甑皮岩遗址的文物遗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1

在历次调查和发掘中共发现29座人类墓葬、1处石器加工点及火塘、灰坑等生活遗迹,出土打制和磨制石器、穿孔石器、骨器、角器、蚌器数百件,捏制和泥片贴筑的夹砂和泥质陶器残片上万件,人类食后遗弃的哺乳类、鸟类、鱼类、龟鳖类、腹足类和瓣鳃类动物骨骼113种。这些遗迹、遗物依出土地层和文化特征可划分为五期,由此可勾勒出公元前10000—5000年间桂林原始文化的发展轨迹。
第五期进一步出现用慢轮技术修坯的泥质陶器,纹饰除传统的绳纹、篮纹等编织纹外新出现式样繁多的刻划纹、戳印纹、捺压纹,如干栏纹、水波纹、曲折纹、网格文、弦纹、乳钉纹、篦点纹、附加堆纹等,器型富于变化,有罐、釜、盆、钵、圈足盘、豆、支脚等器类。第五期的磨光石斧、石锛、石矛、石刀、骨镖、骨镞、骨锥、骨针制作精良,蚌匙全国仅见。
第五期文化代表了公元前6000-5000年间桂林史前文化的最高水平。墓葬发现于第四、五期,墓坑形状均为不太规则的圆形竖穴土坑墓,葬式为其它地方少见的屈肢蹲葬(蹲踞葬),人骨架多数保存较好,一些头骨上有人工穿孔。研究表明,“甑皮岩人”属于南亚蒙古人种,并且具有非洲赤道人种的一些特征,是现代部分华南人和东南亚人的祖先。
甑皮岩第一期文化遗存出土了大量的猪化石。经鉴定,猪已经过较长时间的驯养,形体已发生变化,可确认为家猪,这是目前所知中国最可靠的最早家猪材料。家猪骨骼标本进行碳14年代测定,数据为距今9100 士250年。其经济形态为采集一渔猎一原始农耕一原始驯养经济。
甑皮岩二期可能已有一定规模的原始刀耕火种农业,普遍喂养家猪,但是采集和渔猎仍是必不可少的经济手段。
在第二期之后,人们建筑了干栏式房屋,搬出洞外居住,而把祖居甑皮岩作为氏族的墓地,相继埋葬了数十位亲人,并在埋葬和祭奠时把一些精致的陶器遗留在墓地。洞内埋葬至少35位死者,至少有4具头骨有人工伤痕,有1具人骨上撒有赤铁矿粉,有2具男性人骨旁有2把蚌刀,有1座母子合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