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的写作背景

当时作者分别是怀着什么心情来写的,当时的社会又是怎样的?

第1个回答  2008-05-08
灵感一来就写出来了.
第2个回答  2015-06-09
  《西游记》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淮安)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曾祖父、祖父都曾经做过学官,父亲吴锐也是饱读诗书之人,但是由于家道中落、穷寒所困而从事丝绸业。 这种半文半商的家庭背景对以后吴承恩的世界观及创作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吴承恩自幼敏慧好学,“以文鸣于淮”,年轻的时候就受到督学使者的赞扬。他好奇闻,喜欢阅读野史,从宝贵的民间文学资料中汲取营养,积累素材,这对他《西游记》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他早年屡试不中,长期卖文为生,晚年还一度担任过八品小官。最后归居故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西游记》就是创作于这一时期。除《西游记》外,吴承恩一生创作颇丰,于诗、文、词等都有较深造诣,但因为没有子嗣,去世后文稿大部分遗失,现存《射阳先生存稿》四卷,其诗文大都发自胸臆、激越豪放。另外他还创作了传奇故事集《禹鼎志》,可惜原书已散失,只有序保存下来。
  《水浒传》
  关于《水浒传》的作者,历来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明人对此记载不一。大致有三种说法:施耐庵作、罗贯中作或施、罗合作。现在,学术界大都认为是施耐庵作。
  施耐庵,名耳,后更名为子安,字耐庵,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具体生卒年不详,大约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身处同一时代,年纪稍长于罗贯中。关于他的祖籍也说法不一:一说是祖籍浙江钱塘(今杭州)一说是江苏苏州。他年少时颇有才名,据说曾是元朝末年的进士,在钱塘县做过两年的县令,由于不容于当朝权贵而在两年后辞官回乡,安心著书立说。又据说他在元末参加过张士诚的农民起义军,做过幕僚,未为可信。
  施耐庵生长于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他目睹社会的凋敝、政治的腐败和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有感于心,便收集、整理、加工、再创造了流传千古的《水浒传》。施耐庵一反我国古代小说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作为描写对象的传统,去表现“大逆不道”的农民起义事迹,并自觉地使用了白话,为后来白话小说的创作树立了典范。
  《三国演义》
  罗贯中(约1307~1385),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录鬼簿续编》记载说:“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1364)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元人王圻《稗史汇编》说他“有志图王”,看来是个颇有政治抱负的人。相传他还是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小说著述。罗贯中的作品很多,除《三国演义》外,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三遂平妖传》等长篇小说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一说《水浒传》也是他和施耐庵合写而成。相传他还写过历史巨著《十七史演义》。他的著作多属于历史演义一类。他的这些历史演义,歌颂的主要是圣君贤相,英雄豪杰,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上强盛时期的向往。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讲史平话的基础上,“据正史,采小说……非俗非虚,易观易人……陈叙百年,概括万事”(《百川书志》),取材史籍、民间传说、讲史话本和戏曲,把零散的三国故事、传奇,构建为75万字的不朽巨著。他剔除了过去流传的刘备太行山落草之类荒诞不经以及距史实太远的情节,增添了不少历史材料(特别是正史陈寿的《三国志》及其注释材料)和诗词书表,以加强其历史感。特别是在艺术上进行了大量的加工,使得作品文字流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丰富多采,从而使《三国演义》成为一部不配的巨著。
  《红楼梦》
  曹雪芹(约1715~1764),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其家族的鼎盛时期与当时的满清皇室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曾祖曹玺之妻为康熙的乳母,这样,康熙即位后对其家大为照顾。其三代人做了六十余年的江宁织造,可谓权倾朝野。其祖父曹寅更是鼎盛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当时为江南名士,曾主持刻印染有名的《全唐诗》。雍正继位后,出于政治考虑对曹家进行打击,这样,曹家便迅速中落,最后一败涂地。
  与此同步的是中国社会的变革,康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但实质上却不过是一个回光返照罢了。中央集权的加剧与腐败的泛滥已使中国社会呈现江河日下的疲态。根据资料,我们知道曹雪芹死于1764年,生于1715年左右。这样他也恰好就生活在家庭与国家的双重衰败的转折点上,既享受了“锦衣纨袴”的贵公子生活,又经历了“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困顿,并由惨痛的家亡之情,进一步感受到了整个国家与社会无可奈何地走向衰亡的命运。于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曹雪芹怀着刻骨铭心的家亡之痛,怀着对繁华往昔的无限叹息,写出了这部鸿篇巨著。
第3个回答  2008-05-08
《水浒传》的的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氏,身逢动乱,深深地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生活之苦,又目睹了不少起义的成败得失,从而为《水浒传》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素材帮助。
作者在小说中通过一些好汉们的故事,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斗争与矛盾,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关系与其不平等地地位。而作者极力刻画的好汉们的 “忠、信、义”,与朝官高俅、蔡京等的“奸、恶、狡”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官逼民反”这一思想贯穿全书。这种反抗的精神也鼓舞着后人,影响者人们的思想与心灵。
《三国演义》的的作者罗贯中通过描写三国时期的历史变换,体现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思想。
1、反曹。在《三国演义》里,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大奸人的形象,“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极端利己主义,揭露了他的狡猾、忌刻与专横,当然还有篡汉的骂名。
2、拥刘。小说肯定了刘备“上报国家,下安黎民”的政治理想,颂扬了他宽厚爱民从而深得人心的政治品质,赞美了他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政治风度。
“反曹拥刘”的大体思想,体现了社会民众在压迫下对历史上的汉族政权依恋、对明君的期盼以及对暴君的憎恶。 同时也对元朝统治结束,明朝回归正统表示拥护。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博览群书,诗才超群、善绘画、通音律。但是,他的这些才能却与当时的社会制度以及科举制度格格不入,在宦海非常不得志,于1570年左右写出了《西游记》。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他斩妖除魔、不畏艰险、乐观向上的美好品质,以及他那反抗、叛逆的性格,寄托了吴承恩的思想。他不满科举和宦海的现状,得以借孙悟空这一形象体现。
猪八戒憨厚、能吃苦,但是贪馋好色、自私自利、缺乏坚定性,又有不小的嫉妒之心。吴承恩借猪八戒这一形象讽刺和批评了现实生活中的生产者、农民的落后意识。
唐僧,作者的描绘将他定义成了一个封建士人气质的迂腐顽固的人。他胆小,又颠倒是非,不分好坏,使他成为了一个被讽刺嘲笑的对象。作者借唐僧,表现了自己对封建社会体制的不满,讽刺了社会上那些顽固不化,迂腐的人。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生活于清代,祖先曾受到清廷的宠幸。他们曹家三世世袭江宁织造,而康熙六次南巡,就有四次是住在曹府。但当雍正继位后,曹家失势,于雍正五年被抄家。
曹雪芹很好的见证了他们曹家的兴衰更替,而这种人生的大喜大悲、恩怨交加被作者曹雪芹很好的融入到了《红楼梦》中。而在现代“红学”研究者的考据下,甚至可以认为《红楼梦》其实是曹雪芹的自传体小说,并展现了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秩序。为什么贾宝玉不能与林黛玉完婚?其一是因为林黛玉体弱多病、脾气怪异,得不到贾母的喜爱;其二,薛宝钗圆融的性格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其三,最重要的是薛家所拥有的财富!而贾宝玉被逼去考取功名,也显示了当时人民的思想观念。
《红楼梦》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秩序;《西游记》体现了封建社会的迂腐体制;《水浒传》体现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与等级关系;而《三国演义》则体现了封建社会人民的内心。
若从作者的思想角度来看,《红楼梦》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思想的束缚的不满;《西游记》则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体制的憎恨;《水浒传》则体现了作者对阶级地位的思考与关系的情感;《三国演义》则寄托了作者乃至于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期望。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