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的你被你爸妈催着回老家了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看到这个问题,作为北漂五年的我,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我很肯定的说,没有被催过。可能我跟别人的情况不太一样,我是婚后加入北漂的,因为我老公毕业后就选择在北京工作,那时候,在我和我家人的想象中,觉得北京是一个特别好的大都市,有很多的著名景点,但实际生活中,北漂却没有想象中的光鲜,有很多的心酸和无奈。所以我从来都报喜不报忧,告诉他们我一切都好,免得他们担心,以下视频是我个人的想法和感受

哈喽大家好,我是北漂程序员小强,来北京已经五年了,这些年家里也没有催我回老家,因为北京工资比老家高吗,回去后可能挣不了多少钱,考公务员也是有难度,而且回去也不适应,人情世故啊酒桌文化啊,这些我都是不会的

这个问题戳中了我!非常严重!

其实我爸妈并没有催着让我回家,从我有自己的目标开始,独自一人毅然决然的抛弃家里所有的一切,来到北京逐梦的那一日开始,他们再也没有强迫我做不愿意的事情,因为父母其实也会有懂事的一天,而这一天的到来,也是因为作为孩子的我们真正的长大了,要让我们的成长被父母看到,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其实只要你内心足够坚定并且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好好和他们沟通,然后展现你的能力,父母也就不会催促你,可能因为你在他们眼里还是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撑起一片天,所以他们才总催你回家吧。

北漂的你被你爸妈催着回老家了吗?

真实案例回答,我就是那个被催回老家的人。

当时在北京一家环保公司上班,觉得收入还可以,但是就是买不起房,房租又特别贵,要想过的体面,那就简直天方夜谭。

从农村出来的我,到北京打拼,看上去确实很体面,但生活过得却很艰辛。那个时候父母经常催我结婚催我回家,我说在北京现在结婚还不现实,因为买不起房子,给不了女孩幸福,也因此错失了好几段姻缘。

所以,坚持了几年之后,还是挡不住“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选择了放弃北京,回到了老家。

其实爸妈催你回来也是有原因的,以我当时的情况来说,爸妈有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他们年龄大了想快点抱孙子。这一点纵使你有百口也难辩解,根本说不通。事实上跟他们一般年龄的人就是他们的交际圈,当这个交际圈里的人都抱上孙子孙女的时候,他们根本坐不住。而且即使他们的朋友圈里没几个有孙子孙女的,他们也觉得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就应该抱孙子,也感到他们这个年龄,正是照顾孙子的好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就晚了。同时,他们之间表面上看不出来,实际上,他们以谁先抱孙子为荣,以至于他们如果没有抱孙子就显得在同龄朋友圈里抬不起头。这一点是最让人头疼的,无论你怎么说也说不通。

二是他们觉得我当时过得不幸福。我在北京的时候,几乎每次打电话都不说我过得不好,总是报喜不报忧,总说我在那边过得很好,不用担心,挣钱多什么的。但当父母的都明白, 当自己的子女总是报喜不报忧时,也就说明他们过得不怎么样 。也许每次回去跟同龄人比起来,没有成家立业,显得跟个孩子似的,让他们总放心不下。同时,每次回家都显得非常阔绰,这就更让他们觉得我是在伪装自己不自信的内心。其实很多父母会觉得儿女回来体面阔绰,会显得脸上有光,儿女出息了。但看的明白的人都知道,这些是装出来的。因为欺骗,是很不自然的表现,戏精除外。

三是邻居子女在家乡工作很体面。左邻右舍家庭的孩子们,有好些个都是在县城当个教师,做个公务员,父母就觉得很体面。这一点上我们的父母脑海里几乎统一认为,“公务员,医生,教师才算是有工作,其他都是无业者”,这一点就让我很崩溃。这些职业也很奇怪,总能在几年内在县城就有车有房,搞得很体面,以至于我怀疑过这个职业。但是通过跟几个体制内的朋友聊天,我明白了,他们部分人之所以上班后很快有车有房,就是因为稳定,银行贷款可以向他们倾斜,各种信用卡,信用贷让他们有了先消费享受生活的条件,所以才会有车有房,当然家底厚的就另一说。不过他们的房子不会太大,车子不会太好,毕竟都是超前消费。

总之,我的父母当时催我回老家,主要出于这几个原因,另外还有他们的照顾问题,生老病死问题,不适应大城市生活问题,婆媳关系问题,以及七大姑八大姨的问题,就这么连捆带绑地给我拉回了老家。

其实回来后,发现虽然工资没那么高了,但是房价降了,生活消费没那么复杂了,5块钱的面条也可以吃饱饭了,相亲的成功率也高了,所以回不回来,还要看你对你人生的态度。如果要闯出一片天地,在北京,绝对有大把的机会。如果要更多地考虑家庭,回来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你会选择留在家乡,还是去大城市打拼?”

  每到春节,同学聚会上总是绕不开这个话题。大家常常会陷入到对“另一种生活”的向往之中——在家乡的同学们羡慕大城市里的机会和梦想,我们也羡慕他们在小城市里有房有车的安逸。

  我的朋友杨雨(化名),在北京一家医院做了八年护士。漂泊八年,她没房、没车、没北京户口、也没有对象。2017年,她决定把人生清零。2017年4月15日,她买了一张单程火车票,回到家乡——一个陕西小县城。

  她的人生重新开启。这半年多,她过上了频繁相亲、吃着山寨汉堡的日子。偶尔,还会怀念下了班去奥林匹克公园跑步的日子,还有那些留在北京的青春。

  

  (以下为杨雨口述。)

  “我曾以为会在北京混出一片天地”

  离开北京前的一个礼拜,每天都在吃散伙饭,和各种朋友告别。晚上回到宿舍,一个人打包行李。八年的家当,四个大箱子,一百多块钱寄回家后,我和这个城市就一点关系也没有了。

  离开北京的那天是2017年4月15日。下午六点五十的车。朋友们送我到车站。我的一位同事,也是好朋友哭得不成人形。她劝我不要走。她说,北京教育、医疗条件都比家乡好,你以后一定会后悔的。我跟她说,这是我的选择,我想好了,不后悔。

  我忍着没哭。分别后,到了检票口,眼泪刷刷地流。说不难过是假的,毕竟待了这么多年,我所有的朋友都在这里。有不舍、有不甘心,也有点无奈。但我清楚,我不留恋这座城市,留恋的是这座城市里的人、我的朋友们。

  火车启动时,2009年夏天第一次来北京的场景好像还在眼前。我没出过远门,大学在省内读的,大二暑假到北京来实习,是人生第一次坐火车。好在是去部队医院实习,车站有人接,也会安排住宿。我在车上看着北京城,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好像什么都是新鲜的。

  年轻时都不愿意待在家里,总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世界好像正在我脚下展开。我跟自己说,以后我要成为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还想着要不要自考专升本,再读个硕士,考个博士。我以为自己会在北京混出一片天地,没想到,最后还是回来了。

  实习结束后,我有机会留在这家医院。最开始几年,我度过了非常愉快的时光。我有宿舍住,没有遭遇过搬家之苦,已经比很多北漂幸福很多了。上班时忙碌,休假时一个人去单位附近的奥林匹克公园跑步,或者在家看书,要不就和七八个要好的朋友去京郊玩。

  转折点发生在2015年,那年我26岁。我被催婚。有段时间,我爸妈每天一个电话下达最后通牒——要不赶紧回家,要不赶紧找对象。

  “人的困境好像是全方位的”

  可能是年龄危机,也可能是父母的唠叨,我一个人的时候,也开始为自己的个人问题焦虑了。

  亲戚、朋友、同事们都给我介绍对象。我希望找一个有北京户口的另一半。不是我要求有多高,只是为了以后孩子上学方便,能在北京参加高考。

  但你挑剔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挑剔你。我最不喜欢的是,有人相亲时一上来就是三个终极问题:有北京户口吗?有房子吗?有编制还是合同工?一次,我去见一个相亲对象,还没开始吃饭,对方就抛出了这三个天问。我觉得很尴尬,说了句“你慢慢吃”,就跑了。回去的路上,我想,我没有北京户口,没有房子,还是个合同工,就不配拥有爱情吗?

  人的困境好像是全方位的。我开始意识到在北京定居的生存问题。就说房子吧,我肯定买不起。我有同事为了买房子才结婚。我觉得这种婚姻是变质的。这不叫“婚姻”,这叫“房搭子”。

  很多买了房的同事,生活也并不自在。每个月一万出头的工资,七八千块钱要拿来还房贷。

  2017年年初有段时间,下了班我就想这些事,想得头都疼了。有时候我就跟自己说,干吗这么蹦跶呀,回家去也挺好的。不说别的,至少每天都能吃到妈妈做的面。爸妈要是有什么事,也能及时照顾到。而且,我才28岁,年纪还不算太大。要是再拖下去,说不定哪一天,我连家乡这条退路都没有了。

  “我很憧憬安逸的生活”

  几个月后,我决定回家了。在家乡一家医院找了一份护士工作。

  刚回来时,真的很不习惯。北京很大,开车绕一圈五环要一两个小时。家乡很小,最南到最北,最东到最西,都不超过4公里,步行40分钟就能走完。我一转身,就感觉到尽头了。

  回家后,年龄焦虑当然丝毫没有减轻,身边人结婚都早。我们科室有15个护士,未婚的都是1995年、1996年的。我刚进科室时,同事都问我,你娃多大了。我说,我还没结婚呢。她们惊诧地看着我,好像我是怪物一样。

  频繁的相亲当然在所难免。幸运的是,我碰到的好几个相亲对象,他们都是小县城婚恋观的反叛者,这让我很欣慰。第一次见面时,我问他们,为什么三十多岁还不结婚。他们说,不喜欢那种相亲就结婚的模式。他们不在乎对方的工作、家庭条件,只在乎是不是聊得来、三观相同。

  回家后,我也掌握了和父母的“斗争”经验。为了避免他们唠叨,下班一回家,我赶紧捧起一本书。这是小时候就形成的默契,只要我在看书,我妈就不会来打扰我。

  现在想来,其实父母那一辈也挺有意思的。我爸是个非常刻板的人,上学的时候就严禁我早恋。上高中时,他不让我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一放学就跟踪我,看我是不是在和哪个男生说话。工作以后,又天天催婚,怪我找不到对象。有篇文章说,从严禁早恋到疯狂催婚,这是中国家长的畸形婚恋观。太有道理了。

  现在我的心愿是希望赶紧结婚。漂泊这么多年以后,我才发现自己内心其实是很渴望安定的,我很憧憬安逸的生活。

  “哎呀,算了”

  回来这半年多,就像温水煮青蛙。我没什么想法和奔头了。以前在北京,周围有很多年轻人,他们都在努力,在这种氛围下,我也想着要读个硕士、博士。回家以后,一想,哎呀,算了。

  有人说,在大城市里打拼靠能力,小城市靠关系。就连病人来看病也摆关系,让我哭笑不得。我见过有病人一来就说,是××局的局长让我来的,给我安排一下床位。我说,我不认识××局长,没床位就是没床位,你找局长给你搬个床过来。

  放弃北漂回到家乡,要说没后悔过肯定是假的。比如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以前一万出头,现在四千块钱,心里当然会失落。还有工作中和领导有争议的时候。有一次医院内部考核静脉注射规范流程,我在北京当了那么多年护士,消毒、进针、药液推注、拔针这一套动作,三五分钟就能完成。但护理部前辈们非要我按规范流程边说边做,做了快半个小时。我觉得她们的想法太落后了。要不我回北京算了,干吗在这里受洋罪。现在,时间长了,我也慢慢适应了。

  我经常问自己,时间回溯到2009年,我还会不会去北京?如果我一毕业就留在家乡,现在可能已经有一份像公务员一样体面的工作,结婚生子,和同龄的姑娘们一样,没事也去跳跳广场舞,安逸一生。但是,也要承认,北漂那八年是我人生的重要财富——我见识了小县城的人们一辈子都见识不到的世界,也有了很多不同的体验和想法,整个人都大气了。

  人就是这样,年轻时不喜欢待在家里,觉得人生有很多可能性,外面的世界很精彩。长大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能成立自己家庭,陪伴孩子成长、父母变老,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爸爸不催,妈妈催。

现在00后,90后步入 社会 ,20-26岁的时候家里没催,反而是爸爸鼓励不要回去,即使现在我28了,爸爸也没提回家的事情。

反而是妈妈操碎了心,多方打听有同龄在北京的老乡女孩,也多次提起过让回家找个工作,每次看到我视频吃得很简单就会说,你回来多好,有好吃的也能说到就到。

我回不去。

压力太多,老家收入抵不了压力,北京有这可能。以前是不想回,总觉得妈妈这么说是因为自己没过好,才这么说,如果过得好,还会说么?现在是过得不好还不敢说,是想回回不去。过年回家,疫情影响,妈妈说:晚点去,再给单位申请一下,或者,不行的话在老家找一个班上。我用公积金社保搪塞了过去。说到最后我玩笑的问妈妈,不工作,你养我啊?妈妈说:我养你啊!

应该有过很多次,母亲建议我回到家乡的省会城市或者家乡的小县城,这样那里的房价没有那么高,凑一凑可以相对轻松的买房,有居所。

而不像在北京,买不起房,租房。租房的弊端就是,你不确定哪天房东一个电话,你就得开始搬家了。

结婚前一个人,搬家很容易,拎个箱子分分钟就完成了搬家。结婚后,搬个家就会麻烦很多,至少会多出很多的锅碗瓢盆。而有了小孩,每次搬家,抱着小孩从他熟悉的,有可以一起玩的小伙伴的地方,搬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买房就成了刚需中的刚需。

还好在小孩上幼儿园之前,自己攒钱买房了,通过努力,也在附近给父母买了一个小房子,这样父母在帮忙带小孩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空间。

爸妈在身边了,就不催自己回老家了。其实他们知道,我也回不去了。

一路走来,其实感觉自己北漂,最受煎熬,最受折磨的还是父母。还好,在父母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父母和自己也算是安定了下来,可以静下心来过小日子了。

其实很多北漂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有经历,曾经也有机会北漂的我,还是选择了在家乡扎根,或许天秤座的我,还是喜欢安逸的生活。在家乡扎根,一点点做好自己的热爱的事业。但是要经常去大城市多学习,长见识,很重要。

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子成龙女成凤,他并不知道你在外边过的怎么样,我是从来报喜不报忧,父母倒是没催我,只是自己知道到底还应不应该呆在北京。

老家的房子是自己永远的归宿,无论在哪里谋生,只要老家的房子还在,那就还有一条退路,还有一个寄托,那就还要回去。如果老家的房子都没有了,那就像无根浮萍,灵魂没有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