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怎么办

孩子现在16岁了,越来越不愿意跟我多交流,很焦虑

       因为孩子觉得自己跟父母的代沟比较大,而且跟他们沟通时父母大多都掌握不好说话的方式和语气。

       很多家庭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很少愿意与父母沟通,与他们交流自己的想法,尤其是越来越大的孩子,每次放学回到家门就一关,自己呆在小屋里做自己的事情,跟父母都说不上几句话,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现在的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呢?

       孩子与父母的年龄差大,代沟大。为什么在茫茫人海中,你的孩子就可以和另一个人成为朋友,甚至不会跟你说的话都会跟朋友说,那是因为他们年龄相仿,兴趣相投,两个人的思想相像,互相都明白对方想说的话。但是一回到家跟你说话时,你会发现你们两个没有办法交流,因为你们在这个社会接受的思想不同,所以在沟通的时候就总会吵架,以至于你的孩子越来越不想跟你沟通。在这里,我可以给父母提一个建议,你可以去试着了解一下现在孩子的思想,了解他们平常都谈论什么,都喜欢什么,而当你的孩子看见你做出改变后,他们也会做出改变的,这样才有利于你们平常的交流与沟通。

       很多父母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不好说话的语气和方式。我觉得这个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沟通的根本原因,每当孩子做错事情或者是他的想法出现了偏差,作为父母最不应该的就是对他又打又骂,而是应该用一种恰当又有效的方法来与他沟通,问他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耐心的与他讲道理,并给予适当的鼓励。

       而除了这两个原因,我认为还有一个方面就是父母总是用他们自认为很棒的社会经验来猜测孩子的想法,总是会误解。其实我认为,家庭里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互相包容,懂得倾听,不随意猜测对方的想法,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这样,我相信孩子才会愿意与父母沟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20-01-17
这个年龄蛮正常的,不知道以前他是不是愿意和你交流,但即使是家庭比较温馨、氛围好而且家长和孩子互动原来挺好的小孩在十五六岁的时候也不愿意和家长沟通。
基本上这个年龄段他们会有更多的自主性,对世界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比较稚嫩但是正因为不够成熟所以才容易偏执地去否定一些现实中他们看不惯的东西,更愿意和同龄人去沟通,因为彼此之间没有代沟。
他们还会觉得“我已经长大了,不要再像对小孩子那样对待我!”,内心更容易烦躁而且在家里封闭自己,什么都不愿意和家长说。
如果原来你们没有什么沟通的好习惯,现在就更难处理,但是就算之前状况很好,现在也要改变方式,尽量像对待成年人那样以平等的姿态和他们交流,在家庭问题上可以咨询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但是即使他们说的不够好,不够周全,也不要有太多的否定,寻找他们的优点,尽量去认可他们,这样不但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也能让他们对父母更认同,比较顺利的度过这个时间段。
另外,可以多关注孩子,但要有技巧,什么偷看日记啊,喋喋不休的询问啊之类的要尽量避免,只要你看到孩子的路没有走偏,大方向上不会犯什么不可挽回的错误,要尽量给他们自主权,不要想着了解他所有的细节,要给他一定的空间,这是成长所必需的,如果你的爱束缚性太强,将来孩子很容易没主见、抗压能力差,能力会受限制的。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07
孩子不原意沟通很正常,是因为她们心中感觉自己长大了,不再像小时候一样可以和父母有一说一了,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些自己的秘密了,不应该什么都和家长说,家长这个时候不应该是一味的阻止,而是多陪陪她,多找一些可以聊起来的共同话题。
第3个回答  2019-04-21
我也觉得跟父母隔了一道墙一样,我的父母即使孩子在外面打工,也从不打电话问问生活,工作之类的,他们的意思是你长大了,反正自己会照顾自己了。
第4个回答  2022-01-18

有的父母表示,随着孩子年纪渐长,很多时候自己说的话都成了“唠叨”,孩子压根不愿意听。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跟家长谈心,其实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出现了问题。我们都知道沟通是需要技巧的,那亲子沟通中又有哪些常用的技巧呢?下面柠檬通过一个例子来进行分析,举一个场景是假期孩子不想写作业:


孩子不情不愿的打开作业本,跟你说:写作业真没意思!为什么放了假每天都还要写作业?好累哦。

第一种类型的家长帮孩子拿出学习文具,好言好语劝孩子:你想不写就不写吗,你必须得写完,这是你们老师布置的任务。

第二种类型的家长怀疑走过去拿起作业,问孩子:你有认真读题吗,这题目这么简单,我看你就是懒。

第三种类型的家长严厉地盯着孩子,批评他说:你懂什么啊,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写作业,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赶紧老老实实的写作业。

不管是哪种回答,家长的目的都是让孩子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孩子的感受是什么呢?

很多家长可能会说,要关注孩子感受什么,他(她)听话就行了,但实际上,孩子的感受决定了他(她)是否要听你的话。


对第一种类型的家长: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敷衍,好像要把自己当做一个写作业的机器;

对第二种类型的家长:孩子会觉得父母不信任自己,而且总是无端的否定指责自己;

对第三种类型的家长: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小看了,会想要反驳父母,反抗他感受到的压迫。


这三种回答,都不能让孩子产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动力,甚至可能会让孩子更加排斥写作业。而你看到了,会忍不住想要唠叨,结果孩子越来越烦,效果更差了。

我们最初的说话目的是“让孩子完成作业”,结果却成了“和孩子吵架”。

那家长到底该怎么跟孩子交流呢?

首先你要明确一点,我们无法逼迫孩子改变,只有先改变自己,改变自己在亲子互动中的态度,让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感受,孩子才会自己愿意去改变。


还是拿这个例子来说,家长可以试试这么做:


孩子不情不愿的打开作业本,跟你说:每天都要写作业,太累了。

家长可以先回应孩子的感受,说:你感到累,是因为做过类似的题目还是写起来有困难呢?这就是用解释引导谈话方向,用具体化澄清事实,是我们咨询时常用的谈话技巧。

孩子这时候可能回答你:这些题目在学校里已经做过很多遍了。

那你可以说;原来是做过很多类似的题目,所以觉得很烦是吗?这是内容反映,让孩子知道你懂他的话了。

孩子这时说:对,反正都会写了,为什么还要做相同知识点的题目呢。

这时你就可以用尊重的态度给他提建议,说:其实,这些题目知识点相同,但是为的是提高你举一反三的能力,在以后的考试中会更加得心应手。

在上面的对话中,我分享了一些我们心理咨询时会使用的一些基本技术,看起来很简单对吗,但就是这样简单地回答,就能够让孩子产生被理解、被尊重的感觉,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而家长也能够很容易的了解到孩子到底在想什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

久而久之,亲子关系想不好都不行。

其实,家长们又何尝不想与孩子保持积极正面的沟通,只是我们所关心的学习、生活等问题,常常都是让孩子反感的话题。有时因为我们太急于了解,可能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也不太注意,结果谈到最后常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