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尊生”的讨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01

在先秦诸子中,庄子是最珍惜生命的学者。“太王亶父”和“栎社树”就是庄子文中“尊生”的两个形象。

高三6班学习《尊生》这课,我就通过解读、讨论、展示这个流程,用两节课完成研读任务。9名 “最会讲故事”者登台展示,有热情有特色有深度。

我边听边做现场点评,结合现场记载做了整理,再次分享庄子的风采。

02

张海伦:读《尊生》的两种态度。

我从《让王》故事中,得出一结论:能够尊重生命的人,绝不因地位高低和财富多少,而去伤害生命。他提出两种尊重生命的态度:一种是从自身出发,尊重自己的生命。从身体健康和人身自由等方面去做,这种思想隐含在“太王亶父”的故事中;另一种是从他人出发,尊重他人的生命。从他人利益考虑尊重生命,这种思想隐含在“栎社树”的故事中。

其实,两个故事两种态度,结合背景理解更好。庄子强调太王亶父是真正的尊生者,提倡众生平等,不期求对方满足自己的工具价值。

我的点评:切入点很好,从两个故事引发两种态度,确实独具慧眼,而且语言表述简明准确。

03

马正旺:注重对关键句的解读。

第一句: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意思是,你跟我都是物,怎么一定要对方成为自己的物呢?-——庄子意在反对他人的工具化。

第二句: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意思是,这都是因为自己的才能而害苦了自己生命的例子。——庄子意在反对自身的异化。

我的点评:马正旺的文本解读很细,能抓住要点写体悟,有这样的态度和方法,高考一定能成功!

04

罗建雷:散人和散木的故事。

庄子讲了一个老木匠途径曲辕的故事,自然流畅,形象生动,提炼出庄子“无为而治”这一理论。

今天看来,特别是已经习惯了儒学观点的我们来说,但庄子最终还是为了自己,有一定的局限性。庄子的境界,只能在对的条件和对的环境中,才能起作用,就像语文老师所说“庄子思想是老年人的普遍心态”。

我的点评:罗建雷是个聪明人,他的口头和书面表达都很灵活,能融会贯通,他的发言是思考、口语、写作相结合的很好范例。

05

殷敬周:庄子眼中的生命高于一切。

反观匠石,在他眼中,正是因为无用才不选择去砍它;在他眼中,栎社树只是一简单工具罢了。因为他丝毫没有在乎其生命,因为这一工具毫无作用,所以才会对它置之不理。

人的一生可以拥有许多东西,也会抛弃一些东西,当你回头细数的时候,才发现你抛弃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

我的点评:殷敬周有严谨认真的态度,解读文本先“言”后“文”,课文内容很熟很透,抓住了古代散文学习的钥匙!

06

李亚东:学庄子可以和儒家结合。

就像庄子说的“惟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只有尊重自己生命的人,才懂得生命的重要性,才可以推己及人兼济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太王亶父害怕战火危及自己,害怕危及百姓的生命,才选择离开豳地到岐山,最终使国民安居乐业。

我的点评:善于讲故事,有演讲的天赋,将儒与道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很高明!

07

罗文韬:尊生要拒绝功利色彩。

尊生就是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别人的生命。当今社会,人际交往往往带上利益色彩,目的性很明确。庄子启示我们,人际交往不能用利来衡量,要想让别人尊重,首先要尊重别人。

我的评价:小组讨论时,罗文韬一边听一边写,很快就完成课文的标注和点评。他是个有心人,有做学问的精神,有学习的自信力。

08

黄煜:道家的“无为”我感受最深。

在我看来,“无为”是一种自私的价值观,是不适合我们做事的。现在并非乱世,无须归隐,庄子就有些消极。一个人就应该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而不是甘愿在社会中如落叶般腐烂,然后默默无闻,这样的人生,未免过于颓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是学生,正在人生奋斗中,要继承国学传统,要有上进心,要勇立时代潮头。

我的点评:他的表述,观点明确,条理清楚。文化的繁荣,就需要这样有个性思想,敢于反思的人!

09

殷舜周:“无用”就是“大用”。

这体现的是“栎社树的人生观”,把“无所可用”当成“大用”,不懈追求,一方面坚决拒绝充当工具价值的载体,一方面坚决反对匠石把自己当做工具。

我是评价:殷舜周紧扣文字内容,条分缕析,游刃有余,具有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潜力!

10

陶星荣:透过庄子谈“尊生”。

除此之外,庄子还将一个超乎想象的观点放在其中,既物我平等。我们以往习惯于以自己为重,认为人类是万物之主,取之万物理所当然,但是人类太过骄傲了,以至于受到了“栎社树”的嘲笑。鬼谷子说“万物皆有灵”,而人类如果只以自己为灵,最终会脱离自然,失去灵气。

无为,方能得自由;无用,方能与自然为友。庄子的“尊生”,不止是感悟自我的精神源泉,更是如黄河般源远流长,永不干涸。

我的点评:陶星荣长篇大论,意出尘外,思维细腻,条理清楚,有做学问的态度和高度,是个有思想的人!

11

我解答学生的几个疑点:

1、庄子思想合乎时代吗?这是张金花同学的疑问。我说:儒家主张积极进取,代表社会的主流,年轻人就应该学习儒家;道家是人生受到挫折,屡屡碰壁之后,对官场和仕途绝望之后,走向田园,走向山水,这是老年人的心态。

2、老庄和孔孟的继承关系。陶星荣说:道家受到儒家的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庄子源于儒家学者子夏的后学田子方。孔孟、老庄都是百家的思想家,儒道有继承关系,也相互融合渗透,也因此才发扬光大!

3、太王亶父和栎社树。“太王”是周文王的祖上,因此称太王,有点难,学生不好理解;栎社树是拟人化的形象。这是庄子寓言中的两个形象,都是正面的形象,是庄子理想的化身,也是学生喜欢的形象。

4、形象化与趣味性。这是读庄子的感受。庄子很会讲故事,都很有特色。如濠梁观鱼、望洋兴叹、鹏程万里、庖丁解牛、井底之蛙、匠石运金、东施效颦等,这些故事都生动形象,蕴含丰富,耐人寻味,启人深思。这单元文字,学生由浅入深,到兴趣盎然,最终品到讲故事悟道理之乐!

5、尊生与齐物。这是庄子的主要观点。庄子文中的诸多形象,大到忽、倏、混沌,鳆鱼、鲲、大鹏,小到蜩、学鸠、野马、尘埃、蝼蚁,冷眼观大千世界,万类霜天竞目由。人也只是万物之一,生老病死也只是造化使然,透过庄子,我们看到了一种大境界、大胸怀和大气魄。

我的结论:这是一部幻化无穷的书,也是一部充满智慧的书。当你无路可走的时候,退一步居然海阔天,生活竟有如此的乐趣。这是庄子给我的启示!