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村的孩子要完全融入城市生活有多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5
农村孩子随父母来城市,该怎么融入城市的校园...展开
知识小能手
高能答主
编辑
关注
成为第3270位粉丝
当农村的孩子随着父母一起去到了城市,再想要融入到城市的校园生活时,作为父母也一定要及时的开导孩子。让孩子不要有一些自卑的想法,大多数农村的孩子在刚接触城市校园生活时,都会导致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孩子会觉得自己哪里都不如城里的学生,慢慢的就会导致孩子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在一起接触。
而且有一些孩子在农村地区上学时,由于班级里面的学生都比较少,孩子的名次一直位于名列前茅。但是当孩子融入到城市校园生活时,由于班级里面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越来越多,也就会导致孩子慢慢的就不愿意学习,会使孩子的成绩逐渐有所下降。当孩子在看到别人学习都比较努力时,孩子就会觉得在城市校园生活中会有着很大的压力,当孩子的压力无从释放时,就会导致孩子堆积的心事变得越来越多。
大多数的家长在面临孩子在农村地区上学时,都会觉得农村地段的教学质量比较差,不得不考虑给孩子直接转到城市里面上学。其实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但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和孩子商量好询问孩子是否愿意转到城里,而是选择自作主张的给孩子转学,这样会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情绪。毕竟孩子在转学的过程中都要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如果孩子的适应能力比较好,那么就可以在新的校园里面结交到更多的好朋友。
第2个回答  2022-08-15
一、幼时情感缺失导致长大后性格上有很大的缺陷
由于很多留守儿童在长大的过程当中,他们和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很少,他们小时候成长的环境也非常偏远,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情感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缺失。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情感比较孤僻,心理承受能力不强,这继而就会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
虽然我们发现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会非常懂事,非常听话,但是他们的情商却不高。
很多孩子认为他们通过勤奋就可以改变命运,但是当他们进入社会之后,他们才发现光靠勤奋他们只能做社会的底层人员。
不管你是去职场发展,是自己创业,还是平时的人际交往,这些都需要你有很高的情商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才能真正的做到一定的位置。
而那些情商很低却只懂得踏实工作的人,他们就只能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对象。
或许有的人在长大以后也认识到了这种性格缺陷对他们人生和事业的影响,但是渐渐的他们却发现他们已经很难再去改变他们的性格了。这也真的是应了那句“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古语。
二、在这个靠人情拼关系的时代,一个人在陌生的大城市想混出头确实很难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很现实的事情,有的农村来的大学生就算是已经在大城市混了很多年,他们感觉自己好像是已经在大城市混出了名堂,但当他们回头看时却发现,他们奋斗几年后的终点却刚好是那些一直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的起点。

农村出来的孩子在大城市奋斗几年后能通过首付在二三线城市买房买车的人,这些人可以说是已经混的很不错的人了。因为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太高,很多人肯定买不起。但是对大城市的孩子来说就不一样了。很多大城市的独生子长大后就有房有车,所以他们首先就赢在了物质基础上。
接下来,不管是创业还是找工作,很多大城市的孩子都有各种关系和资源,所以他们通过关系就可以轻松的进到那些好公司。而农村出来的孩子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除非你是985或211大学毕业的学生,那些好公司的HR才会看一眼你的简历,如果你是一些三本专科类院校的学生,很多公司的人事在收集简历时就已经将你刷掉了,到时候你连个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第3个回答  2022-08-15
农村大学生要想在城市立足,首先必须解决在城市的就业问题。
而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摆在了眼前,从统计数据看,相较城镇户籍大学生,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度更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六类重点青少年群体研究报告》显示,2008~2014年的大学毕业生(不含博士生)中未实现就业的为20.7%,其中,29.1%来自乡镇,25.7%来自农村,而来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仅为13.2%。

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依然困难,部分毕业生受困于经济压力而仓促就业、低水平就业。农村大学生仍处于系统性弱势地位,多重因素削弱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力”。

那么,农村大学生他们为什么比城镇大学生就业更难?

一、农村大学毕业生经济压力大,发展的迂回空间小,需要立即工作赚钱。“就业等不起”,迫使他们在薪酬待遇、个人发展方面一再降低要求。

二、农村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偏重应试,即使完成了高等教育,也在综合素质和个人自信等方面存在“短板”。

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也削弱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力”。共青团北京市委抽样调查发现,优质教育资源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且越是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一差异越明显:在985高校、211高校和普通高校中,非农业户籍学生比例均超过四分之三;农业户口学生更多地集中在大专院校中,比例达到35%。

四、农村家庭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往往寄予厚望,这无形之中也给学生本人增加了心理压力,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易诱发学生的心理异常与行为偏差。
第4个回答  2022-08-15
尽管农村出来的孩子,上大学时几乎都是到处打工,大部分人的学费有一半是自己打工挣来的,但是很多农村孩子读大学还是掏光了家里的老底。

尤其70、80后的农村孩子是什么都赶上了。上小学中学,国家说是义务教育,结果都是要自己掏钱,时不时还来个乱收费。于是,父母刻苦种地,到处借钱,过了这关。

好不容易考上个大学,国家要教育产业化,收费又是高得离谱,只能到处打工,又过了这关。

辛辛苦苦熬到大学毕业,结果大学扩招,大学生遍地都是,很难找工作。即使找个活儿,也工资不高,除了吃饭租房,还要时不时的给老家的父母寄点钱。

工作没几年,又到了结婚年龄了。房子呢,又高涨,指望家里是不可能的,于是拼命工作,身体也大不如前,可是挣的钱对买房子来说是杯水车薪。

谈到以后,还有父母要养老。虽说国家现在对农村的老人有养老社保这一说,但是每月一百来块钱还不够买个感冒药的,最后还得靠孩子。农村孩子虽然自己压力也很大,但是如果不给父母寄钱,老觉得对不起父母。自己活得很累,生怕生病,病了治不起。

唉,这个社会不知道怎么了?农村的孩子很努力的读书考上大学,很努力的工作干活,很想靠个人奋斗改变生活,可是搞了这么多年,很多人觉得条件是变了些,但是改变不大啊!他们依然在城市里没法立足!
第5个回答  2022-08-15
因人而异,但是绝大多数的过程都很艰辛,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小学四年级之前都是在乡村读书,直到四年级,被姑姑安排到县城上学,住在姑姑家里,姑姑每天给我和我的堂哥做饭,洗衣服,我的同学经常嘲笑我4和10不分,因为我读不出翘舌音和不翘的区别,我的老师也不喜欢我,因为我很怪异,我每天都是一个人,身上穿的破破烂烂,也没有人和我玩,很多事情都遗忘了,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很多不愉快的经历,知道现在我也很难直面过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