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弱多病的病秧子(童年回忆一)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4
        我叫龙小天,出生于1991年,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我小时候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被父母称作药罐子,在记忆之中我也是多灾多难的。他们说我身体底子太差了,刚出生的时候连四斤都没有,而且之后便一直反复发烧,住遍了县城的大医院都没好,最后找一个老中医号了脉抓了药才好。

        我所在的县城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很差,只有一所三甲医院,自己生活的那个镇上也只有一家大一点的卫生院,至于村子里只有一个简陋的小诊所,我童年的很多生活时候痛苦的经历,大多从那里开始。那个小诊所距离我家很近,走路大概十分钟就到了,就在学校斜对面,只是隔了一条马路。说起我们村的学校,应该是整个镇上最小的一所小学了,全校师生加起来在三百出头,学生大多数是附近村民的孩子,少数重视读书的家长,会把孩子送到街上最好的唐镇小学。

还没上学的时候那所小学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学校后面是一排坟头,其中有一两个还有墓碑,逢年过节那里便会放鞭炮烧纸钱。每一次天黑的时候经过那里,我都是很害怕的快步走过,一路小跑。我会经过那里,是因为还没有上学的时候我就经常生病,要去小诊所里面打针吃药。尤其是冬天的时候,一遇到雨雪天气我就要感冒发烧,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才能好。

        那真是一段痛苦的经历,一旦感冒发烧就吃不下饭,头昏昏沉沉的,浑身无力,连走路都费劲,这个时候我就要被带到学校后面的小诊所去看一看。那是一间设在家里的小诊所,布置的非常简单,进门是一间客厅,右手边的小房间便是药品间了,里面有一张小桌子和木板床。桌子一般是用来问诊的,如果病情严重需要挂吊水,就在那张小床上躺着将就一下。里面的医生是一位中年人,四十多岁带着眼镜,看着很和善。由于我是经常感冒发烧拉肚子,所以他见了我一般只是例行问一下哪里不舒服,然后把体温计放到胳肢窝下面让我夹住测一下体温。测完体温之后,如果没发热就配几副药,一般都是吃三天,三天没有好转再过来看看。如果有点高烧的话,便需要打针。我最怕的就是打针了,因为那个针管针头特别大。尤其是第一次打针的时候,我看到医生用针头把小瓶子里面的针水吸到针管里面,再回推一下,滋一下那个针水就喷出来了,我立马吓哭了。他们不顾我的哭闹,妈妈把我放到腿上,脱下半边棉裤露出屁股再按住我,然后说一下子就好了,不会很痛的。医生轻轻的拍着我的屁股,然后用棉签擦了一下,我的心里一紧,双腿用力紧绷。医生笑一下说不疼不疼,放松,一下子就好了。我刚一放松,针头就扎了进去,痛的我双腿一用力,就更痛了。过了两秒钟,针就打好了。但是打完之后屁股依旧很痛,感觉好像肿了起来,走路的时候会疼的更加厉害。最倒霉的是下午打第二针我一般是自己去打,而那个时候天已经黑了,打完针以后我从屁股疼到大腿,所以只能慢慢走回去。

        出了诊所之后没几步,我就会经过那个坟堆。我最害怕的是那种扎着纸娃娃的坟头,看着那惨白又被涂的鲜红的脸,就觉得身上直冒凉气,怕它们把我的魂勾走。由于屁股非常痛,我只能慢慢走,可又感觉背后那纸娃娃的眼睛一直在盯着我,随时都会咬我,慌乱害怕的我不敢回头,只能硬着头皮慢慢走。等我回到家里的时候,虽然是冬天,但已经吓出了一身汗。

如果只是吃药的话,就没有那么难受了。只是那个时候的药片也很难吃,尤其是退烧药安乃近和泻立停。两种药片都是大白片,很难下咽,咽下去也很容易反胃干呕。一旦反胃,那苦味真的比黄连还苦,会让人直掉眼泪,而且会持续很久。不过两种药片的退烧效果和止泻能力都很好,吃两次一般都能好。吃药打针效果都不好的话,就要挂吊瓶了。挂吊水对我来说也是很难受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年龄很小,打点滴的速度很慢,基本上都要三四个小时才能结束。而且那个时候,除了打针之外,我非常害怕的就是扎血管。由于我太瘦了,所以血管很细,一般用棉签擦过之后会经常看不到血管,这个时候医生就要用力的拍打我的手臂,然后非常小心才能成功扎针。我害怕的的是针头扎进血管里面,痛的那一瞬间,紧接着就会回血,我老是担心回血很多。如果一次成功还好,听妈妈说刚出生没多久的扎针是在头上,很难扎的准,挂一次吊瓶要扎很多次,我真是想一想都觉得很痛。

小时候的打针吃药挂吊水给我留下的痛苦经历,至今还让我记忆犹新。后来,我就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由于小学后面那一排坟堆的缘故,我是不太想去那里上学的。有时候我甚至会去想,学校里面的那些班级是不是就在坟堆上面,下面是不是买着尸骨。毕竟村里的老大爷经常会说那里本来一大片都是坟场,后来才盖的学校。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学校要盖在坟堆上面,想想自己课桌下面可能就有尸骨,我就觉得很恐怖。好在妈妈想要我好好读书,所以就让我去街上最好的唐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