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写作》读书心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7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也是小学阶段的入门,如何让孩子真正地爱上写作、学会写作,这是最令我伤脑筋的,生怕因为自己不当的教法和做法让孩子不仅没有学会写作,反而害怕写作,甚至厌恶写作。恰好,本月工作室组织大家共读蒋军晶老师的《让孩子爱上写作》一书,这本书给了我思路和方向。

首先是教师对待孩子们写作的态度上,蒋老师鼓励孩子们去创作,让孩子们多写,并且写自己喜欢的。既然是学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不打压,多鼓励,应该是我们的基本态度。从第四单元的教学开始,我就布置了很多关于练笔的作业,对待孩子们参差不齐的作品,我坚持包容孩子们的缺点,只要他愿意去创作,就给与鼓励。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蒋老师主张写作是可教学的,并且要教给孩子写作技巧。

我和我身边的很多语文老师,作文课上也教学,但是我们是相似的,大都上成了“读评课”。一节课上,先把优秀作文挑选出来读一读,夸一夸,再总结下相似点,布置下一篇作文,讲讲大致要求,另一节课上,学生开始写作。两节的作文课,我们到底教了孩子什么?那些泛泛而谈的评语对学生并没有什么用,毕竟那些对写作天生感兴趣的孩子只是少数。所以,如何让作文教学有实效,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十分重要了。蒋老师主张的“写作技巧”就是很实用的教学内容。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作文的起步应该是从模仿开始的。但是,怎么模仿?那么多好文章,我引导孩子模仿什么?这一直是我心中的困惑。蒋老师的这个主张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本身,我想让孩子去学习的就是好文章里的写作技巧。把好文章里的写作技巧总结出来,让孩子围绕着用上写作技巧去写作,这不也是一种模仿吗?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写作技巧如何总结?首先,我们自己是先需要去总结的,自己静下心感受好文章,并且列一列。接着,我们要结合孩子们习作中暴露出的毛病,加以融合,把教师的语言换成孩子们的语言,或者说孩子们易于理解的语言。蒋老师的10个写作技巧就归纳得很好,比如“写想不出现‘想’”,“要动连着动”……

最后,当然就是写作技巧的运用了。在孩子们习作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不断地强调,鼓励孩子去用,并且适时地进行评价也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孩子们有能力可以在自己实战经验里总结自己的写作技巧,那么在运用上一定会再次减少障碍。另外,习作的训练过程应该是漫长的,绝对不能随着某一单元的结束而结束,某一写作技巧需要不同作文多运用,某一类型的作文也需要反复练,自己的某篇作文也需要反复改……这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既然要教写作技巧,比起我们习惯的“作前指导”,我认为管建刚老师主张的“作后指导”要更加的有效。“作后指导”本身就是我们把孩子们的作品与可细化的“写作技巧”融合的一个过程,并且很多写作技巧都是普遍能运用的。孩子们下个作品可以变得更好。不过,这就要求每一位一线老师在改作文的时候要做得更多,也要准备得更细致。

结合以上的思考,我在第五单元的习作训练的思路是这样的:课文→总结写作技巧(师生)→记录(生)→自由练笔,自己选用→讲评→再总结写作技巧。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仍有些“朦朦胧胧”的见解和尝试,不过就如蒋老师在《让学生学会阅读》中说的,“做起来再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中有更多的人学会写作,爱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