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方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12-26

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和父母双方保持情感联系:“夫妻走到离婚的地步,不管谁对谁错,孩子都是无辜的,减少离婚对孩子的心理影响是他们的责任。”许慧说,单亲家庭的孩子通常缺失一方的长期沟通与关怀,家长要尽力调整因家庭变故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继续提供一种温暖、一致、权威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缓解压力和抑郁的心情。如果条件许可,抚养的一方要经常创造条件给予对方与孩子接触的机会,当然另一方也要积极主动,让孩子感到父母双方对自己的爱是不变的,使得孩子与父母双方都保持亲密深厚的情感联系。“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一方往往是母亲,母亲对于孩子的期望通常会变得更高,孩子稍有失误,就会遭到指责或惩罚,长期下去,孩子也可能学会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会运用到家庭以外的其他人。”许慧提醒。对待有攻击行为的孩子不能以攻击的方式对待:社会应该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与引导,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等。最好能创造非攻击的成长环境,提供能降低冲突发生可能性的游戏场所,是减少儿童攻击行为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拿走(或不买)机枪、橡胶刀等具有攻击性的玩具;对于剧烈的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有助于减少冲撞、拥挤等偶然事件的发生,避免事件升级为敌意冲突等。许多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会有一些攻击性行为,这个时候我们不难以攻击的方式来解决,应该让孩子了解到攻击的危害,让单亲家庭的孩子了解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当孩子发生失控情绪的时候,作父母的应该谨慎冷静地予以处理。除此之外,应该给孩子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单亲家庭教育的8种方法1、经常地表达赞美和激励。注意在生活中彼此赞美,不要互相批评。2、要和孩子共同娱乐。要孩子说出他们最喜欢、最渴望家长说出的三句话。孩子们通常会希望家长说“我爱你”、“你可以晚睡”、“我们去麦当劳”等等。3、把握所有机会,激励孩子的自尊心。4、培养孩子多元化的价值观、兴趣爱好等等。降低家庭内部的纷争,不要强求家庭成员的一致性。5、教大家倾听的技巧。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讲满10分钟,无论对错,不要批评他,培养起孩子确信你在倾听。然后,你闭上眼睛整个回想一遍,然后再和孩子交流。6孩子在感情、就业等等问题上,难免会和你不一致,让孩子说出他自己的理由,如果交流没有效果,就不妨搁置几天再尝试。不要回避外界的帮助。无论是自己的朋友,还是心理咨询师,都能够提供给你克服家庭障碍的方法。6、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7、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作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8、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第2个回答  2017-12-27

单亲家庭,这一由来已久的社会问题早已成为普遍现象,一般人直觉认为是离异家庭。但随着家庭、社会结构的多元,家庭可能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单亲,如离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那么单亲家庭孩子怎么教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单亲家庭孩子怎么教育

1、让孩子明白父母仍然爱他:继续抚养孩子的一方要经常用语言和行动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感到愉快和安全,这样他们的身心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2、细心解释单亲的原因,不要给孩子带来任何消极想法:如果父母分开了,任何一方不得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更不能在分开后经常指责对方。要让孩子慢慢明白分开是因为父母彼此不再相爱,是大人一种决定和选择,而不是谁的过错。

3、父亲要身兼母职,母亲要身兼父职:不管父母原来是哪一种养育方式,在变成单亲家庭后,要适当改变自己,同时采取另外一种养育方式,让宝宝的人格发展更加完整。

4、让孩子学会承担家庭责任:不要因为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就格外地娇惯他,要放心大胆地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时候要多鼓励他们,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对家庭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5、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容易趋向内向和孤僻等特点,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为孩子创设一些人际交往的机会。

6、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一方平心静气地接受夫妻离异的现实。这样,你才能坦然地面对孩子,告诉他你们将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7、这种生活和原来相比会有一些不同,你们需要做一些调整来适应;你们还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你们共同努力去克服。但无论出现什么问题,爸爸妈妈都像以前一样爱你,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

8、给孩子安全感,不要把孩子做为报复对方的武器。父母离婚对孩子最大的打击就是失去安全感。所以,让孩子知道,虽然父母离婚了,但他永远不会失去父母对他的爱,这一点至关重要。让他感受到虽然他只和父母—方生活在一起,但他的生活和以前一样安全、稳定,他不必担心什么。做到这一点,需要父母双方的合作,这对大多数离异的夫妻来说很难。和一个也许带给你很多创痛的人合作,你可能极不情愿,但你不能把你们之间的恩恩怨怨迁移到孩子身上。

9、毕竟双方都是孩子的亲生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无法抹去。如果把仇恨强加给孩子,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还会使孩子长大后失去爱心。所以,你需要以理性和宽容来对待曾经伤害你的人。抚养孩子的一方要允许孩子与另一方联系,不抚养的一方则要多来看望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虽然不在一起,但对自己的爱没有变。

10、单亲家庭中,母子(父子)要在相依中各自独立。单亲家庭中的两代人之间往往在情感上过于亲密,这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联盟,但过分的情感依赖容易产生负面效应。所以,让孩子和自己都有独立生活的心理意识和能力是单亲家庭最明智的选择。

注意事项

情感暗示过多

很多单亲孩子的家长总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都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向孩子传递单亲家庭不正常的思想,使孩子也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比如,一些家长经常说"孩子缺少父爱(或者母爱)很可怜"一类的话,在孩子的心灵罩上阴影。其实,父母亲经常吵架的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也很大。父母不经常在身边陪伴并不影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也是正常的社会现象。

一味排斥对方

很多夫妻离异后,一方带着孩子,就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有的有意识地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向孩子灌输敌对情绪。比如"你爸爸没有文化,像他那样肯定没什么出息"之类的话,孩子听得多了就会在心理上对另一方形成排斥,这是许多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分溺爱孩子

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单亲家长表现往往更明显。他们总觉得夫妻离异了,很对不起孩子,因此,孩子有任何要求,无论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无条件满足。孩子总能得到满足,他的抗挫折能力就无法得到锻炼,就容易形成孤僻、自傲、任性、自私等性格缺点。

总之,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原则是坦诚、沟通和鼓励,家长和老师不要对婚姻家庭这些事避而不谈,要让孩子知道离婚和结婚在社会生活中都是非常正常的事,而沟通会使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安慰和鼓励,也许就能改变他的人生。

第3个回答  2017-12-27

单亲现象早已引起婚姻学家、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的关注。但是,单亲爸妈如何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教育的问题至今还是一个空白。

不少爸妈对性教育颇感困惑,因为他们简单地认为性教育内容就是夫妻性生活的内容和技巧,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对于不同年龄的对象,性教育的具体内容也不尽相同。对幼儿的性教育主要是性别角色的认同教育及健康科学性观念的形成。

单身母亲家庭是指由于离婚、丧偶或其它原因造成由母亲单独一人与儿子组成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缺少父亲的形象和来自他的教育,使得单身母亲对儿子进行恰当的性教育颇为困难。在正常的爸妈双全的家庭中,儿子从小就有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对象,即男性爸妈,并在与异性爸妈的关系中打下未来人际关系的基础,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恰当的性别角色。如:怎样承担家庭的责任,怎样与同性和异性相处,怎样解决社会需要与家庭需要之间的冲突,等等。而在早年生活中缺乏父亲形象的儿子,如果母亲没有相应的关注,结果会使孩子在性别角色确认这一环节出现困难和混淆,表现出“男性女性化”的倾向,在性格上会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胆小、心胸狭窄、依赖性强等,这会给他的人格塑造及未来的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了让孩子的性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单身母亲对男孩要在教育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儿子男性角色性格的培养

一些母亲在教育儿子时,首先将他看作是自己的孩子,然后才将其当作独立的男子汉,甚至从未将其视为独立的男子汉。对孩子过分支配和保护,满足于儿子的顺从、依赖、怯懦、仔细,这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极为不利。例如,男孩子总是十分淘气,天不怕地不怕的,但母亲要求他讲卫生,不要把衣服搞脏,不要乱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结果孩子变得处处谨小慎微,缩手缩脚。成年后,母亲对儿子的这种性格当然是“恨铁不成钢”,殊不知这主要是母亲本人教育的结果。

爸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模仿的榜样,如果要培养孩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性格,就要有意识地对男孩子采取内细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养出“脂粉气”。

二、为孩子创造适当的交往环境

由于家庭中缺少父亲,儿子自然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大大增多。有的母亲认为,与女孩子一起玩安全、文明、卫生,而与男孩一些玩则容易出乱子。其实,这样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他们只对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胆小、退缩和敏感。因此,母亲应该多安排孩子与爷爷、舅舅、男性同事等交往,补偿父亲缺乏而造成的同性交往上的空白。另外,在这样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也不知不觉地模仿了其他男性的行为,这是母亲那里所得不到的。

三、给孩子适度的母爱

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例如,有的母亲将喂奶的时间不恰当地延长;允许儿子一直与自己同床而眠;对儿子过多的关心和爱抚等等,结果孩子产生“恋母情结”,习惯于依赖母亲,而不愿意独立,更有甚者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子最好在七岁以后就和爸妈分室休息,如果家庭条件不许可,至少也应分床。在国外,孩子一生下来就和爸妈分床休息。中国家庭因条件和传统等原因,没给孩子创造独自生活的环境。而单身母亲由于对孩子过分的爱,使得有些人在一定条件下分不清母爱和情爱的界限,也不了解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恶果,造成儿子在心理上永远不能“断奶”。

四、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安排

孩子一生下来本能的具有占有欲,他们吮吸母亲的营养,占有母亲的怀抱和目光,成为母亲生活的中心。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应该慢慢将注意力离开孩子,但是,许多单身母亲将全部时间都给了孩子,没有自己的私生活,这其实对儿子性心理的发展是无益的。母亲应该定期给自己安排时间,用来处理私人事情,包括同异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亲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亲所有的感情空间。否则孩子会变得放荡不羁,不服管教,或向母亲滥施命令,自私地反对母亲再婚等等。母亲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

五、让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观和性态度

有些单身母亲在以往的婚姻生活或性经历中受到的创伤使她们对婚姻、异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见,并且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例如,告诉孩子是爸爸不要他们了,男人都很坏,自己是如何不幸,等等,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也有不安全和被抛弃感。还有的母亲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辛苦苦都是为了你,如果没有你,我就好过多了。”她们以为这样说,孩子就不会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实际上却造成了孩子忧郁、多愁善感、自卑、自责的心理,给未来的生活投下了沉重的阴影。有些成年男性所患的“心因性阳痿”,原因就是母子关系的异常造成的。他们总有“女性是痛苦的,自己是有罪的”潜意识,因此,在性生活中无法产生平等、共享的感觉。因此而导致性功能障碍。

六、再婚,有利于儿子的性教育

在很多情况下,单身母亲是为了孩子不受苦才选择了不再婚,这对孩子的性心理发育很不利。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许多细节的具体实施受到限制,即使有其他男性亲属的帮助,也很难弥补父爱对于孩子的影响。而孩子与继父关系的处理,以及母亲在生活中的处理技巧。而且,再婚对于单身母亲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亲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压抑,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发展。当然,母亲是否再婚是其个人的选择,但是,如果是为了孩子的成长考虑,则要改变传统的观念。

总之,单身母亲对儿子的性别角色教育是一个复杂的课题,与一般意义上的性教育内容和方法都有许多具体差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变革,离婚现象越来越得到公众的理解,但我们希望孩子受到越来越少的不良影响。

第4个回答  2017-12-27

与一般家庭不同,应该先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才能做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父母的不幸造就了一个个单亲家庭,而他们的子女即单亲家庭孩子如何教育呢?与一般家庭不同,应该先了解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才能做好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一、了解孩子可能表现的不良性格

1、自卑心理:在小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是百事通,是万能者,是世上最了不起的人。孩子们在一起时,都会夸自己的父亲如何有知识、如何有力气,甚至如何有钱。处在一个没有父亲的家庭里,孩子就自然没有这份优越感,自卑感便油然而生。主要表现在:情绪的忧伤,缺乏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性格孤僻,不爱交际,畏缩胆怯,做事缺乏信心。

2、猜疑心理:父母离异、家里缺乏温暖的环境,母亲又整天忙这忙那,使孩子开始怀疑:爸爸妈妈是否还爱我?小朋友会不会看不起我?心灵深处有这样的想法,会让孩子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在人际关系上产生种种不和谐的因素。

3、逆反心理:原来的三口之家,很快乐,很温馨,生活条件也比较优越。父母离异后,随着自卑心理及猜疑心理的产生,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渐渐形成,一直很听话的她(或他),有时会没有理由地抗拒妈妈、小朋友的要求,产生对抗行为。

4、补偿心理:父母离异,孩子在物质上、精神上都遭受损失,这时候,孩子就会产生对其他孩子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羡慕心理,希望重新获得爸爸妈妈的关爱,希望像过去一样,重新获得良好的物质与精神生活。这就是补偿心理。

二、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

家长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思想认识,调整好情绪,以此来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夫妻离异大多是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新的问题,但毕竟从更大的痛苦纠缠中解脱出来。面对新问题,要敢于正视,并逐步去解决。对孩子不应长期隐瞒离异的事实,那样反而会增添一层苦恼。瞒是瞒不住的,蒙在鼓里的孩子知道实情后反而会怨恨父母。父母的角色不可能在夫妇一方同时存在或实现。作为单亲家庭,要多为孩子创造一种愉快的家庭氛围,多给予孩子跟对方接触的机会,以弥补爱的缺失。

三、帮助孩子处理好同学关系。

孩子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学校,来自同学。一方面,家长要鼓励孩子在学校多交几个要好的小朋友,经常一起学习,一起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另一方面,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家长不妨找那个同学聊一聊或者写一封信。诚恳的态度和有理的分析,会使孩子懂事的。还可找孩子的班主任反映一下情况,请班主任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造造舆论,正确地对待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

四、引导孩子感受身边的爱

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破损而导致了教育的缺损。父母离异后,孩子很少同时得到父爱和母爱,于是她们的自卑、猜疑、补偿心理开始出现。为此,最好给孩子布置了一些任务:让他们观察父亲或母亲一天的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们就知道了父母的辛苦,也感受到了父母对她们的爱。这时,就需要鼓励孩子学会坚强,学会爱父母,做个有骨气的人。同时,要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与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孩子知道:身边爱他的人并不少。

五、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解开孩子的思想疙瘩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有些微不足道的一些小事,也会使他们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家长要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发现有异常的苗头,及时跟孩子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的就及时疏导。有的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要进行更多的调查分析,考虑妥善的解决办法。

第5个回答  2017-12-27

很多人说,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原因是他们或多或少会有心理扭曲和缺陷,虽说说的有些绝对,不能以偏概全,但是相比较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心理问题的比例确实大一点,单亲家庭本身是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的,只是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和所处环境的变化从而对一个人的性格上发生了改变,导致后天心理上的缺失,而没有去正确引导。

那么单亲家庭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呢?

最明显的就是自卑,由于从小成长环境的不同,导致在同龄人之间缺乏自信,看到别人一家人幸福美满的时候,自己内心会显得很失落,悲伤,认为自己不如别的孩子,同时孩童时代在这个时候比较敏感,玩伴之间嬉戏打闹口无遮拦说出的话也会让他心理备受打击,慢慢的变得不爱说话,不喜欢和同伴玩,越来越自卑,长此以往,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独立的空间,找不到快乐,对以后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心理影响。

更容易产生自闭症,孩子的心灵是幼小和脆弱的,哪能经得起家庭破裂的打击,所以势必会留下很深刻的记忆,面对这样残酷的事实,一时难以接受,相比较和健全家庭的孩子,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从前的自己也和他们一样天真快乐,可如今却这样,强烈的反差让他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不与人交流,变得胆怯,自卑,产生自闭症的心理。

容易发生抑郁心理,由于父母关系的破裂,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压抑的环境里,和别人接触交流变得少,慢慢的就会对周围的人和事有一种抵触心理,不愿过多去接触,哪怕是有人故意接近,他也会有很强的防备心理,总是会觉得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认为他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低人一等,把自己的内心隔离起来,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不让别人靠近,没有安全感,变得越来越内向,性格也越孤僻,压抑烦躁,变得抑郁。

也有一些内心比较坚强的孩子,单亲家庭长大后会比同龄人更成熟,可从小心理和感情上的缺失是无法找寻的,孩子毕竟还是孩子,既然做父母的生育了他,就该负起一个父母的责任,这也是上天赐予的最美好的,如今社会,单亲孩子和留守儿童很多,这更是社会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多去关心这些孩子,让他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