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6
2003年是我国第一张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问世10周年。

10年来,这一新型信息载体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但这其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技术?是传播?是娱乐?是教育?是艺术?还是出版?似乎都是,但又都不仅仅是。

要真正认识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对于我们的意义,就必须超越这一切,从人的生存方式的角度即以文化的视角,回顾我们所走过的10年历程。

十年磨一剑

创作:1993年,中国大陆第一张自主版权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邮票上的中国——历史与文化》正式出版,将1887年清朝的“海关大龙”邮票以来中国大陆历届 *** 发行的1600套1万余枚邮票全部收入,并以100余万文字及大量的历史图片、录音和影视资料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同时,其多样快捷的编辑检索功能、多媒体融合的艺术表现效果、轻盈小巧的信息存储介质等特点,带给读者以全新的感受。

此后开始有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相继问世。

评奖:1998年初,由当时的国家信息管理中心和《多媒体世界》杂志社联合举办了“1993-1997年全国优秀光盘测评”,这是首次由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组织的全国性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评奖活动。

此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先后举办了两届国家电子出版物评奖活动。

这是迄今为止国内最高级别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评奖活动。

1997年,多媒体光盘《故宫》在法国莫必斯国际多媒体光盘大奖赛上获评委会特别奖。

研究:国内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研究几乎是与创作和开发同步开始的。

1993年,《多媒体世界》创刊,此后又有《中国电子出版》问世。

目前,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十年来国内出版的有关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学术著作1260余种。

教育:近年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一批著名学府陆续开设了相关专业,培养多媒体技术、艺术、编辑出版、策划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许多艺术院校设立了新媒体艺术实验室,更多的大学则开设了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方面的课程。

产业: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技术发展潜力和文化整合功能所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与资金。

尽管这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还面临诸如知识产权保护、营销机制、人才资源、产品定型等一系列瓶颈的束缚,人们还是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希望。

实践过程的特征与走向

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10年历程是一个从模仿到原创的发展过程。

这种模仿包括两个层面:对于传统出版物的模仿和对于优秀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模仿。

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创新也包括两个层面:表现内容的创新和表现方式的创新。

模仿与创新并不总是对立的,有时模仿甚至是创新所不可或缺的条件与环节。

但我们必须强调,事物创作发展的真正动力并不在模仿,而在创新。

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10年历程是一个从表现物到表现人的发展过程。

检阅10年来的作品不难发现,文化类作品(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多是表现物的,而表现人的作品则较少,出现较晚。

究其原因,一是物的特点比较直观,便于发挥多媒体的视听优势,而人的表现则比较复杂;二是创作队伍多为技术专家主体型,他们于技术是内行,对于人,尤其是人的性格和情感世界的研究与表现却不一定熟悉。

不过,最近终于看到了一些调动多媒体手法较为成功地表现人物性格与情感的作品,而这正是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创作队伍从技术专家主体型向人文专家主体型转变的结果。

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10年历程是一个从技术的跟踪到本质的发现的过程。

我国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技术起点不低,技术跟踪能力较强,速度很快,8年前就可以将技术跟踪周期控制在8个月以内了,以至于英特尔和微软等公司纷纷采用我国开发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作为他们最新技术的演示节目。

但是,我国的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与国外的优秀作品相比,在内容表现力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内容表现力的第一要素是对多媒体文化特征和艺术本质的理解与把握。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在跟踪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在跟踪国外优秀作品先进的创作观念,同时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努力发现多媒体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汇。

理论上的重大课题

今后10年我国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事业的健康发展,或许就有赖于下列重大课题的理论研究成果的指导。

首先,应加强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本质的探讨。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许多学者依据法兰克福学派本雅明的理论,习惯性地将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属性定位于后工业文明的大众文化,进而用“复制的”、“读图的”、“平面的”、“消弭个性的”等来阐释其文化本质与特征。

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一阐释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复制的不是模拟信息,而是数字信息;它不是单纯读图的,而是图文并茂的;它的信息结构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它的传播渠道不是树状的权威结构,而是网状的多元结构;它的接受心态不是群体的广场狂欢,而是孤独的心灵狂欢。

尤其是当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与互联网相结合时,它的信息传播方式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交互的双向乃至多向的心灵沟通。

那么它的文化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其次,应加强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整合功能的研究。

所谓文化整合功能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可将众多媒体有机整合,产生每一独立媒体所不具有的新的意义,此为微观的文化整合功能;二是指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将不同媒体及其传播机制的应用功能有机整合,产生更为强大的应用功能,此为中观的文化整合功能;三是指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作为西方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成为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相互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和机制,它有可能带来文化的融会、整合与碰撞,从而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结构以及世界的文化格局带来深刻的影响,此为宏观的文化整合功能。

第三,应加强对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文化项目运作的工程学研究。

多媒体光盘电子出版物的策划与研发兼有文化乃至文艺的创造性和工程的统筹性,同时又是多种专业人才协调合作,多种文化资源组合配置的系统工程。

它既是科学活动,又是制造活动,还是艺术活动,也是编辑活动,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项目的运作需要特殊的工程学研究加以指导,以协调理性的技术操作与奔放的艺术创造之间行为规范的巨大反差,而我们现在不少作品的浅陋粗糙直接反映出了项目运作的混乱无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