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电影《英雄》或《卧虎藏龙》的影评

要求:1500字

第1个回答  2013-07-27
转的不知道算不算。。 英雄可以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的人。
诚信免谈,承诺再讲。
友情可叛,半途能废。
宣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12月20日上海电台的报道导演的说法)的《英雄》所编制的情景,却是——
无名从说谎编故事开始(不是我教你诈),编的故事是残剑和飞雪的相互不忠和背叛、爱侣之间相互不诚信不宽恕(不是我教你狠)。
无名让长空把他生命交给了自己,却轻易地不假思索地放弃了,朋友以身相托的任务,影片似乎感到连交待一下也不需要。而秦王把“知己”的无名翦除更是理所当然,只是因为自己对自己的部下“摆不平”,就可以轻描谈写地把另一名英雄抛弃……这些以义相见的侠客尚且不诚不信,目标游移,出尔反尔,别说一般不懂字的精神、书法的精神、剑术的精神和英雄
相惜的凡夫俗子了。
这是哪个朝代的事呀?
堂堂英雄;凛然壮士,变得这般卑微委琐。为了票房和“有名”,对“无名”的戏路未加深思熟虑,就胡编一气。结果衍生出这么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意义系统。挚友和爱侣之间也无法沟通,武艺和剑术和禅悟也无法让战友心有灵犀一点通,非得用编计、设局、佯装、乱杀来解决这些爱国志士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走向。
最后,“无名”的临阵变卦,一下子宣告了:背叛“长空”的信托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秦王背信弃义诛杀“尤名”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为编导的某一想法而把积淀在千百年历史中的壮士和大侠的人格和形象侏儒化和负面化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或者说,为了给外国人看,乱改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精神,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为了票房,一切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对话文字粗糙直白,是影片内涵肤浅和支离破碎的后果,叙事本身缺乏一以贯之的动势,随意切割的段落和镜头又没有内在连接组成一个整体。于是,在“好看”的片段之间发生短路时,几句自报家门式的表白临时粘接特技和酷镜,是最廉价的手法。当眼球被画面和动作吸引时,贫乏的语言往往被观众忽视,这正是电视的弊端。电影也走上这条道,片面追求画面的冲击力,定然是一个原因。
在秦王和他的三千黑衣兵的众目睽睽下,“无名”英雄出场了,在秦王冷光逼人的视线中,“无名”开讲故事了;在弓箭手虎视眈眈中,“无名”等待着自己生死的判定……镜头都给了谁?“无名”的视点在哪里?编导可以有第三个视点,但失去了视点的“无名”们,从一开始就“低人一等”,英雄气短。
零次方101代编剧
咱封的,还没有写过剧本。
但他正在考虑2004年的贺岁片。
是轰轰烈烈的势头刺激了他,重新勾起他从小做编剧的梦想。当然剧本是否正规那就另当别论了……
不过他勇气可佳。第一个剧本就向着贺岁片发起挑战真的是有一点今天的那些名导演的风范,如冯小刚、张艺谋这样的大牌导演,要玩就玩大,挑战自我,冲向新的山峰。不过那零小子连山峰都没见过,还冲新的山峰,真的是看得高,望得高啊!傻得厉害来着。
蟑螂
著名记者,专门为国内的娱乐报刊杂志撰稿,但为了求得一身自由也就不与任何媒体签约,这可是今天流行的Ⅳ国际自由人一族哦。
零:我在考虑2004年的贺岁片,我现在有很好的想法,绝对灵。
蟑螂:是么,那我倒要听听了,我这人娱乐圈里里外外啥事不知道啊,2004年的贺岁片不来点绝活,你对得起2003年和2002年的贺岁片不?
零:那是!那是12002年的贺岁片是啥?就是那冯小刚的《大腕》么,那2003年的贺岁片是啥?不就是那张艺谋的《英雄》,想想看,这当中有什么联系不?
蟑螂:联系?看不出,一个是玩现代的一个玩古代的;一个玩几个大明星,一个只用两个大明星。一个是用尽了王家卫、徐克电影里的招牌大明星,完全是不一样的东西,我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哦(故作恍然大悟状)!片名都两个字!这算吗?
零:还真亏你娱乐圈内混那么长时间,白混。真是娱记,咱就不算了,你真不注意观察。《英雄》和《大腕》之间当然没有绝对的联系,但你想想,《大腕》是反映什么的,而《英
雄》前期又是玩什么的?
蟑螂:明白了!炒作!《大腕》预兆了《英雄》,《英雄》唱响了《大腕》!
零:恭喜你,你终于在这一时刻混出来了。我的想法就是以《大腕》的手法演义《英雄》的前期炒作,片名为《大腕英雄》,说白了也就是,是个大腕他就是英雄。
蟑螂:绝!那你的不就是贺岁片 贺岁片:贺贺岁片,他们一个票房超过4千万,一个票房超过1亿几千万,那你不超过1亿4千万不罢休么!
零:少来!那2005年的贺岁片别人不就会马上定为《大腕英雄大腕》啦!当然防盗版也是要做好的,张艺谋是空投胶带,这招用过了,不新鲜,来个绝的,花1000万买断盗版商,让他们绝对获利后他们也就不会盗版你的片子了。
蟑螂:这个是,《大腕》内有一段台词绝对绝,对于这盗版问题真的是一针见血。我来说给你听听,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
中国这音像产业这油水(儿)大着呢。没!我跟你讲啊,中国现在有两千七百万台DVD,每一台机器每年消费十张DVD,每一张DVD我们抽一块钱的版税,这一块钱乘十是十块钱,十乘两千七百万,这就是两亿七千万哪。两亿七千万?没错!
相信张艺谋肯定也想到过这点,所以他当年防盗版的工作做得如此之好,真是难为他了。连我这种资深的娱乐记者都没办法带照相机进入首映式……
零:哈哈!所以呀,不过我想张艺谋肯定是这样算笔账的:
中国电影产业油水大着呢。没错!
我跟你讲啊,中国现在有13亿人,每个人平均每年看一部电影,如果每一部电影我们拿票房2圆,二乘十三亿人,这就是二十六亿哪。二十六亿?没错!
中国的评论界,特别是娱乐评论,有种很奇怪的现象或者说习惯:什么新鲜人新鲜事一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一阵热捧,觉得差不多了,突然180度大转弯,以前的好处一笔抹杀,仿佛那根本就不是他们写的。余秋雨如此,赵薇如此,《英雄》自然也没能幸免。看来娱记们是下决心将这项优良传统发扬到底了。
本文的重点不在讨论媒体的态度,而是想说明,无论周围人如何评价,《英雄》我是一定要看的。首先,能引起争议的东西往往比有口皆碑更让我好奇;而且我做了多年的武侠迷,除了时下热播的蹩脚古装戏外,可说是逢武必看;加上是这么一部国产“大”片,又诞生在电脑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你很难用非议把我从它身旁赶开。
关于电脑特技,有人说,《英雄》做得也太完美了,已经盖过了故事本身的内涵;又有人说,《英雄》根本就没有故事,全靠武打的花架子撑着。特技在影片中该占多少比重才合适,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姑且不谈;仅就质量而言,《英雄》所做的似乎并不像传说中那么完美。我就从介绍中看到过很煞风景的:秦王把剑扔在李连杰面前,说:“你自己选择吧。”那把剑
飞在空中的样子要多假有多假。我以为内地影片在这方面追不上《指环王》,至少也得好过《天脉传奇》,怎么说你也比人家有人有钱呀!可是一看到秦王那个片段我就起了个念头,要见识一下《英雄》的不完美可以到什么程度。这也算我想看该片的一个小原因。更大的吸引力自然来自演员。老张也不知哪来的面子,竟将我的“旧爱”<陈道明、张曼玉、梁朝伟、李连杰)、“新欢”(甄子丹)一网打尽。(章子怡就算了,越看越像花瓶,没什么新东西可挖。)说实话我对此次的张艺谋本来不抱太大期望,因为觉得他的根在《老井》中那个农民那里,拍城市题材已是失败,所谓的“豪情武侠片”可想而知。张自己也说,拍武侠仅是一个梦;奇怪的是居然有这么多影帝、影后级的大腕肯帮他造梦,这种奇迹般的片子不看,我都觉得过意不去。
说来说去,说到音乐上。谭盾近年的风头不可谓不劲,先在奥斯卡风光了一回,又搞“永恒之水”,再和某乐评家论战,知名度一路飚升。人的风格一旦成型就很难改变,出名后尤其如此;体现在作曲者谭盾身上,就成了《英雄》配乐抄袭《卧虎藏龙》的嫌疑。我个人认为这没什么大不了的。《神秘园》的曲风还不是大同小异,唱片照样一张张的出,热销得很。何况《卧》片配乐得了奥死卡,今年《英雄》又要冲奥,谭盾顺手拣个现成朝评委卖个乖也在情理之中。至于两片音乐到底有多像,还得看电影的时候慢慢体会。
中国电影现在正走到瓶颈。一方面第六代导演的许多好片拿不到公映许可证,一方面第五代又给人江河日下、江郎才尽之感。这时冯小刚、张艺谋、李安等人挺身而出,力图凭借“敲洋木鱼念中国经”的运营方式,使国产片与世界电影工业的大潮接轨。此种尝试的效果姑且不论,就冲这份勇气,我也会买下在国内骂声一片的《卧虎藏龙》的VCD,也会死心塌地地去影院看《英雄》。
第2个回答  2013-07-27
《英雄》
影片英雄播出之后,俺指出该影片艺术成就极高,将获得国际艺
术奖。网上的民主人士怎么说呢?从胡平到崔卫平,茉莉,都是
无限上纲,恶语交加。本坛有的民主人士,甚至打赌影片如此之
劣,根本不可能得奖。结果如何?

民主到了逢中必反,就如一群疯子,根本没有理性可言了。

好的艺术有超越语言和国境的感染力。影片英雄就是这种作品。
美国今年8月首映英雄,票房打破历史上一切影片的首映记录就
是证明。时代周刊的专家评论是

“《英雄》最凄美、最令人着迷,总之是最好的作品。拍得非常
精密、细腻、完全没有一格胶片是浪费的。”

俺在评论该影片时,也指出其成就:

“电影主题宽阔。刺客刺秦,全力以赴,生命置之度外。但一旦破
解了‘天下’二字,立刻当机立断,放弃一己之私,而为六国百
姓着想,束手就擒,从容赴死。这个死,比匹夫之勇,报一己之
仇要壮烈的多,深刻的多。

自古写刺客,多止于主仆恩报之份,自此影片踏入新境界。现在
要讲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影片构思巧妙,倒叙,穿插,暴力,恋情,床戏,如蝴蝶穿花,
丝毫不乱。又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在张艺谋的手下,千军万
马的大场面,秦灭六国的宏大画卷,历历在目。上殿百步,二十
步,十步,设计惊心动魄,高潮则在秦王手轻轻一挥中达到。成
大事者不拘小节,毁誉且由后人,我自天马行空的意态,表现的
淋漓尽致。

若提败笔,则在飞雪残剑两刺客的殉情一幕,显得拖沓冗长。然
而,在大漠狂风之中,黄土高台之上,两朵白莲似的爱,永恒地
结合在一起,则不容否认地是一个很美的人道主义造型。

总评,远胜藏龙卧虎。估计,得国际大奖。”

俺的话音还没落,英雄就已经获得了阿而佛来德奖。俺又指出
英雄是“盛世的艺术”:

“英雄奥斯卡也已经入围,诚不可以亲中解释。阿而佛来德奖,
无非是说明英雄的艺术成就不错。而俺最欣赏这部影片的是主
题。情节和拍摄属於小技,俺让给内行来品评。

英雄不但对刺客和侠的诠释突破传统,达到了新高度,而且提
倡了和平,人道,天下,不杀这些全新的,进步的文化观念。
很多中国人理解不了这些,是因为中国近代占主导的观念是斗
争,玩命,不妥协,不让步,把革命看做盛大的庆典。这些腐
朽落后,给民族带来灾难的意识,要求无名那把剑十步之内,
血溅当场。可是,百年历史已经证明,这些意识的泛滥,于人
于己于民族,都没什么好处。

旧小说如水浒讲究快意恩仇,反应了这些初级和原始的丛林意
识,多落入杀来杀去的反人道俗套。而英雄则一反这种观念,
对刺客和暗杀提出从人道主义角度的新观照。英雄的潜台词是:
民重君轻,杀一个君王算什么,人民的幸福比君王的性命重要
的多。从这个意义上看,不杀比杀更难,因为要逾越珠峰般的
旧思想障碍。对该片的大量政治恶评,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这些恶评的水平,还没有一篇能够超过1966年姚文元已经达到
的水平。

中国走上世界舞台,正处在大发展的前夜。大发展要求有新意
识,新文化,不解除斗争意识这道民族魔咒是新发展的巨大障
碍。从‘活着’开始,张艺谋开始表达对内斗的极度厌恶,并
开始传播西方的人道,理性,等新意识,到了英雄,则用尖锐
的电影语言,将这个思考推向崭新的高度,这是十分难能可贵
的,是代表民族的新探索。俺说英雄是盛世艺术,就是从这个
角度上说的。”
卧虎藏龙影评:这是一部如此充满中国风情与绚烂怀想的电影,从拍摄手法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恨情仇,看的出李安确实有深埋的武侠情怀,从未拍摄过武侠片,却拍出了最浓郁的武侠中国。
影片第一段武打戏中,李安用长镜头从各个角度跟拍两个女主角在屋顶上施展轻功,追逐跳跃的情景,在这一刻,我竟觉得无比的舒服,摄影机在两个人的后上方不紧不慢的跟随着,连摆动的时候都保持着优美的旋转姿态,仿佛与整个情景融合在一起,说不出的优柔与内在的刚毅,这美感惟有中国人才可以做的出,惟有中国人才能这样在运动与静止之间保持着节制与内敛的速度更是把握着长袖飘舞一般的从容。
在后来不断出现的打斗戏里,李安更是多用远景来表现人物的轻功,象章子怡从地面飞上墙面,镜头在远处一动不动的将这轻灵飘逸的一刻包囊在整个画面,人在天地间那一刹那间的恣意与轻灵就这么轻巧的溢出画面之外;李安的剪切手法更是让我不得不为之倾倒,在各个角度间的跳荡取舍就如同一个武学名家一样的古朴又时时闪现着让你惊喜的光彩。
就象是对古典中国的最忠实又最写意的膜拜,这部电影从取景到道具甚至到融环境与人物为一体的构图,无一不体现中国人古典文化中的精髓。说到人物的设置与他们之间的互动,李安依然保持着他中庸又传统的性格:李幕白修为高深而重情重义的中年男人的形象,简直就是中国好男人的典型;俞秀莲外柔内刚,心思缜密,虽然向往真正的爱情却始终恪守妇道,中国传统的礼节在她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也是最悲剧的体现;玉娇龙,任性蛮横,从不知天高地厚,想入江湖,却不知道江湖凶险,为了爱可以抛弃一切。。。但是到了最后,剧情依然推动她反悔自己的过错让她自投山谷――这样的结局表面上看好象有些不能容忍现代中国人无视传统无视礼教的行为方式,其实我倒是觉出了李安在这快意恩仇间一丝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忧虑:传统的礼教带来悲剧,不服从礼教却又迷茫到不知道正邪何以区分――这样的路究竟往何处走?用怎么样的信仰才可以走出迷雾?李安表面上维护传统,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中国人自己最棘手的问题。
中国人爱不爱看自己的电影?我想一定爱看--我不相信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人除了听Nirvana除了看《猜火车》就没有一点中国人自己的血液在身体里流动。我依然钟情于这样一个我闭上眼都能闻见的人文环境,它虽然古老,但是依然会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就好象我一定会把《阳光灿烂的日子》排在我个人最爱的首位――因为他说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也是中国最出色的电影之一。
就好象你有没有练过毛笔字?你有没有看过古龙金庸的武侠小说甚至你曾经想象过飞檐走壁的神奇?你有没有背过唐诗,有没有体验过游览中国山水时所感觉到的秀美??如果你有,那么他们此刻就在你的血液里流淌着,并且就象河水中不断涌起的浪花,飞溅不息,在山谷间拍打出一声声的回响。
一定延绵不绝。
第3个回答  2013-07-27
吊足了的胃最终吃了一顿饱饭。在一片狼籍的中国电影饭桌,英雄是一道真正的招牌菜。 集中了华人乃至世界顶尖的制作群体,投入3000万美金,英雄成为我所见过制作最为精良的中国电影。很久没有一部中国电影让眼睛,耳朵如此兴奋了。张艺谋的专业精神令人敬佩,如果谁要向张艺谋竖中指,还是先鞠个躬再说。 看过片子绝对同意这种评价:英雄是一场视觉上的盛宴。我觉得如果早些时候拍出来,英雄还可以拿去做申奥片。所有关于中国的符号,英雄里都不遗余力地再现:围棋,书法,剑,古琴,山水,竹简,弓箭,威威楼宇,漫漫黄沙,青山碧水,红墙绿瓦。英雄电影的画面,极具中国画的意境。如果不去做申奥片,英雄还可以去做中国旅游的广告片,或是爱国主义教育范本,的确,我相信每个看过电影的都会为我大好江山,我泱泱大国击节赞叹,相信这部电影全球放映后,会加快留学人员归国效力,加大各国人民来华旅游观光力度。 有几个镜头给人留下强烈印像:李连杰一剑刺中甄子丹,为描述剑之快,镜头在李连杰的脸一点点穿破雨水的画面中一一定格。李连杰与梁朝伟在九寨沟一场对决戏,二人蜻蜓点水,水面及水下的镜头,绝对可以写入武侠片视觉经典。我也相信很多人在章子怡和张曼玉比剑那段漫天黄叶的戏中瞠目结舌,尽管那段戏倒更像属于日本人的意境。 在听觉方面,英雄把武侠片的音效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不再像以往武侠片强调刀剑,拳脚,飞行的强烈夸张表现,相反,英雄的录音和拟音方面都相当克制,他们更重视体现"绵长""幽远"的意境,更强调声音的质感。这些克制后表达出的竟境令人大开"耳"界。在影院,正对画面,背景声安静得像清澈的湖水,在一片衣袍挥舞和鼓声的中低音中,剑声划破空气的锐响,配合人影腾挪的声音,枪剑相撞后的渐弱的震颤声,极富韧性极具质感。让人印像深刻的是为描述李连杰剑法之准,他一剑横贯毛笔,从劈裂笔杆竹质到笔尖毛质声音的变化。还有在九寨沟对决的剑戏,人脚踏在平静的水面声,剑挑破水,震开的一圈圈涟漪声,人耳闷在水里到跃出水面后扑面而来的空气感。影片配乐依然是谭盾,看到最后,我几乎有点迷乎了,那鼓声,琴声,包括伊扎特帕尔曼的小提琴,都真的很像《卧虎藏龙》。 编剧李冯和张艺谋用红,兰,白,黄四段视觉的变化把故事的不同版本分段讲述,还加了不少辩析的色彩,这让人想起《罗生门》。这个故事讲得很别致而且基本能自圆其说。再一想到电影的短短的拍摄周期,让人对老谋子心生敬意。而画面上,英难更像一部部精美的MTV或广告片的联播。 英雄是一部符号化的电影,所有的符号都在传达一个标识:"MADE IN CHINA"。在这样的视觉听觉轰炸中,演员的表演成为影片中最为弱化的环节,如果不是出于商业的考虑,估计谁来演都可以完成任务。大牌明星们的表演徘徊在扮酷或更好的扮酷之间,说狠一点,剧本给他们的空间,无法演出"人味儿",他们的内心活动,表情都不再重要,重要是他们要服从服装颜色变化的需要,电影的主角是服装,布景,道具,这些符号代表着忠,义,情。演员是人,但是有一群神一样的摄影舞美灯光,人便不再是人,是英雄,于是一个历史故事最终变成一个超现实故事。
参考:www.loloyy.com
第4个回答  2013-07-27
回复后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