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一烟:不愿当格格的奇女子,16岁被赶出王府,赴延安投身革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 文 | 河东狮子 】

这是一位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在她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你或许会觉得一切都不可能,出生王府,本应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她在享受荣华富贵后遭到父母遗弃。

你以为她会一蹶不振时,她不仅开始靠读书写作维持生计,还自己给自己改了名。

读着读着因为成绩太优秀又跑去了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等到抗日战争爆发后,本着一个赤子之心,她毅然放弃学业又归国参加抗战。

而后,为了投身革命,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延安后激动到泪如泉涌。

从此她将自己的一切交给了党和人民,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样样都极其优秀,还写创作出了极为经典的 《中华儿女 》影视剧本。

总之,颜一烟女士的一生,就是大写的服。


1912年,颜一烟出生那年,大清王朝刚好垮台,但是并没有完全灭亡,它仍然存在于紫禁城之内。

她的祖父是清朝一品顶戴,父亲是世袭官僚 ,在王府内她被称为 毓芳格格 ,还专门有两个“妇差”伺候她。

虽然出身尊贵又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可她却是王府的 “盐丁儿”

盐丁儿是北京的方言, 透了的意思。

因为她有位舅舅,与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交情很深,就被她的祖母所憎恨,认为是他们导致清朝灭亡的,所以又把这份怒气牵连到了毓芳格格的身上。

从1928年开始,她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那年她16岁,亲生母亲去世后,父亲另娶新人,接着带着她的继母和哥哥逃去了东三省,把她遗弃在了北京,凭着对学习的渴望,她先以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被保送到了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可是封建王府对她接受新思想和新教育极为厌恶,就不再给她钱读书,还将她赶出了王府。



不得已,她只有选择不用学费的北京温泉女中,然后靠写作来维持生活,从此给自己改名为—— 颜一烟。

那时她才16岁,这个从王府里走出来的格格,丝毫不见娇气,真的是个生命力极强的少女。

优秀的人不管在哪都十分优秀,1934年她又以英文答卷的优异成绩,考入了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

3年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本来还有半年的时间她就可以毕业拿到学士学位,可是怀着强烈爱国之心的颜一烟,却毅然放弃了学业回到了祖国。

一个旧时代出生贵族格格,能有如此忧国之思,不得不令人佩服。



回国后,她立马加入了上海救亡演剧队, 一边通过参加演出宣传抗日救国,用作品来激励民众高涨的抗日情绪,另一边师从著名戏剧家洪深先生学习剧本创作。

那时候革命圣地延安是无数年轻人梦想要去的地方,颜一烟对此也非常向往。

有一次她在武汉拍摄抗日影片《最后一滴血》时,聆听了周恩来同志所作的报告, 从此一心想参加八路军成为一名女战士。

于是,她就去找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负责人李克农,表达了想要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愿望,李克农对此大家大加赞赏,还亲自给她写了介绍信。

延安虽是革命圣地,可是条件却极为艰苦,冬天天寒地冻,夏天又极其酷热,相比起灯红酒绿的大都市上海,大家都是住在没有光亮的窑洞中。

所以颜一烟的朋友劝她再考虑考虑,可是这丝毫没有动摇她的决心。

1938年春,她从武汉来到了西安——八路军的办事处报道,她被安排进了一支十几人的去延安的队伍中。


这时,考验也随之来了。

西安到延安有800里,没有火车, 汽车 也极少,这就意味着,这800里路,全要靠双脚走去!

陕北的黄土高原,到处都是起伏的山林,路极其的难走,颜一烟和其他同志们翻山越岭,风餐露宿,一直走到有旅馆住宿的地方才能歇下来。

几天下来,他们累的直不起腰,毕竟是女孩子,连脚都磨出了血泡。

一天一百多里路,真的不是开玩笑,极其考验人的意志,就这样他们整整走了半个月,到达延安那一天,颜一烟看到激动到泪流满面,终于到目的了!

这里就是她成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起点。

冰心后来知道她的壮举后,写了封信给她,她盛赞了这个坚强美丽的姑娘:

到达延安后,她进入了抗日军政大学学系,这个能演会写的奇女子,再一次用她的才华惊艳了所有人。

学习期间,她还生着病,却一连创作了五场话剧《保卫大武汉》和独幕剧《炸弹》,在抗大演出时,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延安。


在她的努力下,1938年9月,她光荣的加入了共产党。

除了会写,她还是个极其优秀的演员, 1940年,她在话剧《日出》中成功扮演了“顾八奶奶”。

“顾八奶奶”这个人物,是一个用金钱来疯狂追求“爱情”的富孀,她清醒又糊涂,一面追求属于自己的真爱,一面又知道只要大把花钱就能买来“爱情”。

她是那个时代的纸醉金迷的大都市里的畸形产物, 颜一烟把这个人物演的惟妙惟肖,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新中国成立后,其它剧团也出演了 《日出》 ,周恩来总理在观看话剧后,看到“顾八奶奶”的形象时,充满了小骄傲的说:

“还是当年我们延安的那个顾八奶奶好啊!”

1940年,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为了扩大师生视野,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特别成立了编译处。

颜一烟又被调取当了一名翻译员。

4年的时间,她翻译了近百万字的西方经典,公开发表的作品有高尔基的《饥饿的人们》,恩格斯的《哥德伦》,还有《马克思与文艺》中的部分章节。

试问这样的一个大才女,究竟还有多少惊喜是大家不知道的?


能参加话剧演出,会创作出优秀的剧本,又能当翻译,还非常的爱国极其的能吃苦,关键这样的奇女子,从小是生活在锦衣玉食中,并不识人间疾苦。

从1938年到1944年,颜一烟在延安艰苦的环境下整整生活了6年时间,1945年日本投降后,为了壮大革命根据地,几十万军队和干部浩浩荡荡向东北挺进!

颜一烟随着大部队长途跋涉2个月的时间终于来到了沈阳,她被分配到了东北文艺工作团,担任团部委员。

除了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话剧外,她开始深入东北的农村生活, 写了20多篇短篇小说并且全都通过东北书店出版!

这个每时每秒都在创作的奇女子,1948年又被调到了东北电影制片厂,担任编剧。

作为一个电影编剧,你能想象么,在别人摸爬滚打时,她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创作的第一个电影剧本就一飞冲天,拿下了国际奖项。

还“顺道”开创了新中国影片在国际上获奖的先河。

这部影片就是风靡大江南北的《中华儿女》。



对于这部电影背后的创作,颜一烟也花费了巨大的心血。

那时她接到创作任务后,立即去了东北各地搜集东北抗日联军的资料, 花了快半年的时间,访问了100多位参加抗联的同志,了解那些抗联英雄们的英勇事迹。

在那些英勇无畏的故事中,最令颜一烟触动的,就是东北百姓们口口相传的“八女投江”的故事。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在战斗中许多同志牺牲了,只剩下了八位女战士,她们背水作战直到弹尽粮绝,却誓死不屈,为了民族尊严,毅然跳入了滚滚江流之中,写下以身殉国的瑰丽篇章!

因为这八位巾帼英雄都是普通的指战员,所以颜一烟在采访中,很多人连她们的名字都不知道,都是后来根据搜的抗联素材加以概括构成的。

影片播出后,观众们看到了抗联战士在零下几十度的艰苦环境中同敌人战斗的生活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无不感动的热泪盈眶。

获得了巨大成功的颜一烟,收到了来自四面八方好友的祝贺,她只是谦虚的说了句:


鉴于颜一烟多年来的特殊贡献与杰出成绩,党和人民给予她很多荣誉。

面对这些荣誉她总是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抗美援朝期间,还将自己的稿费捐给国家,三年困难期间,她又将自己辛苦积攒的2万元积蓄全部捐了出去。

在她的身上从未有贵族格格骄奢的作风,却始终保持着一位革命人士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

1997年,这位颜一烟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70年来,她写了无数剧本,是一个伟大的编剧,从尊贵出身到参加革命,再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添砖加瓦,其实她的一生本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

令观者叹服,再打出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