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有贬人词的成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01-12
恶言恶语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一路恶言恶语,直嚷到自己房中,说向丈夫。”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半个月不能起床,不惟没有了那些凶性,且是连~都尽数变得没了。” 作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用于说话
恶言泼语
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 关于骂人的成语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作谓语、宾语、状语、定语;用于说话
二百五
指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3回:“原来他是一个江南不第秀才,捐了个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王朔《空中小姐》:“你还别跟我耍~。”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骂人
狗血淋头
旧时迷信说法,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就可使其妖法失灵。后形容骂得很凶,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无言以对,无计可施。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五十三回:“马知府道:‘必然是个妖人!’教去取些法物来。牢子、节级将李逵捆翻,驱下厅前草地里,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
狗咬吕洞宾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狗见了吕洞宾这样做善事的好人也咬,用来骂人不识好歹。—— 描写骂人的成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没良心的,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你这是~,把人家的好心当驴肝肺了。
灌夫骂座
灌夫:西汉著名将领。指灌夫酒后骂人泄愤。形容为人刚直敢言。
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武安遂怒,劾灌夫骂座不敬,系居室。” 推门看竹,何妨王子乘舆,索酒指瓶,便仿~。★明·陈汝元《金莲记·郊遇》
墓木拱矣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臣若不遭陛下之明,~。★《宋书·张茂度传》
墓木已拱
坟墓上的树木已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快要死了。这是骂人的话。后指人死了很久。—— 关于骂人的成语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亦。”
破口大骂
用恶语骂人。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茶房未及开口,那女人已经破口大骂起来。”
扑杀此獠
扑杀:打死;獠:古时骂人的话。打死这个坏家伙。形容对某人憎恨之极。
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武氏从幄后呼曰:‘何不扑杀此獠?’”
人头畜鸣
鸣:叫。这是骂人的话,指虽然是人,但象畜类一样愚蠢。也比喻人的行为非常恶劣。—— 描写骂人的成语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胡亥)诛(李)斯、(冯)去疾,任用赵高。痛哉言乎!人头畜鸣。” 是真吾弟之乱命也,其将谓我~者耶?★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素秋》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詈词。骂人长相难看。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你看我家那身不满尺的丁树,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琏哥]牵了个驴子沿了城墙放驴,作践的~,打骂的肚里有了积气。★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五十回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骂人的话。骂人长相难看。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忠贤道‘你这老乞婆,~,有甚奇方,可以疗病?’★清·佚名《明珠缘》第三十八回
素口骂人
以茹素之口骂人。比喻伪善。—— 关于骂人的成语
出处:宋·李之彦《东谷所见·茹素》:“古语两句甚好:宁可荤口念佛,莫将素口骂人。”
天打雷劈
比喻不得好死。常用作骂人或赌咒的话。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八回:“好婶娘,亲婶娘,以后蓉儿要不真心孝顺您老人家,天打雷劈。”
天灾人祸
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出处:元·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有目无睹
犹言有眼无珠。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描写骂人的成语
出处:宋·苏轼《淮阴侯庙记》:“淮阴少年,有目无睹,不知将军,用之如虎。”
有眼无瞳
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同“有眼无珠”。
出处: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都只因气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谁知你有眼无瞳。”
有眼无珠
珠:眼珠。没长眼珠子。用来责骂人瞎了眼,看不见某人或某事物的伟大或重要。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常言道,贤者自贤,愚者自愚,就似那薰莸般各别难同处,怎比你有眼却无珠。” 师父,弟子~,不认得师父的尊容,多有冲撞,万望恕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二回
咒天骂地
形容信口乱骂。—— 关于骂人的成语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脾气越发坏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骂地。”
捉鸡骂狗
犹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次日,张氏晓得了,反怪媳妇做格,不去勾搭儿子干事,把一团美意,看做不良之心,捉鸡骂狗,言三语四,影射的发作了一场。”
只有这么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