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志愿者:援非给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0
去年的这个时候,在山东团省委的组织下,15名援非青年志愿者来到了津巴布韦——一个美丽的非洲内陆国家,与那儿的人民开始了朝夕相处的生活。   日前,这15名志愿者陆续回国。其中,两名汉语教学志愿者——山东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刘琛和宋爽向记者讲述了他们一年在津巴布韦的生活。   作为从事汉语教学的志愿者,山东师范大学的青年教师刘琛和宋爽被分配到了位于首都哈拉雷的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虽说孔子学院2006年10月份就已成立,可一直没有开课。津大校方本打算等中国派遣的汉语专职教师抵津后开课,但和她们接触几日后,校方决定将孔子学院教学工作投入实施的重任交给这两名志愿者。   临行前,刘琛和宋爽作了充分准备:在山师国际交流学院听课学习了一段时间,并且自费购买了一整套适合不同课程设置的汉语教材。根据校方的要求和对实际情况的分析,她们决定先开办面向社会招生的短期汉语培训班,并制定了相应的招生、教学计划,撰写了招生广告和宣传册。   2007年3月5日,首期汉语培训班顺利开课,刘琛成了第一任汉语教师。3月16日,非洲的第四所孔子学院——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了开幕仪式。   “当我和我的25名非洲学生被介绍给所有到场的来宾时,我的学生们深情地演唱了中国的传统民歌《茉莉花》。歌声响起,来宾们都十分惊讶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我们。”刘琛说。   随着歌声的飞扬,惊讶的神情旋即被欣喜的笑容所取代。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袁南生和津巴布韦教育部长高兴得合不拢嘴。稍后,来宾们观摩了刘琛的课堂授课。课后,袁大使走过来,握住刘琛的手表示感谢。   据了解,刘琛居住的津大学校公寓频繁停水停电,从6月份以来平均一周来一次水,最严重的一次连续十几天都没有一滴水、一分钟的电。她们积攒各种瓶瓶罐罐、刷干净浴缸用来存水,“有队友调侃说,我们俩人的月用水量是4浴缸。”刘琛说。   停电的时候她们买来木柴,生火做饭。交通不便,她们出门就步行或挤小巴,一辆九座小面包车常常挤20多人,还经常被跳蚤咬的满脚踝都是包。由于网络不通,她们的邮箱几乎一年没有打开过,打电话困难,她们就拿起笔,给父母写家信报平安。   “当我积极、乐观地去面对这种与国内决然不同的生活时,我发现种种困难构成了一首首美妙的生活变奏曲,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生动有趣。”刘琛说。(王海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