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哪几次著名的北伐

如题所述

1、岳飞第一次北伐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2、岳飞第二次北伐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

3、岳飞的第三次北伐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

4、岳飞第四次北伐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

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

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5、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指的是南宋孝宗隆兴年间的以北上中原,收复北宋故地为目的的军事行动。始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至隆兴二年十一月,以隆兴和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6、开禧北伐

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

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

然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

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

但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开禧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隆兴北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北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5-05
南宋有3次著名的北伐
隆兴北伐

患有严重“恐金症”的赵构被搞得身心疲惫,于1162年退位,养子赵昚(宋孝宗)即位,改年号隆兴。宋孝宗即位之初,锐意进取,以雪靖康之耻。首先恢复名将的岳飞生前的一切荣誉,以礼改葬;同时逐出秦桧的党羽,任命一直主张抗金的老臣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事宜。
张浚向宋孝宗提议,北伐主力从淮河流域进军中原地区,同时水军沿海道进攻山东,大将吴璘率军在关中一带牵制。虽然北伐的计划得到了宋孝宗的大力支持,但却遭到了以帝师史浩为首大部分朝臣的激烈反对,无奈之下,宋孝宗绕过丞相,直接下令出师北伐。
1163年5月6万余宋军兵分两路,分别由李显忠、邵宏渊率领度过淮河北上。北伐初期进展顺利,首先李显忠率兵击败金军,收复灵壁县;随后李显忠驰援邵宏渊,收复复虹县;接着金国泗州守将蒲察徒穆、大周仁率军归降,金国统军契丹人萧琦归顺。六月,两人率军攻克宿州,杀死金军数千人,一时间中原大震,各地义军纷纷响应。

随着一连串的胜利,对于财物分配、功劳奖赏分歧,使得两位主将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宿州之战不久,金国大将孛撒率领数万人发起反攻。李显忠亲自率军在城南与金军激战,将其击退;随后金军名将纥石烈志宁驰援,李显忠要求邵宏渊出兵夹击金军,但邵宏渊不但按兵不动,反而煽动军心,当夜各路将领纷纷率所部逃走。次日金军乘机攻城,李显忠率所部竭力抵抗,杀敌两千余人,李显忠亲自手执大斧在城墙上厮杀,金军退却。
此时邵宏渊宣称“金已添生力军二十万来,倘不南返,恐有不测之祸。”李显忠军心不稳,兵势已去,便于连夜开南门南归。结果在符离被金军精骑追上,宋军惨败,死伤数万人,军资器械全部丢弃,李显忠和邵宏渊仅以身免。
战败后,金军不断南下威胁,朝廷内部主和派重新当权,而此时已成为太上皇的宋高宗赵构不断施加压力。最终宋孝宗在1165年与金国重新签订和议:宋金为叔侄之国,金为叔、宋为侄,宋不再向金称臣;岁币为每年银绢各20两匹,比绍兴和议时每年少五万两匹;南宋交还先前攻占的海州、泗洲、邓州、秦州、商州等地,宋金疆界恢复战争前的状态。
开禧北伐
宋金和平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1206年南宋权臣韩侂胄为巩固自身地位,再次组织北伐。韩侂胄一方面加强战备,起用文韬武略的辛弃疾等人;另一方面追封岳飞为鄂王,追谥武穆,并削去秦桧的王爵,改谥为缪丑。
当年4月南宋不宣而战,宋将毕再遇(岳飞部将毕进之子)袭取泗州,随后各路宋军又先后收复了新息、褒信、颍上、虹县等地。5月面对“大好”的形势当时的皇帝宋宁宗赵扩正式下诏北伐。但实际上宋军战斗力低下,并且又缺乏出众的将帅,再加上金国已有准备,在诏书下达的前一天各路宋军相继溃退。
而此后金军调集十几万大军南下报复,双方经过拉锯战,1207年南宋朝廷被迫屈膝求和,将韩侂胄的首级交给金国赔罪,双方达成嘉定和议:宋金由叔侄之国改为伯侄之国,金为伯,宋为侄;增岁币银由20万两为30万两,绢20万匹为30万匹,宋另给予犒军银300万两;宋金疆界以绍兴和议为准。
端平入洛北伐
此后的天下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方的蒙古渐渐崛起,蚕食着金国。面对实力日趋衰弱的金国,南宋于1213年停止交纳岁币。以此为借口,1217年金军南侵,双方在两淮、荆襄一带展开了一些列攻防战。
此后蒙古向南宋提出联合攻金,金国以唇亡齿寒为由向南宋提出联合抗蒙,历史仿佛是在重演。面对百余年的屈辱史,宋理宗断然拒绝了金国的请求,并派遣孟拱、江海率兵2万、粮30万石支援围攻金国最后一个据点蔡州的蒙古军队。
1234年正月宋军从攻破蔡州南门,并接应蒙军从西门入城,激烈的巷战后,金军覆没,金国正式灭亡。宋蒙两军瓜分了战利品后,分别南归北撤。
同年6月南宋朝廷进过激烈的讨论后,宋理宗派遣全子才率领1万余人作为前锋北上,随后派遣赵葵率宋军主力5万人,以为声援。宋军所到之处,为蒙古守城的金国降将望风而降。7月5日全子才率军进入了岳飞等一代名将为之奋斗一生,已经沦陷106年之久的东京汴梁城。此时的东京早已繁华不在,城内仅剩数千户居民。
7月20日赵葵率宋军主力抵达开封,但由于缺粮,只派出了2.8万人携带5天的口粮,冒险西进洛阳。结果在洛阳东三十里遭遇蒙古军队包围,对面精锐的蒙古骑兵,宋军惨败,十亡其九。赵葵、全子才得知后,丢弃军械辎重,慌忙南逃,收复仅一个月的汴梁城再度陷落。
此后在长达三十年的宋金对峙中,处于守势的宋军始终也没能够再次举起北伐的大旗,北伐成为泡影。1276年元军兵临临安城下,宋室出降;1279年崖山之战,宋军再次败北,南宋王朝彻底覆灭。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5-20
1、岳飞第一次北伐
岳飞第一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大败伪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额外的原由伪齐控制的唐州和信阳军。
2、岳飞第二次北伐
岳飞第二次北伐发生于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和八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收复了陕西一带的商州(今陕西商洛市一带)全境和虢州(今河南灵宝市至栾川县一带)的部分地区。
3、岳飞的第三次北伐
岳飞的第三次北伐发生于绍兴六年(1136年)十一月期间。岳飞率岳家军反击伪齐刘豫的进攻,是一次小规模的北伐,进军至蔡州一带收兵,俘获伪齐战马三千匹。
4、岳飞第四次北伐
岳飞第四次北伐是岳飞发动的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抗金北伐,发生于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闰六月和七月期间。
岳飞率岳家军主力,大败金军统帅完颜兀术(宗弼)的女真军主力于郾城、颍昌等地,并联合北方的抗金义军一道,收复黄河南北大片失地,使完颜兀术被迫逃出开封退回北方。
但因为宋高宗赵构和权相秦桧要签订《绍兴和议》等政治原因,岳飞的第四次北伐终告失败。
5、隆兴北伐
隆兴北伐,指的是南宋孝宗隆兴年间的以北上中原,收复北宋故地为目的的军事行动。始于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方面不宣而战,至隆兴二年十一月,以隆兴和议的签订为结束标志。
南宋宁宗朝时首相韩侂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侂胄渐掌大权,力主抗金,得到著名的抗战派辛弃疾、陆游、叶适等人的支持。宋宁宗对南宋的屈辱地位不满,也支持韩侂胄的抗金政策。
6、开禧北伐
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未作充分准备,便贸然发动北伐。
宋军纷纷出击,山东京东招抚使郭倪派兵攻宿州(今属安徽),建康府(今江苏南京)都统制李爽率部攻寿州(今安徽凤台),江陵府(今属湖北)副都统制皇甫斌攻唐州(今河南唐河),江州(今江西九江)都统制王大节攻蔡州(今河南汝南)。
然金军方面早有准备,故上述宋军进攻皆以失败告终,只有镇江副都统制毕再遇连战皆捷,但也无法转变败局。金军乘胜分路南下。四川宣抚副使吴曦叛宋降金,割让关外四郡,金封吴曦为蜀王。
面临这种不利局势,韩侂胄只好向金朝求和,但因金人提出要斩韩侂胄等人而未果。开禧三年(1207年),吴曦之叛被平定,淮南形势也渐平稳,金大将仆散揆又病死军中,形势对宋有利。
但宋廷内主和派开始阴谋活动,礼部侍郎史弥远与杨皇后、杨次山等勾结,杀死韩侂胄,宋、金罢兵议和。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订立嘉定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