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患者嗜睡正常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8-31
正常
第2个回答  2013-08-31
老年性痴呆是可以防治的
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程昭寰教授
老年性痴呆患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显得越来越多,怎样加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必须知道:
一、什么是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痴呆目前的防治情况。
简单地讲,老年性痴呆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人明显痴呆,高度的记忆障碍及显著的人格、个性、智能、思维等改变为特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易引起重视,一方面误认为是自然衰老,另一方面认为是新陈代谢的必然规律,结果延误防治。
据我国1999年底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10%,大城市进入高龄化社会,而60岁以上老年人中老年痴呆患病率为5.1%,平均每增加5岁,痴呆患者增加1.85倍,按这样计算,中国的痴呆患者占世界总病例数已超过四分之一强。
然而,因为误认为是自然衰老,致使老年性痴呆的就诊率很低,如轻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14%,中度痴呆的就诊率为25%,重度痴呆患者的就诊率为34%,因此我们大声呼唤,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关爱应引起全社会重视。
二、应如何认识老年性痴呆?
首先要了解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表现,虽然,老年性痴呆在病程发展中症状各不相同,但整个病程中的根本症状是进行性的痴呆,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 记忆力障碍:早期最常见的是近事遗忘,拿东忘西,眼前 刚发生的事情,说的话会立刻忘记,以后随病情发展,远期记忆必受到损害,甚至连自己的年龄、生日、爱人、子女的名字也记不起来,由于记忆力障碍,可产生敏感、多疑,常怀疑别人偷了自己的东西,或怀疑别人要迫害自己,产生妄想,或以虚构的事来填补记忆障碍可造成的空白。
2. 定向力障碍:包括时间、地点、任务的定向均可出现障碍,尤其是地点和时间定向,较早期就可受到损害,表现为出门迷路,找不到家,分不清季节,年、月、日、上午、下午等,常不认识熟悉的人,甚至自己的家人换了衣服就不认识了,问“你是谁”,对镜子里的自己也不认识了,常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交谈或拿东西给他等。
3. 计算力障碍:连简单的加法减法也算不出,尤其是减法更为困难,买东西不知当时或应剩多少钱。
4. 思维、判断力障碍:思维只有片断,无系统性,对周围事情不能做出相应的判断,严重者可以不知道不应穿着裤子排尿或不应在卫生间以外的地方排尿排便等。
5. 情感障碍:常表现情绪不稳,易受到刺激,或明显的焦虑感和抑郁(对什么都没有意思),夜间谵妄、失眠。
6. 行为异常:中晚期的痴呆病人,常见行为异常为徘徊、夜游、终日忙忙碌碌、收集废物、重复无意义的动作,有时甚至不知羞耻或有攻击行为。,
7. 认识障碍:表现为失语(语言功能受损、列人名物名困难),失用(无其它原因不能执行其所了解的有目的的动作),失认(注意力不集中及以往不熟悉等原因,不能通过知觉来认识熟悉的物件),语言空洞重复,只能说简单几个词,所答非所问,命名不能,渐渐丧失交谈能力,不能完成洗脸、刷牙等动作,弄不清衣服的内外上下等。
三、老年性痴呆有轻、中、重,应如何 区分呢?
根据本病的病程及发展特点大致可分为三期:
1. 早期: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减退,学习新知识感到困难,工作效率下降、主动性降低、难以胜任新的工作任务,但对以往熟悉的工作尚能勉强维持,能自理日常生活,不需他人的帮助。
2. 中期: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近事遗忘尤为显著,远期记忆力明显受累,并出现定向力障碍,失语或失用,可伴情感障碍和行为异常,肌张力增高,运动缓慢,面无表情或尿失禁,生活能力明显下降,大部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别人帮助。
3. 晚期:重度痴呆,表现完全性沉默,四肢僵直,卧床不动, 不主动进食,尿便失禁,亦可发生错觉,幻觉、幻视、幻听、幻味、兴奋躁动或攻击性行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多因并发症而死亡。
老年性痴呆,往往到症状相当明显才引起家属的重视,就诊一般为中期,为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和治疗,以及精心护理,病程可维持5—10年,个别可达20年,病人常死于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四、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诊断应分为二个步骤:首先确定是不是痴呆,然后确定是那一种类型痴呆,诊断根据如下:
1、 临床症状:
①60岁以上发病;
②有明显的记忆障碍,先出现近记忆力障碍,逐渐远记忆也受损。
③有高级皮层功能障碍,包括思维能力,理解判断能力、计算能力、定向能力等。
④学习新知识能力降低,摄入新信息困难。
⑤意识清晰。
⑥工作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⑦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
2、神经心理测试:目前常用的简捷的心理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简易智能检查表(MMSE),改良的 长谷川智能量表,(HDS)简便易行,问答后打分,总分30分,把认知状态分为三 类,早 MMS≥20分,中 20分>MMS≥10分,晚期MMS<10分,得分<20分,以下考虑痴呆,14以上为轻度智能障碍,6---14为中度智能障碍,6分以下为为重度智能障碍。
3、 CT及核磁共振:可见弥漫性脑萎缩,尤其是颞叶萎缩具有诊断意义,核磁共振可发现海马 扩大是其重要特征。
4、 脑功能影像学---SPET和PET;可测出双侧颞叶、顶叶血流量显著减低和双颞顶叶 代谢显著低下,可做为老年性痴呆的早期诊断。
5、 电生理检查 脑电图对老年性痴呆的签别诊断,观察病程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中、晚期均有异常,其异常可达70%以上,早期则常无异常。
五、老年性痴呆应与哪些疾病签别诊断?
1、 良性老年性遗忘,属生理脑老化,早期不易签别,遗忘经提出 后,可回忆起来,且不伴精神症状及人格异常。
2、 血管性痴呆:发病迅速,男性>女性,发病年龄较轻,病程呈阶梯进展,有局灶性和定侧性神经系统特征,多伴存控制不住的其他疾患,情感易于波动。
3、 老年期抑郁症:也称假性痴呆,病前多有精神刺激诱因或有明显的个人或家族抑郁史,临床表现为情感淡漠,呆滞少动,言语减少,反应迟钝,思维缓慢,常伴有顽固头晕,食欲不振,便秘,体重减轻,记忆力减退的主诉,但仔细检查,记忆力比老年期痴呆好的多,经治疗可明显改善,常与老年性痴呆混淆。
4、 其他,如:老年谵妄、慢性硬膜下腔血肿,脑肿瘤等,均可通过病史、CT、MRI等来签别。
六、中医药治疗老年性痴呆有何优势?
目前西药如胆碱酶抑制剂、神经营养剂、受体激动剂等针对AD的某一病理特点环节进行干预,效果均不理想,而中医药采用补肾填精为主,结合益气、养血、活血、化痰、解毒等治疗,可使病人发展变慢,记忆力有所改善,我们在权衡使用这些治则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1、重点补肾填精,因为老年人都有“气阴自半”,阴阳两虚的现实,因此重点在于补肾阴肾阳填精益肾气的治本;
2、正确把握活血、化痰、解毒的尺度,长期使用适度的理气活血药对消除多发性脑梗塞灶有好转,适度使用化痰醒脑的药非常有利于清除老年斑,清醒思维加强记忆,早期使用解毒排毒对改善脑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好处很大,这也是我们提出“三损脑络理论”(毒、痰、瘀)的实践依据。
整个治疗过程都是贯彻标本同治的原则。
七、有没有预防的方法呢?
有。可以预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早期诊断:老年人中有60—70%存在记忆力障碍,人有12%,存在认识功能损害,而这12%中有80%会发展成为痴呆,从治疗上看,目前有几种药物可以改善记忆,正常治疗患者平均生存8年,生活条件好的,可以到11年。在老年人体检中加上神经心理检查可以提前干预,美国研制的预防老年性痴呆疫苗已进入二期临床,疫苗产生的抗体可以预防和清除脑内老年斑。
2、从中医整体观点出发,老年人多数“气阴自半,起居衰矣”,采用阴阳平补、补肾方法可以预防和干预脑早衰、脑老化,从而干预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3、各项痴呆提前治疗原发病。运用中药排毒、活血、化痰可以改善脑缺血,出血或水肿引起的脑内血管性栓塞,有利于清除老年斑,清除多发性脑梗塞灶,从而预防老年性痴呆的发生。
4、治疗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及原发性疾病。
以上对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积极的意义。
当然,以上我们说的一些原则,具体而言就是“六法”、“三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