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注定是一场分离,为何你却学不会放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1-27

2017-11-08影妈丨小爸妈读心术

早晨五点半醒来,打开新闻频道,正在播放新一期的《面对面》“邹_燕——母爱的奇迹”,看完节目又百度了一下,也许网上报道的标题有一点点博人眼球,但是这个故事仍然使我震撼。

邹_燕,一个单亲母亲,抚养由于生产时宫内窒息导致的重度脑瘫儿子,使其健康成长,而且孩子成绩优异,考上了北大,还去了哈佛深造,这些成绩在一个拥有普通孩子的家庭看来都要竖起大拇指,更不要说是一个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孩子,可想而知,他和母亲背后付出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

当看到电视上儿子丁丁发音不太清晰,但是思路足够清晰地流畅表达时,当看到妈妈邹_燕自信而坚强的微笑时,真的瞬间便能够体会报道的标题:母爱的奇迹。网上形容邹_燕是从假装坚强到习惯了坚强,而儿子亦如此,母亲的永不放弃与言传身教,给了孩子活下来的勇气,甚至是要活得比别人好的信心,我甚至可以想象在儿子丁丁28年的成长岁月中,妈妈一定给了孩子无数次的拥抱和鼓励。

采访中,两人一直面带微笑,母亲看起来自信,又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带孩子登山、带孩子看海。邹_燕的老师告诉她:不见高山,不知何为平原;不见大海,不知何为溪流。在邹_燕的心里,站的越高格局越大,视野越开阔,无论自己的孩子和别家的孩子是否一样,这都是孩子应该得到的。

邹_燕觉得,孩子大了,无论是去美国还是进入职场,无论他和别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都要放手,母亲背后的支持永远是孩子的支柱,而母亲的牵挂也不能变成孩子的牵绊。

看到这里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则招商银行留学信用卡的广告片,虐哭了不少人。

片中讲一个留学生在参加朋友聚会时,许诺要做中国料理番茄炒蛋,但是却不会做,发微信给妈妈求助,妈妈发来亲身示范的教学视频,等到和朋友们举杯庆祝时,才想起十二个小时的时差,妈妈是在北京时间四点多的情况下,被吵起教自己做番茄炒蛋的。于是赶紧拿出来看一看,妈妈的一堆关注,而自己还没有顾上回复,赶紧回复了一句:“谢谢妈妈,很成功”,而父母在屏幕前面满足的笑了。

说实话,视频很煽情,广告语更煽情。

“想留你在身边,更想你拥有全世界。”

虽然看完以后我想,这个孩子不是第一天到美国,肯定不是第一次碰到时差问题,所以这个点却没有想到妈妈正在睡觉可能是因为实在心急吧。另外随便一搜索网上那么多番茄炒蛋的教程,还非得半夜打扰妈妈嘛,肯定也是个娇惯的孩子。在我矫情的想了这些后,还是拿起了电话,给妈妈打了过去,嘘寒问暖了一番。

因为我实在是喜欢那句广告语“想留你在身边,更想你拥有全世界。”多么伟大的母爱啊,谁不想留孩子在身边,而谁不是在拥抱孩子,送他离开后,坚强的放手。

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从工作到现在十几年,我知道她在背后一直默默关注我的工作,是不是顺利,有没有心烦,有没有和领导拍桌子闹翻;我知道当我常年驻外在陌生的城市时,她会担心我人生地不熟,会不会水土不服,会不会被人欺负;我也知道她担心我长期加班和疲劳导致身体变差而着急,但是她从不刻意地过问,因为她知道,女儿已经长大,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

当我换了一份工作,她知道我一定是出于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才这样做,所以从不干涉;当我们由于买房装修而变得生活拮据捉衿见肘,她只说这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有什么样的能力,就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觉得你能负担得起这样的房子,就用你自己的能力去养它好了。

前两天写了一篇文章,关于孩子的娇生惯养,有的家长留言觉得说的在理,但是如何解决呢?我盯着闺女琢磨了好久,咨询了好多专家,看了好多教程,这个方法实在是有点复杂,于是先总结成一句话:在该拥抱时拥抱,该放手时放手。

不要抱怨为什么自己的孩子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争气,

因为作为父母的你,

一直努力的张开你的羽翼,

而没有放手给孩子去争气的勇气。

所以,当孩子蹒跚学步时,抱抱他鼓励他自己走路,摔倒了放手让他自己爬起;当孩子第一次站上表演台,抱抱他告诉他无论结果如何你在妈妈心里永远是最棒的,而放手让他追寻他想要的最好成绩;当孩子参加户外活动,抱抱他告诉他路上小心,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去勇敢攀登;当孩子想要去远方读书,抱抱他告诉他处事的原则,然后放手让他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人说,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放不下灵魂,

无论在大城市小城市,

家永远是孩子安放肉身和心灵的港湾。

虽说在父母面前,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但是,家长肯放手的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有敢于追寻全世界的勇气,而家长不肯放手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