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集团(中教联盟)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3-09
追求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中学语文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应追求创造性的学习目标,必须屏弃传统教学中那种唯知唯智型的知识传递与智能训练的框架。不把答案定得过死,让学生有思考的空间,也就是在学习目标上有新的突破,在学生整体感知知识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
个性即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特征,中学语文教师应学会辨认学生个性的倾向性,胆大的、胆小的、顽皮的、沉静的、合群的、孤僻的、热情的、冷漠的,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语文教师就担当着开启每个学生世界的责任。只有在充分认识了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才能谈培养个性。
培养学生个性的途径和方法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
讲读课走出单一答案的误区
语文这门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学科,不应太受教参的束缚。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因此,应让学生保持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去分析、去想象,进行再创造。对学生各种独特的理解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寻找合理的因素。如对杨朔《荔枝蜜》的解读,教科书的学习目标中指出:学习《荔枝蜜》要培养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学习劳动人民辛勤劳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有的学生就不同意《荔枝蜜》中的热爱劳动人民的说法,认为作者文末写到“农民立在水田里辛勤地分秧插秧。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思维转接不自然,为什么偏偏在这时候看到了农民呢?显然有斧凿的痕迹,作者是为了升华而升华。蜜蜂的勤劳足以感人,再写农民显得画蛇添足。教师应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培养其对事物的异向的深刻的思维能力。
欣赏课展示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
欣赏课即对文章老师不做任提示,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品味。让学生抓住不同的欣赏点进行多方位欣赏,展示自己的个性,不要拘泥于学习目标、学法指导。如铁凝的《安然的考场作文》(选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可以对安然的性格或写作手法等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看法中就体现着学生的个性差异:有的认为安然这样做很伟大,宁可少得分也得说真话;有的认为安然太傻,考试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平时说实话,考试时得老师喜欢什么写什么;有的认为安然个性太强,到社会上无法立足……教师应适时的对学生进行优良个性的培养,作文和做人一样,不能培养双重人格,一个人就应该象安然一样敢说真话,当然培养个人涵养是应该的。也有的同学不看人物性格,看文章的思想性或独特的艺术价值……不论怎样,语文老师应培养学生读书的感觉,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不是人云亦云,这样他们才会成为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高尚的个性
仅靠现有的语文教材学习语文与真正的学习语文有着很大的距离。学生必须阅读面广,吸收人类文化的精华。这就需要老师广泛涉猎、精心挑选。如秦文君的《人活着的一万零一个理由》、芬兰的伊娃 #8226里斯#8226 乌利欧的《充满歌声的寂静》、美国的安#8226 希妮的《阳光女士》、H #8226 索洛姆科的《校长向我道歉》、俄国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吴蒂的《一道叫洛克的风景线》、台湾林清玄的《生命的化妆》、台湾余光中的《乡愁》、萧红的《手》……凡是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帮助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学生的课文阅读教材。
《校长向我道歉》写了一个被班主任安娜看不上的学生安得烈通过写作表达了他渴望老师、校长、家长理解的感情,校长果真向他道歉的事。这篇文章很接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生活中很多的“安得烈”被“安娜们”歧视着。他们不敢大胆发言,不敢说出自己的委屈,个性逐渐消失,成了一台老实听话的“机器”。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事情,去审美的能力。
四、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可以说,写作教学走进了比阅读教学更深的误区。在写作教学上表现的千篇一律、千一面的现象更加严重。
据说,上海一个年级的学生写作文《变化》,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写成了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的形势报告,从国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计划生育,到国际大环境无所不包。你透过文章看到的不是一张爱思考、有个性、青春稚气的脸,而是会议桌前的官员或新闻播音员。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以培养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为原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改内容的单一为丰富多彩
写《一件有意义的事儿》无非是捡钱包、送盲人过马路、汽车上让座,《老师,我对你说》一定就是老师带病上课、冒雨家访,《我最快乐的时候》无非就是考试名次提前了或做出了一道难题……造成这一原因除了学生生活单调、阅读面窄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根本的症结,就是老师要求太死,如写《老师,我对你说》,学生写了老师对他的误解,对同学的不公平,对知识的讲解不清,老师便对学生说“不能写阴暗面,不能写老师不好,中考会得不到高分。”老师这样要求“不仅是带来写作问题,而且会带来精神上的问题,也就是回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钱理群语)因此,老师应走出这一误区,多方面的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把目光由学校家庭移到社会,使学生作文内容丰富多彩,真正展示他们的生活。
变感情的虚假为情真意切
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原因是胡编乱造,感情虚假。原因还是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性要求过多,这边加框,那边加框,学生在框子里活动,写不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老师要求学生无论写什么文章,结尾一定要和时代紧密相连,一定要把“主题”升华,否则就没有现实意义了,“文章是为政治服务的”。结果驯化出了一批杨朔式、秦牧式的文章风格。既然学生所写内容是编的,是为了适应形式的,感情自然就苍白虚假了。老师应放弃一切思想的条框,让学生用心、用情去感知生活,使学生把真情实感带到作文中来。
变结构的模式化为形式自由
老师要求学生写记叙文要开门见山,结尾点题,前后呼应;写议论文要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原则;写说明文要总――分――总,条理清楚。过死的结构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而使学生不得不东拼西凑。老师应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言之成理,自然流畅就行。
鲁迅的作品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杂文,喜笑怒骂皆成文章,无不透露着作家丰富的阅历、深刻的思想、鲜明的个性。因而才使他的文章百读不厌、经久不衰。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也让学生如鲁迅先生一样,把自己的情感诉之于笔端,从而达到内容丰富多彩、情感真实感人、形式自由多样的效果。
课外活动中完善学生个性
语文老师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从而达到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讲演比赛培养学生的胆量、口才;以小组为单位开辩论会,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刻性、应变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开展“寻求个性闪光点”的活动,借用黑板报或班级刊物鼓励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不只以成绩评学生,“最温柔的”、“最勇敢的”、“最机智的”、“最有涵养的”、“最遵守诺言的”、“球儿踢得最好的”……都是好学生,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完善。
总之,每个中学语文教师都应力争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的思想者。 中国教育集团(中教联盟)特约指导教师
第2个回答  2013-03-18
最好能做到因材施教,但有点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