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引发的思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6
在“你是否看到了一只鸡”这个话题中,讲的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文化传播院的杨宁老师在一堂课中分享的一段话, 杨老师在这段话中分享的核心是“你看到了什么,往往不取决于现实如何,而取决于你能看到什么。”

在分享这个道理时,杨老师引用了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电影的本性》这本书中分享过的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克拉考尔在谈“头脑里的盲点,正常条件下看不见的东西”时,引用麦迪孙在《电影和原始人的智力》这篇报告中分享的例子。

这个例子讲的是,一位著名的电影导演,拍摄了一部大约10分钟的电影短片,在这部影片中,主要拍摄了繁华的城市与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状态等等,这位导演拍摄这部影片是为了给那些非洲的土著人和那些还没有经过文明开化的人们而拍摄的。

这位导演想通过这部影片看看人们会有什么变化,但令导演没有想到的是,在影片结束后,这些土著人们在兴高采烈的谈论着一只鸡,导演百思不得其解,也并不知道自己影片中竟然会有一只鸡,在反复回看电影的过程中,找了很久才找到那只鸡的镜头。 而这只鸡就只是一闪而过的一个镜头,但土著人们却注意到了这只鸡的存在。

分享完这个例子后,杨宁老师接着说道, “为什么这些土著人们会留意到这只鸡呢?原因很简单,在整部影片中只有那只鸡是他们认识的,是他们熟悉的,而影片中那些高楼大厦对他们来说并不熟悉,反而成了背景,那只鸡却成了主角。”

但我们都知道,这位导演想要通过这部电影表达的并不是那只鸡,而是想让这些人看到他们从未见到过的世界的样子。 如杨老师所讲,“这就像有两个人在不断地争论,这个争论的结果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要看他基于什么样的原因,什么样的背景,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有时候你会发现,日程生活当中,不同的人都会产生争论,其实争论的结果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两个人本身在认知上就存在差异,那个认知差异才是导致争论的原因所在。”杨老师在课上如是说。

通过这个例子,通过杨老师的分享,让我陷入了思考。过去我不明白什么是提升认知水平,我只知道自己知道的很少,需要持续学习,持续探索;后来慢慢的知道了如何思考,如何提问后,我慢慢的感觉自己的认知水平在逐渐提升,但我依然说不出什么来; 在经历了一年的写作后,我发现了自己对于事物所拥有的敏感性,对信息采集的精准性,我拥有了属于我的观点,看待事物不再是从2个方面去看,而是多角度,多维度,多领域的去思考与探索,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了什么是认知水平。

在我看来,认知水平所指的是,一个人在看待某个事物时,TA所能够看到的层面与维度有多少,也就是通过表象看到底层逻辑的意思。 在看待一件事时,不仅仅局限于表象所传递出的信息,而是通过多视角,多维度,多领域的查询、思考与探索后,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认知。

通过“一只鸡”这个例子,让我想清楚了人与人之间因为所拥有的背景不同,认知水平不同而导致的差异性,而这样的差异性也是造成人与人交往时会产生多种多样问题的原因之一。 下一次,如果我们与他人陷入了争论,先不要急着否定对方,先去了解一下,对方是基于什么样的原因才得出了,TA所认同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