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稻盛和夫自传》—《第二部分 一前往苏联》有感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3
  1963年稻盛先生受订购方苏联外贸部全苏工业技术公团的邀请,他多次访问了莫斯科。

      本来是一场正常的国际商业谈判,没想到却让稻盛和夫陷入了不能回国的窘境。

    一开始,谈判都很顺利,可每次一进入合同谈判阶段,就无法如期开展,因为苏联方已经事先拟定好了合同条款,且不容对方商量,希望他们直接在合同上签字,稻盛和夫当然不同意直接签字,别说是一名精明的商人了,就是我们老百姓在市场买个菜不也得讨价还价么?

况且苏联方的合同草稿里罗列了各种项目,涉及出让技术的范围及报价、工厂建设条件、支付条件、交付日期、要求达到的生产性能、成品率等所有环节,内容都是有利于苏方的,稻盛和夫知道自己这无疑是遭遇了霸王条款,也态度强硬地回绝了对方:“这样的内容,我不能签字。”并在合同上用红笔标示出应删除或修订的项目,几乎是要对所有条款重新修改。这一下搞得对方勃然大怒:“这是苏联政府的法律专家制定的合同范本,如果不按这个签订,就无法交易。你是蔑视我们的法律专家吗?”

      稻盛和夫:“这种霸王条款,我们决不会出让技术和设备,到此为止吧!”说罢便离席而去。

      然而,就在稻盛和夫以为与对方关系已经彻底搞僵的时候,却在晚上接到邀请他们参加晚宴的电话。

      于是双方白天吵得不可开交,晚上又表面和平的参加宴会,这对稻盛和夫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因为无论晚上双方关系多么融洽,可一旦到了白天的谈判桌上,事情就又变得毫无进展,于是稻盛和夫对苏方代表说:“如果我的意见不被采纳,我就不打算出口设备了。请允许我明天回国。”因为当飞日本的手续,需要通过苏方办理。

    结果没想到苏方一直推脱说没有航班了,阻挠稻盛和夫一行人回国,相当于变相的扣留这一干人等。走也走不了,谈也谈不拢。事情陷入了僵局,稻盛和夫这时候知道焦躁没有任何的用,帮他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他静下心来,就像他从前解决其他困难那样,他带领着团队牺牲了晚上的休息时间,把白天商谈的变动条款做出整理,以备第二天的谈判,这样的谈判整整持续了两周,最终苏方终于败下阵来,同意他们提出的条件,对合同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稻盛和夫在被对方强行扣留的情况下,依旧临危不乱,靠着“极度认真”的举动和态度打动了对方,巧妙脱身。

    稻盛和夫曾说道:在建立目标时,要设定“超过自己能力之上的指标”。然后,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果只用自己现有的能力来判断决定“能做”还是“不能做”,那么,就不可能挑战新事业,或者实现更高的目标。

    其实这个道理不知在工作中,在我们的生活和人生中也能用到,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永无止境攀登高峰的过程,只有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然后踏实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最终抵达心中所想去的地方和位置,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想就是这个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