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状况及原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7-03
尼玛,才女啊…啊啊啊!
第2个回答  2019-08-21
特点:
1、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初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9.2%。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5%、10.6%和8.9%。全部工业增加值18.86万亿元,增长10.7%。消费、投资稳定增长,内需动力明显增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919亿元,增长1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1022亿元,增长23.6%;其中民间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4.3%,所占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
2、物价涨势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货币、发展生产、保障供应、搞活流通、加强监管等措施的综合作用下,价格涨幅逐步收窄。
3、财政金融稳健运行。2012全年公共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其中税收收入89720亿元,增长22.6%。
财政支出108930亿元,增加19056亿元,增长21.2%,"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3.6%。
根本原因在经济:新中国成立后,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这样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1950年,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十多年的物价上涨的阶段。为解决中央财政困难,中央决定将全国主要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解决当时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的现象。1950年,国家财经开始好转了。

3、合理调整工商业。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重要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取国家财政的根本好转起重要作用、1950年上半年中央在统一财经政策上,又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这 主要是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