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戏剧对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是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3
陈达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5月3日第445期
  
  【核心提示】多种流派的交汇融合始终是世界戏剧的发展趋势,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可以让一部作品更加优秀。现代戏剧对于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与获得的经验,值得当代理论界、创作界总结、反思。
  表现主义戏剧作为一个流派,在西方开始于19世纪末,结束于20世纪30年代,虽然其持续时间不长,但对世界戏剧的影响却是长远的。它最先诞生于德国,之后才向其他国家流传。斯泰恩认为,德国的表现主义者确切说来是在毕希纳、魏德金德与斯特林堡三个先驱的影响下发挥作用的。表现主义戏剧由此也衍生出两个重要的发展分支,一个继承毕希纳、魏德金德风格,以凯泽、托勒尔为主;另一个以斯特林堡为先驱,奥尼尔等人为继承者。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以人的灵魂为表现对象,强调运用幻象、变形、人格分裂、梦境、象征等手法来直观呈现经过主体潜意识体验过的世界的确切形象,揭示人类的本质。

  1 创作界的借鉴兼收并蓄

  “五四”时期,表现主义戏剧恰逢时代甘霖,同其他外国现代派思潮一起涌入中国。在评论界,宋春舫、沈雁冰、余上沅、郭沫若、田汉、洪深、沈西苓等几十位学者对表现主义戏剧的精神内涵、形式技巧及作品加以评论,显示出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偏好,强调表现主义戏剧反对战争,提倡人道主义,反对资产阶级,反抗现有社会制度,追求建构理想世界等层面的意义,并将之作为表现主义戏剧流派的全部内涵。然而,创作界对表现主义戏剧两条分支的借鉴是兼收并蓄的,未发生与评论界类似的偏颇。

  创作上的借鉴产生了不同情况,一是纯粹对表现主义戏剧技巧发生兴趣,但在主题上不具有德国表现主义戏剧通过改造人的灵魂来改造社会的意蕴。这些作品虽具有改变社会制度、改造现实的目的,但实质上缺乏对人物灵魂历程与本质的呈现。如《女神之再生》、《宋江》、《病人与医士》、《资本轮下的分娩》、《前方战士》、《双十梦》、《一致》等剧作。

  这些剧作者接触并借鉴了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作品的技巧,但往往未能深得其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最常见的主张是类型化。类型化具有精神和主题上的含义,其在形式技巧上体现为角色名称的类别化,剧中角色常常为某一类人或一种社会身份的代称。中国现代戏剧在形式上摄取了类别化的特点,但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却无法深得类型化的意蕴。如《资本轮下的分娩》,剧中资本家、工人群众、警察、法官、青年学生等各类角色都分别是各自阶层的代表性称呼,这似乎实践了类型化主张,但这些名称仅仅是借过来类别化代称的壳,缺乏体现角色在特定生存环境下丰富、具体的内心体验,很难让人见其“深藏在内部的灵魂”。可以说,这类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是浅层化的。

  另一类剧作,因为作者本身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产生了兴趣,所以对其精神内蕴也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作品探讨的层面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既充满拯救和关怀人类灵魂的精神,又蕴含对人类社会尖锐的批判精神和对人的灵魂本质的拷问,如《灵光》、《生之意志》、《颤栗》、《孤竹君之二子》、《人类的脊背》、《狗眼》等,它们是中国现代戏剧对表现主义较为成功的借鉴。

  《灵光》写于1920年,是中国现代戏剧借鉴表现主义戏剧的开山之作。主人公顾梅俪在梦境中看到人们流离失所、饿殍满地,也看到丈夫在救助病人,梦醒后,她释解了对丈夫的愤恨和怀疑,并与他携手,立志以医学和艺术创作等途径解救民众的身体与灵魂。《颤栗》和《生之意志》中的两代人冲突虽然没有像德国表现主义戏剧那样发展到极致的程度,但是主人公“儿子”最初因受到束缚和误解,对于父母的仇恨溢于言表。不过,剧作者最终以温婉的笔触释解了两者的冲突,是对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父子冲突”类题材的创造性借鉴,也体现了作者观照人类灵魂的胸怀。《孤竹君之二子》中的叔齐和伯夷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亲近百姓,反对暴力,爱好和平,宁可忍饥挨饿,到首阳山上吃薇草度日,也不助纣为虐。上述剧作在精神意蕴和梦境、象征、变形等创作技巧上对于德国表现主义戏剧的吸纳是较为深层的。

  2 探寻潜意识的复杂性

  在表现主义戏剧的深刻影响下,现代戏剧还呈现出另一条支流,它感兴趣于斯特林堡和奥尼尔对于人的潜意识复杂性的探寻,并能够超越当时文化语境的限制,保持自身独立的艺术品格。《来客》、《琳丽》、《心曲》、《赵阎王》、《绅董》、《原野》、《孔雀东南飞》等剧可以称得上是较为成熟的实践。

  白薇的《琳丽》和杨骚的《心曲》明显具有斯特林堡梦幻剧的风格,主人公的潜意识心理历程在梦的结构中被清晰、直观地表现出来。《心曲》还采用斯特林堡在《到大马士革》中所运用的“人格分裂”手法,揭示主体在超然之爱和世俗之爱之间的矛盾与徘徊。洪深的《赵阎王》、谷剑尘的《绅董》、曹禺的《原野》,从结构形式、情境展现到通过幻象表现人物罪恶感在灵魂深处的压抑、发生挣扎的具体过程,都具有鲜明的《琼斯皇》特点。吴天的《春雷》、洪深的《樱花晚宴》,主人公亦被残害别人的罪恶感困扰,进入梦游状态,也受到斯特林堡、奥尼尔的些许影响。杨晦的《来客》和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是现代戏剧史上少数几部完整地以人物的潜意识为表现对象的剧作,细致展现了人物的潜意识从产生、积淀到爆发的全过程。从表现对象看,两部剧作都汲取了表现主义的因素,而从表现方式看,两剧全部采用了写实的再现手法,这既是它们的独特之处,又是其表现主义色彩易被评论界忽略的重要原因。

  3 两条分支意蕴的融合

  当然,现代戏剧所受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一些作品不仅采用了表现主义戏剧的创作技巧,而且在精神意蕴上同时吸收了两条分支的特质,典范的代表作如《赵阎王》、《绅董》、《原野》、《灵光》和《琳丽》等。

  《赵阎王》、《绅董》、《原野》三部剧作,虽然明显受到奥尼尔《琼斯皇》的影响,但在表现人与世界的抗争关系上,具有浓厚的表现主义色彩。赵阎王和范之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有路可走的人,但或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名利,选择了违背良心的路,这不能不说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某种服从。而仇虎在这个世界上却找不到任何一条出路,这个世界对他而言黑到无边,他最终将那副镣铐掷得远远的,开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永远不回到镣铐中。与赵阎王等人相比较,仇虎的反抗是最为彻底、最强大的,他的自我毁灭既是对这个残忍世界的弃绝,又获得了灵魂上的自由和自我超越,掌握了自己的生命价值。以凯泽、托勒尔为代表的德国表现主义戏剧更倾向于表达人类走投无路、别无选择、一无所有的绝望,其发出的是最强烈的拯救人类灵魂的呼声。因此,《赵阎王》、《绅董》,特别是《原野》深层地汲取了这一戏剧分支的精神。《灵光》以梦境写顾梅俪在“相对之涯”上看人间的凄凉之境,颇有斯特林堡《一出梦的戏剧》的意味。琳丽在梦中从现实世界漂到超自然世界的形式结构背后,显示出她弃绝世俗世界、向往超自然世界的倾向,与《青春觉醒》、《儿子》、《乞丐》等剧的主人公产生了精神上的共鸣。

  现代戏剧借鉴表现主义戏剧体现出的三种路向启示我们:对于一种外来流派,如果仅仅取其形而不取其质,将会使借鉴陷入僵化。无论是借鉴表现主义戏剧还是其他外来现代派戏剧,当代戏剧创作者们要从艺术本体出发,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现代戏剧对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只是兴盛一时,到了1930年代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许多作者纷纷放弃包括表现主义戏剧在内的现代派戏剧创作尝试,回归写实主义风格。

  改革开放以后,各种外来现代派戏剧重新进入中国创作者的视野,表现主义戏剧以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再次撞击了剧坛。在20世纪80年代的探索剧中,如《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屋外有热流》、《野人》等,已经透露出了作者运用表现主义手法探索人内心的兴趣,这样的探索在《狗儿爷涅槃》、《桑树坪纪事》中得到了一定的体现,虽然对主体心理复杂的内容缺乏表现的深度,却足以证明其创作方法对当代写实主义戏剧的影响。多种流派的交汇融合始终是世界戏剧的发展趋势,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发展可以让一部作品更加优秀。现代戏剧对于表现主义戏剧的借鉴与获得的经验,值得当代理论界、创作界总结、反思。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五十一批面上资助项目(2012M5105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