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剧院有发展前途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13
行业前景不太看好。
就目前看来,中国电影下沉市场仍有开发空间,国内电影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17年,国产电影创作生产继续保持活跃态势。
第2个回答  2022-05-26

中国演艺行业主要公司:目前国内演艺行业代表性公司有:保利文化(3636.HK)、宋城演艺(300144)

本文核心数据:中国音乐剧演出场次、观众人次,音乐剧专业报考数据,上海市线下剧场竞争格局,上海市演艺行业规划

1、中国音乐剧行业发展迅猛

——发展契机:音乐综艺《声入人心》大火

2018芒果综艺《声入人心》大热,这档主打年轻化美声音乐的歌唱综艺节目大大增加音乐剧行业的曝光率,让一些优秀的音乐剧演员进入大众视野,音乐剧演员“偶像化”吸引了一大批音乐剧新观众。

——行业突飞猛进:疫情后“回血”效率可观

根据2021年5月北京天桥演艺联盟、道略演艺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中国音乐剧指南》的数据,中国音乐剧市场2019年共演出2655场,同比增长5.4%;观众数量达213万人次,同比增加29.5%;票房收入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37.1%,达到行业近年巅峰。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线下演出停摆了半年之久,全年共演出音乐剧997场,观众61万人次,票房收入破亿元,平均场次上座值达到0.61千人/场。与行业开始快速发展的2018年数据对比,2020年半年的上座率与2018年基本持平,可见音乐剧市场在疫情缓解后的“回血”效率也较为可观。

——吸引力提升:人才“逆向流动”

行业的突飞猛进使得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迅速提升,一改过去人才由音乐剧流向话剧、影视的局面,大量人才由影视、话剧“逆向流动”至音乐剧舞台,报考音乐剧系的学生呈几何级增长。

以上海戏剧学院为例,音乐剧专业报考人数由2019年的641人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1037人。

——国产原创大爆发:数量为疫情前的三倍

行业的快速发展,加之新冠疫情限制国外剧团入境,中国原创音乐剧也随之突飞猛进。根据大麦网票务平台数据,2021年上演中文原创音乐剧15部,约为疫情前的三倍。

2、上海:中国音乐剧产业中心

作为中国消费力、人群密度位居前列的经济发达城市,上海市是中国音乐剧产业的中心。上海“演艺大世界”是目前国内密度最高的剧场群之一,在核心区域的1.5平方公里内有22个专业剧场。

——音乐剧新业态领先全国:小酒馆模式

自2020年8月起,沉浸式音乐剧《阿波罗尼亚》在自上海亚洲大厦起步,并开始风靡全国,成为上海市文化新地标。

《阿波罗尼亚》将场景布置为酒吧样式,也被剧迷亲切称为“小酒馆”。通过这种设置一方面节约空间和演出成本,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通过限定观众数量也增加观众粘性。同时,“小酒馆”采取依靠口碑发酵带动观剧人群的长期驻演模式,通过“长期驻演”+“物料外放“的组合拳解决戏剧复购率低的问题。

——疫情期间精细化管理:行业环境稳定

除却疫情后时代观众报复性消费因素,上海市精细化管理与政策的导向性支持是成就其音乐剧产业中心地位的关键。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信息,上海市疫情期间行业上座率稳定恢复,限制率由2020年5月的30%一路回升至2021年3月的100%,精细化管理稳定行业环境,吸引常驻其他城市的音乐剧人才;另一方面稳定的剧务市场也使得疫情稳定后行业得以恢复迅速。

——导向性政策支持:启动演艺新空间项目

从2019年起,上海市演艺新空间项目启动,通过对现有城市空间进行改造,发展中小剧场,同年5月份首批十家演艺新空间得到授牌,截止2021年9月上海演艺新空间数量达到80家,预计年底将达到100家。

3、上海市未来规划:让戏剧成为目的地

自2018年起上海市政府针对文化品牌产业发布一系列支持导向性政策,2021年《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
深化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打造亚洲演绎之都,力争实现全市年演出场次达4万场。

通过打造“上海文化”品牌,让包括音乐剧在内的戏剧演艺项目成为上海市新文化地标,上海市意在将线下剧场打造成与主题公园等并列的旅游新目的地。根据《上海演艺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上海市将致力实现中心城区与郊区县剧场的均衡优化布局。在现有149个剧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演艺空间,全市演出场所总数达到230个左右。其中,1500座以上的特大型剧场7个,2500座以上的超大型剧场1-2个。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演艺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