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得选”其实也是一种选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假如你去一家饭店吃饭,

发现坐下来后,喊服务员上杯水,结果等了10分钟,

招手想点菜,看着好几个服务员在不远处一直聊天,就是不理你,结果又过了10分钟。

一个碟头饭吃完,也只要10分钟。

第一次吃饭体验可以说很槽糕。

可是,想着这可能只是偶尔的有失水准,除了服务不好以外,这家店的饭菜味道还是不错,而且就在家附近,走过去比较方便,所以抱着侥幸心理,降低了心理预期,再去吃第二次。

结果,在吃饭过程中,两个服务员好像就为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互相破口大骂。全程不顾现场正在吃饭的顾客,也没有管理人员去制止调解。

经历了这些,你还会选择再去一次吗?

也许你会觉得这还用选吗,老子不去就是了!花钱吃饭还要买难受,这饭还能不能吃!

可是,如果这家饭店换成是你的工作呢?选择起来是否还能这么简单?

有多少人,每天都在抱怨工作的内容无聊、收入不高、老板不好,却偏偏还是会待在那里,继续做了5年、10年。因为总能找到一个,让自己干下去的理由(或者说是逃避改变的借口)。

明明不融,却还是强留,不是没得选择,而是已经做出了选择。

每天,我们都在问自己,人生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答案都清楚,那就是“选择”。

工作跟吃饭真的不一样吗?为什么明知不好,在选择上却如此不同!

简单反思了两个主要原因:
(1)金钱与时间,哪个更重要
外出吃饭,那是花钱买服务,因为我花了钱,所以我理所应当享受匹配的用餐体验与服务。可是工作,那是老板付钱给我,就算这工作有千百般的不好,起码我还是拿到了工资,所以不能说换就换。

这里面有一个本质的逻辑没搞清楚,那就是,工作是花时间换钱。同一份时间,用在这个工作上,就意味着不能再花在另一个有可能创造更大价值的事情上。这份时间的价值并不是看老板给我们的时薪是多少,而是看我们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2)可替代的选择比较少
选择饭店,这家不好就换一家,今天不喜欢吃日本料理,那就去吃韩国烤肉好了。但换工作可不像换饭店那么简单,所谓“隔行如隔山”,没有过硬的技能储备和强大的心理基础,裸辞可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因为备选项太少,所以就算再怎么不满,也还是没有改变的行动力。

很多时候,我们挣扎着渴望改变,但总是会害怕,会逃避,会偷懒,因为我们不知道如何选择,不知道如何做出对自己来说正确的选择。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以上是本周的小小反思,提醒自己不是没得选择,而是要好好做出选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