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的文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赛装节的由来:在很早以前,直苴并没有人烟,有兄弟二人朝拉若和朝里若追猎到此,发现这里山清水秀,古木参天,鸟语花香,便从箭筒里倒出三粒谷子种于泥涿之中。到了秋天兄弟二人又到此一看,三粒谷种长出三大丛谷子,每丛穗长杆粗,金黄饱满,便知道这个地方适宜种植,是生存的好地方。回去后二人便把整个部落“月利巴拉”迁往直苴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由于兄弟二人发现这块风水宝地,拯救了整个部落,加之兄弟二人英勇善战,英俊潇洒,使得所有的姑娘都爱上他们,娶谁为妻呢?长老便要求“谁家姑娘能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花鸟树木绣在衣服上,就娶谁为妻”。比赛日子定在正月十五那天,于是所有的姑娘便忙于采摘野花、野麻、紫草纺线织布,精心刺绣。果然,正月十五那天,所有的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美若天仙,使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从此穿花衣赛服选妻的传统便流传至今,也便成了今天的“赛装节”。
每年正月十五那天,几十几百里外的彝族同胞,特别是姑娘小伙(俚么、俚婆),男的穿羊皮褂,系麻布围腰,女的穿自制、自绣的花衣服、花裤子、花鞋子、系花围腰,戴公鸡帽,成群结伴的涌入古树参天的山凹里,欢度一年一度的赛装节。
在那一天,整个赛装场人山人海,五颜六色、歌乐动天。红红绿绿的花衣、马缨花一样的公鸡帽把整座山映得通红。唱山歌、对调子、文艺演出、拨河、顶肩、跳脚,人声鼎沸,一派祥和。姑娘小伙会心地笑,一对对,一圈圈尽情地跳脚,三天三夜通宵达旦。正月十五也是彝族人过大年,他们不但赛装、打跳、娱乐,而且要家家户户杀猪宰羊摆宴席,供奉祖先。
每年的“赛装节”都要吸引大批的中外游客和记者。中央电视台、深圳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四川、云南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曾争相报道,楚雄大型电视系列片《火之舞——告诉你一个楚雄》也有专集播放,同时也被确定为北京二00八年奥运会楚雄州彝族外宣镜头。美国人类学博士穆尔克先生从美国远程到直苴进行为期一年半的研究考察,美国、法国、日本、荷兰、韩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多国的专家学者也前来研究考察过。“赛装节”真正蜚声国内外,是彝族人民值得弘扬骄傲的节日。 火头田在直苴人心目中是一块象征着彝族权威的田,它和一般的农田没什么两样,但它却是一块神秘的田,一块不可小视的田,它来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说的是直苴从前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而某一年却飞来很多麻雀,把金黄的谷子啄得颗粒不剩,无论人们怎样赶撵也制止不住,有一个年轻人就勇敢地举着火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追呀撵呀,想把麻雀赶跑、烧死。可是会飞的麻雀不但赶不跑烧不死而且成群地向他扑来,把他的眼睛啄瞎了,鼻子啄掉了,人啄昏了,最后他被自己点燃的火把活活烧死。有人看见他死后化作一只火鸟飞上了天,以后每年当谷子黄了的时候就会有很多红红的火鸟飞来把麻雀撵得远远的,这样直苴的谷子就再也没有麻雀啄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感谢他,便把他家的田立为火头田。火头,意为彝族头人,而火头田说的就是彝族头人的田。
说到火头田不得不提栽秧节,在每年的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时,直苴彝族也开始一年一度的春耕生产。而此时他们要祭火头田,也称“栽秧节”。每年栽秧时节全村人都要杀猪、宰羊端到火头田头请毕么师打卦,火头主带领全村人跪地祈神拜佛,祈求一年中风调雨顺,无灾无祸,粮食增产。祭祀完毕,火头主在火头田头插上火把,每人到田里载上几株秧。只有火头田的秧栽种结束,其它的田才能栽秧,如果火头田不栽秧谁家也不敢栽,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火头田制是直苴彝族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传统,是民俗风貌的再现,是一个民族图腾的象征,它表现了彝族人民对天、地、神的崇拜,对邪魔灾害的恐惧,以及对美好日子的向往,是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在中和,彝族的婚俗嫁娶有它独特的一面,当姑娘长到十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就在自家的面房上修一间屋子给姑娘独住,此房称为“姑娘房”,也称“草楼”、“女儿房”。一旦姑娘独住就预示着她已“成人”,可以随意地挑选心上人,父母不得有半点干涉。这时所有未婚男子便可以成群结队吹着树叶、笛子、芦笙、拉着二胡、弹着响蔑来串门子,也叫串姑娘房或爬草楼(因为楼上一般是装草,楼下关牲口)。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姑娘长大成人,找到合适的心上人,并互赠绣花荷包、枕套、鞋垫等信物为止。此时便宣告串门子结束,双方老人便为其置办婚事,不用媒人提亲说媒,婚事既简单又冷清,双方只请三亲六戚摆上几桌宴席后,新郎背上新娘回去就是。
彝族小伙的多才多艺就在这时得以展现,当他遇到心爱的姑娘,想上姑娘的姑娘房串门子时,为了征得姑娘的同意,第一次去的时候,他得吹着笛子去,如果姑娘同意和他结婚,就会打开门让他上姑娘房,如果不同意,那么即使他在外吹一夜的笛子,姑娘也不会理他。第一次碰了灰,可他还是很喜欢姑娘,于是他就会第二次去串姑娘房,这一次,他得弹着三弦去,姑娘还是不理他的话,第三次,他得弹着响篾去,并且在姑娘房外唱一夜山歌,这些都无法感动姑娘,那么他就从此死心,重新寻找心上人。
姑娘房是彝族嫁娶礼仪的体现,是彝族姑娘小伙谈情说爱的地方,当你走进中和彝家,都能看到修在每户人家中的姑娘房,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串姑娘房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但它留给我们的依然是一个美好的故事。 中和彝族办丧事的场面和仪式是各民族难以相比的,他们不分死者是男、女、老、幼一律装棺材后抬于院坝中间,并向四周各放四四一十六火抢,四邻八镇的乡邻听到枪声后就纷纷拉猪、牵羊、抱鸡赶往死者家中(不分男女情仇否)排队把牵来的畜口送入“刀斧手”上宰杀(不计帐),几十个血盆,几十个“刀斧手”忙忙碌碌,几百只牲口杀后,退回送者自己开剥褪毛,并掏出心用长竹棍串上插于棺前,尔后把打整好的动物摆在棺前让所有人各自去割一小块回去食用,(意在食死人,让死人升天),剩下的便煮熟后共同食用。各种祭奠活动结束后,几百人便围棺跳脚三天三夜,方能把死者抬于山中埋葬。埋后还要摆大宴祭奠九天九夜,在这九天九夜中每隔两个小时便有二十人来传烟敬酒。这样大凡死了人的家便要耗资上万元甚至几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