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法 是佛在哪本经里说的?

如题,求出处。 非常感谢

第1个回答  2011-09-17
《长阿含经》 、《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都有讲到
第2个回答  2011-09-16
【阿含经】追问

请问是《长阿含经》 、《中阿含经》、《杂阿含经》还是《增一阿含经》?

追答

对不起,时间久了,不能肯定具体在哪一部。好想都有。报欠。

追问

谢谢

追答

【阿含经】中好像都有。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5-08-24
  四圣谛,在《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以及《杂阿含经》等原始经典中,都讲到四圣谛。十二因缘,在《长阿含经》卷十《大缘方便经》、《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中都讲了十二因缘。
  四圣谛和十二因缘,是佛教的基础理论。
  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能如实正觉此四种道理而登圣位,成等正觉,故又称为四圣谛。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归纳其类,分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这就叫着苦谛。因为众生自寻烦恼,以采集苦因而成苦果,误以为乐,这就叫做集谛。如欲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这就叫做灭谛。因此必须要以求证道果,升华人生而得达究竟的法门;这就叫做道谛。  十二因缘:  一无明:明即智慧光明,无明即是贪欲、慎恨、愚痴等产生的烦恼,也是种种蠢动心理的迷惑之源;  二行:即是前生所造的善恶诸业,也就是前世身心的行为;  三识:即是由过去世的业力,感受果报之初起妄念而托母胎,投生为今生的神识;  四名色:即是投生于母腹后形成胎儿的身心状态;  五、六入:即是在胎中长成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感觉器官---六根;  六触:即是出母胎后,自己的六根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等相对接触的六法;  七受:即是由接触外境自己所感知的苦乐心境;  八爱:即是厌苦喜乐而生贪爱财、色、名、食、睡等五欲的心理活动;  九取:即是因欲爱旺盛而对于贪染诸境而起取着心;  十有:即是由于今生造作了有漏之因,将要导致感受未来世的生死之果;  十一生:即是因了今生造作的业种,所感受来生的色、受、想、行、识的五蕴聚合之身;  十二老死:来生既有了五蕴假合之身的出生,必将衰老而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