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博士自杀的背后:封闭自我式的孤独,是通往自杀之路的最好状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30
封闭自我,是走向孤独的开始;孤独,是通向自杀的最好状态。

01

2月14日下午,失联15天后,中科大博士刘春杨的遗体在一片芦苇荡里被发现。

此时,严寒尚未消退,湿冷像病毒一样侵人心骨,一条鲜活的生命在这个残冬里永远失去了鲜活。

生命缘何陨落?尸体被发现的那一天,刘春杨的家人坦言,可能是刘春杨面临毕业和就业的压力,因为刘春杨曾向父母提过,因为毕业论文还没有发出来,要延期一年,即2019年毕业。

如果这个是刘春杨自杀的原因,从时间和动机上看,都说不通。压力大肯定只是一种表象,表象背后肯定还有不被人知的原因。

02

2月19日元宵节这天,相关的报道出来了,揭开了刘春杨生前的一些现状,从这些报道出来的现状中,我们得以窥见刘春杨死亡的真正原因。

刘父称“只记得孩子跟我说,他觉得自己很迷茫,没有研究方向。”

刘春杨所在宿舍的宿管阿姨称,“这一年,不常见到刘春杨出入”。

与刘春杨同专业的几名研究生也表示,“几乎没有在实验室见到过这个人”。

“他百分之九十的时间都在宿舍待着,白天睡觉,晚上玩玩游戏,打魔兽世界或者炉石传说。”室友王凯说,除了去食堂吃饭,刘春杨几乎从不出门。

在王凯眼里,最近一年,刘春杨“过得比较颓废”。作为临近毕业的博士,本应有很多事要忙,写论文、找工作等等,但刘春杨“像是不知道自己以后该干啥”。刘春杨的桌子上没有书、文献和资料,王凯也没见到他在宿舍里做过研究。

报道称,刘春杨失联后,所有人都没有收到过刘春杨的消息。手机没有开过机,银行卡没有消费记录,微信和QQ也没再登录过。非常重要的一点来了,他的微信里只有5个好友,分别是父母、两位姐姐和一位大学同学,没有开通过朋友圈,头像是默认的,也没有加入过任何同学群。

03

看到了这里,很多人或许对刘春杨的自杀就会恍然大悟了,根本性的原因出在微信里只有5个通讯好友上。颓废可以成为一个人堕落的开始,但是很难成为一个人自杀的借口。这些年读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得知很多人产生自杀的念头,都跟他的人际关系有关,也就是说压倒一个人最后的稻草,往往是他开始封闭自我,与这个世界断绝沟通。

封闭自我有多可怕,意味着他与整个世界不再沟通,意味着他对所有人不再感兴趣,简单一句话,地球上就剩他一人了,他能活下去吗?那种无望和绝望能想象吗?不妨试着想一下,自己一人在一座孤岛上活一生,害怕吗?我想刘春杨的人际关系,是他对生命和世界绝望的最根本原因。

论文难写、沉迷游戏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宣泄的对象和途径,只要有人还陪着你,就不会孤独至此。

知道,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但是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活成了一座孤岛,每个人的压力似乎都很大,很多人会选择亲友倾诉作为排解;但有些人会选择自我疗愈,让自己这座孤岛不再与周围的世界勾连,于是他的内心鲜少会有人能真正走进去。一个人外表上看上去平静如常波澜不惊,可能内心早已千疮百孔满目疮痍了,在孤岛成群的社会,我们永远无法理解,一个人好端端的,为什么就自杀了。

04

让我记忆尤深,且永难忘记的是,2010年国企工人潘鸿强自杀事件,潘鸿强生前是一名有31年工龄的国有企业工人,他在黎明前的车间自杀后,留下一张工资存折,存折里只剩下0.46元。

在写给儿子的遗书上,他放着他父亲的骨灰寄存证,49岁的潘鸿强一直有个心愿,买块墓地,把父亲的骨灰安葬了,但至死也没能实现,还欠下900元的债务。很显然,自杀是为生活所迫,但里面总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年看完了很多相关的报道,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在遗嘱落款处写的是“孤独者潘鸿强”。或许,真正让他产生绝望的不是贫穷,而是无法根除的孤独。后续的报道也印证了我的猜想,因为被生活所迫,他和妻子商议离婚,以此可以获得低保金。

夫妻俩最后一次见面,他在电话里说:“萍,我没钱了,借你200元。等发工资还。”她说:“你用呗!还借啥呀。”他们在附近一个酒店门口碰面。拿了钱,他匆匆走了。对于一个男人而言,养不起家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致使他常年未和被离婚的妻子说过话,什么苦都自己咽。

除了情感上处在一种绝境中,工作上也让他堕入无边的孤独和黑暗中。大约3年前开始,潘鸿强的工作就是夜间看守厂房,这是一座大约三四个教室那么大的老式厂房,有两层楼高,他的任务是定时拿手电筒巡视车间。一千多个夜晚,他一个人走在空荡荡的厂房,潘鸿强能看到的,除了那些沉重的机器,就是自己的影子。

“我特别难受的是,他老是一个人上夜班,厂房那么大,他一个人,就那么一直孤零零的。”在读大学的儿子潘琦说。

在潘琦的印象中,最后这一年多,爸爸住的地方,是最深的巷子里“见不到阳光的角落”。

在情感和事业上都陷入了孤立绝境中后,潘鸿强的生活再也没了意义,他常常念叨的翻不了身了,成为他的命运谶语。公安机关调取的车间摄像头显示,出事前,他曾在车间里绕行好几圈,行为反常。惨烈的死亡随即发生。几分钟后,他用一把机床刀挥向自己的脖子。

05

如何想象一个拿着微薄薪资的中年人,一个在妻子面前丧失尊严抬不起头的男子汉,在千百个夜里是如何孤独地熬过去的,他的世界没人能走的进去,他也不想有人走进去,因为里面可能溃烂成一片了。

如果说贫困让他对生活产生了绝望,那么压弯他最后一根稻草的是孤独,自我封闭的孤独,让他全面崩溃,他把自己世界的大门封闭了起来,也就断绝了一切好起来的可能,人不是神仙,困顿时需要有人帮助开导,可惜他太倔了。

归根结底,刘春杨和潘鸿强的悲剧都在于自己,或者在于自己的性格,在于自己不能更好地跟周围的世界打交道,把自己锁起来,什么事都自己扛。人都是不完整的,需要别人的碰撞,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如果当你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或者心情开始抑郁了,千万别自己憋着,找个人哪怕是网上的陌生人,聊一聊。要记得,每一个人都可能是一束光,当你的生活陷入了黑暗时,随便一个人都可能照进你的生活,给你光明和温暖。

就像小溪河流属于大海,我们每个人都属于人群,只有在里面,我们才有归属感!

只有在人群中,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