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的分化发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1

B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由哺乳动物骨髓(Bone Marrow)或鸟类法氏囊中淋巴样干细胞发育而来。成熟B细胞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的淋巴小结内。
它有 两大功能 :主要功能为分泌抗体;次要功能为抗原递呈。

从最初的造血干细胞到成熟的B细胞都是在骨髓中完成,并在其中经历两个标志性事件: 功能性B细胞受体(BCR)的表达 自身耐受的形成 ,其中骨髓微环境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基质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

BCR 是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 免疫球蛋白 ,即mIg(膜型免疫球蛋白),有两种膜型球蛋白是可以挂在B细胞的膜表面成为BCR(IgM和IgD)。
B细胞和BCR的关系为: B细胞通过BCR识别抗原,接受刺激,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编码BCR的基因在胚系阶段以分割的、数量众多的基因片段的形式存在(在下面图中称为“胚系基因”)。而在B细胞发育过程中,这些基因片段通过重排和组合,成为完整的基因,通过转录和蛋白合成,进而产生识别各种抗原的BCR。

VDJ重排: 通过重组酶的作用,可以从众多V(D)基因片段中将一个V片段,一个D片段(轻链无D片段)和一个J片段重排在一起,形成V(D)J连接。
Ig胚系基因重排有明显的程序化: 首先完成重链基因重排;然后再做轻链基因重排

V(D)J重排造成的多样性,排列可达1.9x10 6

Ig基因片段重排的过程中,有插入、替换或缺失核苷酸的情况,从而产生新的序列

一些已经完成基因重排并成功表达BCR(mIgM)的B细胞识别自身抗原后未被克隆清除,而是发生 RAG基因重新活化 :合成新的轻链,导致轻链VJ再次重排。如果成功不再识别自身抗原,那么获得新的BCR,如果改造失败(仍然会对自身抗原攻击),那么细胞凋亡。

在已完成的Ig重排基础上,成熟B细胞在外周淋巴器官发生中心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碱基突变。这种突变增加抗体多样性,导致抗体的亲和成熟。
正常体细胞突变:10 -9 (十亿次碱基复制错误一次);
高频突变期B细胞:10 -3 (一千次碱基复制错误一次),仅指编码BCR的这段基因突变频率高

自身免疫耐受: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无反应状态。

注意: BCR与自身抗原的亲和力决定了它选择哪种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