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璧的发展,你了解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0

玉璧,是一种扁平状中有穿孔的圆形玉器。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尔雅·释器》解释玉璧:“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于孔者名璧。”玉璧在中国古代作为瑞信之物曾广为流行。《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由此而知,玉璧作为礼“天”的祭器,使得它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玉器长河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从出土实物来看,玉璧的孔径与器体之间的比例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就是说并不一定像《尔雅·释器》所载一定要“肉倍于好”。因此,我们现在一般习惯于把宽边小圆孔的片状圆形玉器统称其为“玉璧”,而把窄边大孔的玉器称其为“环”,至于“瑗”这种名称则较少使用,“环”和“瑗”都属于璧类玉器,是属于特殊类型的玉璧。 

玉璧的用途大致上有下列几种:一是作为祭器,祭天、祭神、祭山川河海等等。二是礼器,用作礼天以及身份的象征,如《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三是作为葬玉,古人认为玉可以防腐和避邪,《周礼》曾记述:“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疏璧琮以敛尸。”四是作为一种信物,用以传达某一种特殊的信息,《荀子·大略》载:“问士以璧,召人以瑗,绝人以玦,反绝以环。”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用玉璧来表达相见之礼,在各国交往之间,也往往以玉璧作为瑞信之物而成为一种凭信。五是作为佩饰,尤其是在唐代以后,玉器失去了汉以前的神秘色彩而庶民化之后,以玉璧为佩饰更是大为流行。 

新石器时期的玉璧 

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据考古资料来看最早的玉璧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以及龙山文化等时期,此时的玉璧多是素面无纹,器形简单。如辽宁省博物馆藏红山文化玉璧,这些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玉璧都具有一定的原始性。其制作工艺粗糙,玉璧的造型不规范,中心部位厚于外缘,使得玉璧的外缘呈刃状,也许此时的先民还将玉璧用作切割的工具亦未可知。而且此时已经出现了双联壁和三联形璧。另外由图2可以看出,玉璧的边缘有两个细小的穿孔,明显是用以佩戴。再如良渚文化玉璧这件玉璧现藏于浙江博物馆,直径达24.3厘米、内径4.9厘米、璧厚1.2厘米。该玉璧切割规矩整齐,璧身光素无纹,玉质温润,是典型的“好倍于肉”。如此大尺寸的玉璧显然不适合佩戴,应当是祭祀或是随葬的器物。 新石器时期的玉璧无论是红山文化还是良渚文化,都有一些共同特征;一是玉材方面,都是就地取材,如红山文化玉器基本都是辽宁所产的岫岩玉,而良渚文化玉器基本都是当地所产的透闪石、阳起石类材质;二是制作工艺方面,基本都是素面无纹饰,制作工艺粗糙,切割痕迹明显,多数器物造型不规范。较红山文化稍晚些的良渚文化玉璧,其制作工艺有明显进步,“在极少数玉璧的璧面上,还有用极为浅细的阴线刻出的鸟纹或其他的图文符号。

第2个回答  2018-01-10

汉代以后,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战火频仍、动荡混乱的时代。此一时期由于经济实力不足,再加上曹魏提倡薄葬,所以不仅玉璧,而且整个玉雕业都逐渐走向衰落。从考古发掘来看,这个时期的出土玉器很少,这一状况直到唐代才得到改观,“隋唐时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开拓西域,中西贸易繁荣,玉器艺术在秦、汉现实主义基础上,又受到雕塑、绘画艺术的影响,出现了新的倾向。”11所谓新的倾向就是自唐代始,玉器进入了庶民时代。无论是玉器的造型、纹饰、题材以及功能等等,都完全没有了秦汉以前那种神秘的色彩、没有了秦汉以前那种森严的等级、没有了秦汉以前那种祭祀天地鬼神的功能。自唐以后,玉璧也完全成为了文人雅士等佩戴赏玩之物了。

第3个回答  2018-01-10

商周时期,玉璧数量较少,其原因很可能是由于玉器新的造型品种大量增加,而玉材原料有限所致,还有可能正如《周礼》所载,玉璧的使用有了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得僭越等等。 商到西周早期的玉璧,如河南博物院藏商代玉璧一般也都是光素无纹,但其制作工艺较之新石器时期有了较大进步,开片相对较薄且均匀,其造型也呈规范的圆形,玉璧的表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当,两面对钻的穿孔一般都很规整,没有了新石器时期那种粗犷的特征。玉的颜色以青绿色为多,“玉材一般为南阳玉,同圭、戈、钺等玉器用料较接近,极难见到岫岩玉和新疆玉制的商代玉璧。”②商代还有一种“有领玉璧”,如在河南安阳花园庄54号墓出土的一件玉璧该器物“黄褐色,内圆略扁,可能为管钻后进一步打磨而成,孔壁呈弧面,领较低。整体素面,打磨平整光滑。”③在这种玉璧璧面上常能见到多道凸起的或者阴刻的同心圆弦纹,玉璧孔边都留有一周环状凸棱,形似衣领,故名。 西周晚期,玉璧璧面上出现了以阴刻线刻划的卷体龙纹、凤鸟纹、云纹、虎纹等。1993年,山西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的龙纹玉环(璧)就是一件极为精彩的代表作(见图7),此件作品直径15.6厘米、孔径6.8厘米,“褐色,形制较大,两面纹饰相同,均饰有两条蟠卷的龙纹,龙首近环(璧)的外缘,体躯呈圆弧形向内盘转渐窄,形成尾尖收于内缘,双龙首尾相接,龙鼻上卷,张口,臣字目,眼角线勾曲,有利爪。双龙之间的空间有卷云纹。玉环(璧)中装饰双龙纹比较少见。纹饰用双勾技法雕琢,精工细刻,线条婉转流畅富有变化”。玉璧的璧面上出现真正的纹饰装饰是在西周晚期。在此之前的玉璧基本都是素面。所以说,西周晚期是玉璧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这一时期首开了中国玉璧图文装饰之风,同时线条较之商代更加柔和流畅,构图也更加严谨,在制作工艺方面与商代之前相比也是界限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