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状态,似乎人高度认真的时候,如快速思考,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或者说没有心思来关注自己,也感觉不

有一种状态,似乎人高度认真的时候,如快速思考,自己感觉不到自己,或者说没有心思来关注自己,也感觉不到外在。除非与人说话,才能感觉到自己说的话,其它的似乎都不想,甚至自己的内心对自己所做所想的都没有关注,就是一门心思做某事的时候,高度认真的时候。可是却能记住,事后回过头来,似乎也很记得很清晰。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人没有对自己关注也能记住,记忆是个怎么机制?难道记忆是不需要人的意志力去付出的吗?这与主动记单词的记忆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我们注意路上的东西,以便我们下次能找到路的时候,这种随“意”(有意)去记的有什么不同,我想说的就是这种意,似乎它是一种区别于我们对外界进行思考和做事的思考,似乎也不是心情,好像是意志力一样,不知道是什么,只要有它就会有记忆。虽然我们很专注地做某事的时候,一门心思想什么或做什么的时候,不太显,可是只要进入了专注状态,过一会儿就感觉它不是显意识的隐隐约约又强烈的存在。如那种,人半夜去小便,对人想去这种感觉很强烈,可又不是像白天那种显意识。这是一个什么状态,科学原理是什么啊?似乎出现短暂的无意识,可是过后又感觉心理情感,强烈,这是咋回事啊?

第1个回答  2013-07-18
其实,很多东西,人记一遍就已经完全记住了,只不过是因为大脑容量太大,一时无法找到,只有反复记忆才能准确的记住他的位置。遗忘有两种情况:一是大脑没有办法找到以储存的信息 二是 这些信息储存在短暂记忆中,过后被遗忘了。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梦的情节,我们记不住的原因。

高度认真而感觉不到自己,是因为大脑非常认真,全神贯注的思考问题,没有空闲的余地(其实人一生只用了大脑5%的细胞,人的潜力还有很多),

不管你是高度认真,还是很随意,轻心。 这都是一个记忆的过程。记住或记不住。这是你记忆力的问题。
至于晚上人想去上厕所,二=而没有白天那么显意识。是因为大脑在进入深度睡眠状态的过程中,大脑不会像白天那样清醒。大脑分泌了一种拟制中躯兴奋的物质,向水中的涟漪一样,渐渐扩散。过后是因为大脑逐渐清醒了,所以心里感情会很强烈。

至于你信不信,那我,没有权利。我没有权利控制别人的思想。所以,采纳不采纳,这事你说了算。

记忆 遗忘 回忆的大脑工作原理(详解)

神经元,或者叫神经细胞,是一个类似章鱼的细胞(当然脚不止8条),其中1条触手叫“轴突”,其他的叫“树突”。树突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相连的神经细胞的轴突传来的电信号,当总电信号超过一个阀值,就会将一个电信号从轴突传送出去——传送到所连接的其他某个神经细胞的树突那里。一根“轴突-树突”信道被触发传送电信号时,其通道就会被加固。
记忆的本质众所周知,所谓记忆,就是人脑存储在巨量神经元内的某种组合模式。这种组合模式被激活时能完成某些功能,比如说,将这个记忆用语言描述出来,或者用这个记忆推理出某个结论。这些神经元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有时候被激活,有时候没有。被激活时,我们称为“想到”这件事。一般地,我们并不能持续地激活某个记忆,这是神经元的本质决定的:神经元被激发是一次性的,而且非常迅速——大概数毫秒或更短。但我们有时候能持续回忆某个看到过的画面(大概3秒?),并在一段时间(数分钟)沉浸在其中。这实质上是记忆模式被持续地激发。这意味着,要么是有某个或某组神经元不知怎地频繁地激活,要么是这一记忆本质上存在一个回馈链路。例如,该记忆触发了另一个记忆,而另一个记忆又触发了这一个记忆(这条链可以更长,而且可能是树形甚至网状)。

回忆的本质
所谓回忆,就是由于某个刺激(视觉、触觉之类)触发了一连串神经活动,最后触发了某个记忆的神经元触发模式。这种触发链路不一定只有一条的。例如,我们能通过视觉刺激、味觉刺激、嗅觉刺激等等触发同一个事物的某种记忆——所谓触景生情就是个例子。从单个神经细胞来考察,假设这个神经细胞有两个树突,而任何一个树突如果收到来自其他神经细胞的电信号就能触发本神经细胞的轴突传递。这时,如果某个树突(称为树突A)所连着的那个神经细胞没有将信息传过来,另一个树突(称为树突B)仍有希望触发该本神经细胞。当然,由于记忆是多个神经元的一种触发模式,上述描述是个极端简化的版本,但用于理解回忆的本质是有帮助的。作为一个例子,有时候我们会忘了某个历史事件的年份怎么也想不起来(根据人的记忆类型,有的人在回忆上课老师说的话,有的人在回忆课本的那一页,还有的人在回忆笔记),突然想起该事件和另一个事件同年发生,而另一个事件却是你很熟悉的,从而第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份就被回忆起来了(显然走的是另一条路)。

遗忘的本质
所谓遗忘,就是触发链路模式中某个重要的神经元无法被触发——也许是导向该神经元的神经通道由于天长日久没被使用“老化”而不畅通了。由于神经元的触发要求某程度的电压,如果提供这些电压的神经元没有触发,或者触发了却没能传递过去,那么上述的重要神经元也就不会被触发了。当然,由于上面提到的,一个记忆可以来自多条刺激传递链,其中一两个传递链不顺畅,其他传递链也足以触发回忆。我们常常采用记事本(或者更IT些的TODO-LIST)来帮助自己记住某些事。但有时候自己又会忘记某件要做的事被记在了记事本上。例如,你想提醒自己“下次去超市的时候要买纸巾”而将这件事记录在记事本上,但晚上到了超市却忘了要买纸巾,甚至连记事本上有件事是在进了超市后要做的这个事实都忘了;而采用手机备忘录定时提醒功能的人往往在听到响铃后就立刻回忆起要做什么,甚至不用看手机显示(一般是回忆起输入备忘录的时候)。这说明,“进入超市”这件事所触发的神经元模式并不能充分激发“买纸巾”相关神经元,而“在手机里有个备忘录”这件事却能充分地触发对当时输入备忘录的情景的回忆——作为这一回忆机制的部分证据,如果当天你设了10多个备忘录,或者当前这个备忘录是1个月前写的,则听到手机振铃备忘录提示时,人们也无法立刻回想起这次振铃有何意义。

各种各样的记忆法,其实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尽可能增加触发器(一串熟悉的数字,一张知识点的关系图,等等),以及强化触发器到信息的映射(在以数字串作为触发器的记忆法教程中,将每个数字映射为一个实际物体的联系常常被用到)。

而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则证明了,一个(组)“轴突-树突”连接在刚建成时是不稳定的,容易断链;但如果建立连接后过了一段时间,则连接的稳定性大大加强。特别地,这个“不稳定”不见得是整条触发链,也可能仅仅是某个关键路径上的关键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