生交流时比一比谁家离学校近?从家到学校要用多长时间?你们小组里谁最大,谁最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是很重要的,我是这样进行自我介绍的:“很高兴从今天开始我和大家就是一家人了,咱们是一年级,是学校中最小的年级,在周围有许多的大哥哥大姐姐,他们和我们一起在学校中学习知识、交新朋友。
二、联系学生课外生活,扩大情景创设的空间,培养学习兴趣。
在游戏中,学生不但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基础。这个过程中学生是高兴的、快乐的、自觉自愿的,达到了乐学的目的,在很大程度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类似的游戏还有不少,可以在课间或活动课的时间、家中进行,比如:“汽车钻山洞”目的是认识颜色及顺序;“寻宝贝”目的是学习按物品的种类进行分类……
三、在生活情景中,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保持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后,同学们已经可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自己遇到的小问题。
第2个回答  2012-03-19
那要看处于什么阶段了,小学生和大学生的心智不同,能影响吸引他们的理念、思想、实物等等不同。
第3个回答  2021-01-20

TED Tal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