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早期的历史起源于清光绪20年(1894年)11月24日的兴中会成立。这个时间节点被视为国民党创建的起点,每年的11月24日也被纪念为党庆。
在组建新军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大员,如张之洞、端方,注重吸收有文化的知识青年,如蔡锷、阎锡山、许崇智等,他们接受了高等教育,成为推动变革的力量。革命党人黄兴、宋教仁等积极进行兵运活动,秘密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力量,如吴禄贞、赵声、孙武等,他们准备在合适时机发起起义。
1911年的武昌首义是新军起义的高潮,随后陕西、湖南、江西、安徽等多地的新军也相继响应,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起义。孙中山在日本的活动,如创立兴中会和同盟会,都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武昌起义成功后,清王朝结束,中华民国成立,标志着帝制向共和体制的转变,而国民党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919年10月10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在上海法租界成立,随后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党内改组,与苏联合作。蒋中正领导的黄埔军校和北伐的成功,进一步巩固了国民党的地位。1945年,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胜利,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战后国民党政府被迫迁往台湾,蒋介石去世后,国民党经历蒋经国、李登辉等领导时期,成为台湾地区执政党。期间,国民党曾面临挑战,但也在2008年马英九当选后重获执政地位。国民党在中国近代历史中,不断适应时局变化,经历了兴中会的创建、辛亥革命、北伐胜利到退守台湾等阶段。
中国国民党(原名罗马化:Kuomintang;简称国民党、KMT;英文亦可直译作“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所创建的中国原生政党。中国国民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亦是中华民国与亚洲历史最悠久的政党之一。其前身最早为成立于1894年的兴中会,而后分别改组为中国同盟会、国民党及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经孙中山改组后改为现名。中国国民党从1928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统一全国起,至1948年改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解放战争中失利,从中国大陆撤守至台湾岛,现为台湾省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