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简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2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两性霉素B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3.1.2 汉语拼音 3.1.3 英文名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3.5 性状 3.6 鉴别 3.7 检查
        3.7.1 酸度 3.7.2 有关物质 3.7.3 两性霉素A 3.7.4 干燥失重
      3.8 含量测定 3.9 类别 3.10 贮藏 3.11 制剂 3.12 版本
    4 两性霉素B说明书
      4.1 两性霉素B的别名 4.2 外文名 4.3 两性霉素B的适应症 4.4 两性霉素B的用量用法 4.5 注意事项 4.6 规格
    附:
      * 两性霉素B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liǎng xìng méi sù B

2 英文参考

amphomorohal,Amphotericin B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两性霉素B药典标准

3.1 品名

3.1.1 中文名

两性霉素B

3.1.2 汉语拼音

Liangxingmeisu B

3.1.3 英文名

Amphotericin B

3.2 结构式

3.3 分子式与分子量

C47H73NO17    924.09

3.4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1R(1R*,3S*,5R*,6R*,9R*,11R*,15S*,16R*,17R*,18S*,19E9,21E,23E, 25E, 27E, 29E, 31E,33R*,35S*,36R*,37S*)]33[(3氨基3,6二脱氧βD吡喃甘露糖基)氧]1,3,5,6,9,11,17,37八羟基15,16,18三甲基13氧代14,39二氧双环[33.3.1]三十九烷19,21,23,25,27,29,31七烯36羧酸。按干燥品计算,每1mg的效价不得少于850两性霉素B单位。

3.5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有引湿性,在日光下易破坏失效。

本品在二甲基亚砜中溶解,在二甲基甲酰胺中微溶,在甲醇中极微溶解,在水、无水乙醇、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3.6 鉴别

(1)取两性霉素A检查项下的溶液,用甲醇稀释成每1ml中含5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测定,约在362nm±2nm、381nm±2nm与405nm±2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362nm与381nm的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约为0.6,381nm与405nm的波长处的吸光度的比值约为0.9。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76图)一致。

3.7 检查

3.7.1 酸度

取本品3%的水混悬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4.0~6.0。

3.7.2 有关物质

取本品适量,置棕色量瓶中,缓慢滴加二甲基亚砜并旋摇,使供试品均匀地分散在二甲基亚砜中,再加二甲基亚砜使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两性霉索B 0.5mg的溶液。精密量取2ml,置50ml棕色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2ml,置100ml棕色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溶液。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D)测定,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A为乙腈-甲醇-含0.073%乙二胺四乙酸的0.05mol/L醋酸铵溶液(用冰醋酸调节pH值至5.0)(260:450:320),流动相B为乙腈-甲醇(260:450);流速为每分钟1.0ml;先以流动相A等度洗脱,待两性霉素B洗脱后,按下表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405nm。取供试品溶液10ml,加0.01mol/L盐酸溶液100μl,置60℃水浴加热10分钟,冷却后,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在两性霉素B峰的相对保留时间约为0.6处有一杂质峰。理论板数按两性霉索B峰计算不低于3000。取对照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调节检测灵敏度,使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约为满量程的25%,再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各20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如有杂质峰,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1.25倍(2.5%);各杂质峰面积的和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4倍(8.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   0  100  0  5  60  40  15  60  40  16  100  0  25  100  0 3.7.3 两性霉素A

取本品,加少量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加甲醇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00μ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Ⅳ A),在305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40。

3.7.4 干燥失重

取本品,以五氧化二磷为干燥剂,在60℃减压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L)。

3.8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二甲基亚砜溶解后,加二甲基甲酰胺定量制成每1ml中约含100单位的溶液,精密量取适量,用磷酸盐缓冲液(pH 10.5)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4单位与0.7单位的溶液,最后溶液中二甲基甲酰胺的浓度应为8%,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A)测定。但在双碟制备中取消底层培养基,菌层用15ml。1000两性霉素B单位相当于1mg的C47H73NO17。

3.9 类别

抗真菌药。

3.10 贮藏

遮光,严封,冷藏。

3.11 制剂

注射用两性霉素B

3.12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4 两性霉素B说明书

4.1 两性霉素B的别名

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乙;异性霉素 ,二性霉素B

4.2 外文名

Amphotericin B

4.3 两性霉素B的适应症

用于隐球菌、球孢子菌、荚膜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孢子丝菌、念珠菌、毛酶、曲菌等引起的内脏或全身感染。

4.4 两性霉素B的用量用法

1.静滴:开始用小剂量,1日每千克体重0.1~0.25mg,逐渐增加到1日每千克体重1mg。每日给药一次,用灭菌注射用水溶解后加到5%葡萄糖注射液中,浓度不超过每毫升0.1mg,滴注速度通常为每分钟1~1.5ml。疗程总量:白色念珠菌感染约1g,隐球菌脑膜炎约3g。

2.鞘内注射:对隐球菌脑膜炎,除静滴外尚需鞘内给药。1次用量0.5mg,溶于注射用水0.5~1ml中,按鞘内注射法常规操作,共约30次。必要时,可酌加地噻米松注射液,以减轻反应。

3.雾化吸入:适用于肺及支气管感染病人。1日量5~10mg,溶于注射用水100~200ml中,分4次用。

4.局部病源注射:浓度每毫升1~3mg,3~7日用1次。必要时,可加普鲁卡因注射液少量;对真菌性脓胸和关节炎,可局部抽脓后注入药5~10mg,每周1~3次。

5.局部外用:浓度每毫升2.5~5mg。

6.腔道用药:栓剂25mg。

7.眼部用药:眼药水0.25%;眼药膏1%。

8.口服:对肠道酶菌感染,1日0.5~2g,分2~4次服。

4.5 注意事项

1.毒性较大,可有发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静脉用药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鞘内注射可引起背部及下肢疼痛。

2.对肾脏有损害作用,可致蛋白尿、管型尿,定期检查发现尿素氮〉20mg%或肌酐〉3mg%时,应采取措施,停药或降低剂量。

3.尚有白细胞下降、贫血、血压下降或升高、肝损害、复视、周围神经炎、皮疹等不良反应。

4.使用期间可出现心率加快,甚至心室颤动,多与注入药液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量过大,以及病人低血钾有关。

5.出现低钾血症,应高度重视,及时补钾。

6.使用期间,应用抗组胺药可减轻某些反应。皮质激素也有减轻反应的作用,但只限在反应较严重时用,勿作常规使用。

7.在酸性较强的药液中易降解,所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不应低于4.2。

8.静滴如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炎症,可用5%葡萄糖注射液抽吸冲洗,也可加少量肝素钠注射液于冲洗液中。

4.6 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